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改造與公立博物館的變革息息相關
皮爾及彼特斯在其合著「治理-政治與國家」一書中強調隨著預算的刪減和許多公共服務的終止,人們重新思考政府被期望做什麼,以及他們應該如何做,其中他提出三項治理理念很值得參考(謝宗學等,2002:)-1.強調結果和輸入項的控制;2.國家與社會互賴關係的需求,即國家已經變得愈來愈依賴社會中的其他行動者;3.政府表現出市場、個人主義、自由企業精神,更讓政府相信自己有能力呼應1980及1990年代的「時代精神」(zeiiteist)。
上述三項治理理念及新的路徑思維架構政府及公部門的新形象,不僅給予國家部份新的且更反映出時代的形象。同時也提供某種程度的支持和正當性讓政府能夠刪減公共支出,誠如史塔克G.Stoker(G.Stoker,1998:39)所說的「治理」概念,讓政府「尊節支出」的作為合理化。博物館界自海生館努力尋求「博物館適應社會」方式後,每個博物館在面對政府改造及組織變革的趨勢下,只有清楚自己未來方向的博物館,才能在政府再造洪流中,創造博物館人的夢想,就如同日本博館的目標一樣,成為大眾最想親近的博物館。
二、「組織變革」讓博物館的專業及國際接軌的競爭力有實現可能
江韶瑩於其所主持的「日本公立博物館法人化機制研究」期中報告中說明,為國家博物館的永續經營,維持博物館營運的穩定及政策(事業設立目的)的一致,有效執行保存、維護歷史文化資產,以觀眾利益為營運導向,創設基金、推動民營化,讓博物館享有更大的自主權及自主運用經費,營運得以更主動、積極、活絡,則博物館「法人化」也是必然與必要的途徑(江韶瑩,2002:2-3)。
李盈盈以中正文化中心組織變革的過程,以前述改變「人與工作」、「組織與其顧客」、及「組織與外在環境」等三點特質分析可以發現「行政法人」制度應該是能將組織帶向高績效結果的變革措施,如人事晉用限制的鬆綁,可使文化教育機構引進更多專業優秀的人才來為組織效力,活化組織與外界的交流,靈活的組織管理制度,能藉由工作的再設計與流程改造等方式,促使員工的潛能與特質得以發揮,進而提供更切合民眾需求的滿意服務;彈性的財務制度能使員工的工作與績效連結,獲得實質的獎勵,進而提昇對組織的承諾。
三、「管理變革」提供博物館營運發展的新契機
海生館在人才培育方面,以彈性提供資源、獎勵等對人才長期培育策略,讓博物館人能抬頭挺胸,並相信美夢成真是可能。方力行勉勵博物館人是領導思潮、啟迪新知的社會菁英,如何經由組織調整,制度沿革,而讓這些任務與使命的發揚與時俱新,透過「目標掌握」到「人才長期培育」策略,不只是有機會讓博物館人美夢成真,更也是我們看待「法人化」、「公辦民營」或任何創新建議的基本態度吧!另外故宮透過數位化的策略,主動接近民眾,以專業及財務自主等管理變革,來開創博物館的營運發展的契機值得大家借鏡。
政大公共行政系施能傑教授在研討會中強調:政府組織轉變為行政法人,組織運作成功的最關鍵要素和指導精神是「管理變革」,而不是法律變革或機關變革,因此如何協助行政法人組織具備經營管理的能力是變革成功的重要因素,因為僅是將組織從「行政機關」變為「行政法人」是無法達成變革的管理效率目標,因此首要之舉,就必須讓本來習慣於「行政機關」處事文化的人,認同而且勵行「公司文化」(施能傑,2003:4)。這就是以「管理變革」來提升博物館優勢的競爭力。
四、「績效管理」提供博物館營競爭力的有效聯結
公部門是否可完全比照企業經營模式轉化為所謂「企業性政府」,乃存在許多的歧見,不過「績效導向」制度的建立關係著行政革新成功與否的關鍵,似乎是學界普遍的共識。史前館臧振華率領館內同仁爭取行政院服務品質獎的殊榮,在過程中向來訪的每個評審說明:「得獎不是史前館的最終的目標,重要的是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與反思」,透過相關評鑑的機制,認清評鑑是手段不是目的,是可以讓博物館領導者率領館員邁向卓越的工具,相信是大家所樂見的。
黃貞燕認為博物館評鑑的必要性及具體方法雖有相關案例的詳盡敘述,但可以想像堅持評鑑不可行者或持反感或抗拒力場者還是很多,因此如要引進評鑑機制就必須先得消除對評鑑之反感與抗拒,從意識改革著手(黃貞燕等譯,200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