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炎熱的氣溫一直上升,也在提醒大家,可以讓你痛快流汗的暑假快到囉~~不妨趁著暑假來一趟東部之旅吧。當你來到本館第一個常設展展廳─自然史展廳時,會不會有這樣的疑問呢?到底~~~~這些自然史標本是怎麼來的呢?特別是曾經深埋在海溝的化石,可要怎麼清理,才會回復它原來的樣貌呢?來看看典藏工作人員帶給你的解碼秘辛,讓你窺探一下,這是個辛苦但有趣又很有成就感的工作過程。
延續四月份登出的柏林博物館行旅心得,這一次擁有讓人驚艷的教育活動的博物館,是哪一座呢?達雷姆歐洲文化館與戲劇工作者合作推出的想像劇場,採用劇場化的導覽方式,引領觀眾進入戰後生活的歐洲,讓人想要不認真去感受那個時代黎民蒼生的問題都很難。也非常期望看到,台灣的博物館能有機會多應用這類點子,讓參觀的觀眾都能擁有難忘的博物館之行,並以此延伸至博物館之外的自我意識與成長學習。
暑假除了參觀大館,還有些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小館也是值得造訪的地方。當初政策設立的原住民文物館,其實就賦有推動觀光與文化教育的功能。然而文物館要如何實際運作,才不會變成蚊舞館?這有賴中央、地方與部落的共同支持。本期即邀請今年度擔任地方文物館駐館規劃人員的族人,分享他對於原住民文物館的思考及觀察。尤其是所整理出的相關圖表,背後都有深刻的思考脈絡,值得介紹給大家參考應用。
暑假到來,這一學年也即將結束,對原住民族教育而言,今年度很大的變化即是學子們的族語認證考核。為什麼原住民族教育需要刻意區隔出明顯的邊界,就是因為在大社會容易朝向一統政策的模式下,需要更多可以保護多樣性文化資產的方式,好讓這多樣的文化多元性,可以成就、保護更強健的社會體系。且來看看巴蘇亞對這個議題的思考。
緊接著的端午佳節,不管是去跟人家擠看划龍舟,或是好好運用四天假期出外遊走,都祝大家流汗暢快,正式開始迎接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