認識過去,開創未來
想像劇場的實驗-聽‧傳‧說劇場的陪同解說員執行心得
自然史展示廳解說考評心得分享
在柏林,遇見此時此地的安妮法蘭克
史前館電子報第113期 2007.08.15 
   

自然史展示廳解說考評心得分享

 文.圖 / 張至善


史前館自然史展示廳一隅
史前館自然史展示廳

  今(2007)年的5月23、24日本館進行了自然史展示廳解說考評,由解說員對著兩位考評委員進行自然史展示廳的解說,由考評委員來進行評分,來評定解說員是否勝任本館自然史展示廳的解說工作。由於是第一次進行這樣的考評工作,對解說員而言當然是緊張萬分,除了自己的表現外,還有同儕評比的壓力,因此大家紛紛表示十分緊張。考評委員是由本館研究典藏組蕭承龍研究員和我擔任,對於這項考評工作,個人也覺得需十分審慎,以期使這項考評能公平、公正並發揮應有的效能。

  考評進行了兩天,我在考評時考量的面向有三個部分,一是解說員的表達是否清晰有條理,時間的掌握和分配,二是解說連貫性(包含態度和技巧、親和力),是否讓人很快的進入狀況,並享受展廳裡的解說服務,三是解說內容是否正確?在考評之初,我們的設定是將考評委員當成一般遊客來進行解說,因為這是本館服務的主要對象,經過每一位約20~30分鐘的導覽,逐一評分,謹將此次考評過程中我的感想和本館同仁分享,以作為日後業務上的參考:

  大體來說,本館的解說員同仁在表達上都有一定的水準,在導覽上,各展廳展示主題的時間分配、動線規劃都相當熟練順暢,並且每位解說員還會發展出個人的表達技巧,例如聲音表情、語氣及肢體語言,這些很能替自己的專業度加分,這也是每一位解說員長年累月下來所累積的功力,本館的解說員們在這部份的表現都十分優秀。

  第二部分解說連貫性,此一項目就有些許的差異,這部份每一位開場的介紹會使用不同的技巧,在評分上我比較重視整體自然史展示廳主題的破題,及每個小展區間的轉折,因為這些是解說是否連貫的要素,一開始便提綱挈領的介紹展區想要傳達的主要訊息,會有助於遊客對本館整體架構的認識。同樣地,我們的解說員們在這部份功力上的差距不大,很容易逐一引領遊客一探自然史展示廳豐富的內容。

  第三部分是解說員們比較艱難的挑戰,如何傳遞正確而專業的知識,這部份確實有很高的難度,照本宣科的把解說面版背下來其實是不夠的,而補充最新的知識上又怕出錯,因此這部份是解說員們最需要加強的地方。舉例來說:利吉惡地上的解說常和燕巢月世界的地理現象相舉例對照,卻沒有提及兩者形貌以外的共通點,如此類地形的營力。北投石的解說也常以價錢昂貴為導向或例子,而忽略陽明山國家公園整體的火山活動現象如地熱、硫氣孔、溫泉、火山地形等(因此段落展示以大屯火山群為主題)。在冰期的展示廳中,此一區塊對解說員來說是較難解解釋清晰的,許多位解說員在解釋上常有時間、現象順序的模糊地帶,不確定的疑慮。冰期的中的海進、海退現象,或是孑遺生物的形成是一個緩慢而動態的概念常被忽略,若在解說上沒處理,容易給人這些現象是突然發生或直線性進行的錯誤印象。

  冰期展廳和下一新世代展廳有大量的動、植物資訊,我的建議是解說員可以挑選熟悉而不會出錯的物種進行簡要的介紹,其實個別的生物不一定要鉅細靡遺的把各項知識熟記下來轉述,而是以提供最正確的資訊為準則即可,一些專有的名詞定義搞清楚後,會為自己的解說專業度加分,而通俗的知識可以適時的導入,增加和遊客的互動及提升話題的親切感。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下對於此次考評的一些心得感想:

  第一點:解說考評是一種很好的制度,可以適時的提供評比的訊息讓管理階層瞭解執行第一線解說服務人員的工作能量和狀態,也鞭策解說服務人員提昇自己的能力,提供更好的解說服務,建立良性的競爭。  
  第二點:解說員需要隨時的補充自己的專業知識,其實在解說技巧的磨練上每位的差異不大,尤其是每個人已經執行解說任務多年,都已建立自己的解說風格,這些風格上的差異並非優劣上的差距,但專業知識的更新和補充會是現接段解說品質最大差異的來源。因此,館內許多專題講座或進修研習課程,希望解說員們都能積極參與,不輕易放棄吸收新知,增進個人專業能力的機會。
  第三點:由於解說考評是第一次執行,在執行上仍有改進的空間,例如某些分數的比重上是否開放由考評委員針對問題來提問,或執行中部分採用互動式的方式來進行,都值得再討論(本次執行方式為單向聆聽),希望藉由進一步的修正和討論,使此一制度公平而有效能的持續下去,以精進本館解說服務的品質。

(本文作者為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