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辛卡米克IP聯名考古主題特展初階成果評量

博物館頻道

  南科考古館的左鎮動物群

博物館頻道

  打造史前館無障礙展廳環境建置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78期 2022.11.1

辛卡米克IP聯名考古主題特展初階成果評量

文.圖/康芸甯

一、緣起

  史前館自2021年起首度與臺灣社群平台高知名度插畫家辛卡米克合作,設計製作多款考古主題內容,並率先於卑南遺址公園舉辦「考古‧工具‧人 ft.辛卡米克」及「卑南史前大聚落」特展,運用圖像角色IP(Intellectual Property)以深入淺出方式進行考古學展示及教育推廣。

  「考古‧工具‧人 ft.辛卡米克」特展藉由屁貓考古隊演繹田野發掘人員,介紹考古田野工作流程及不同作業階段所使用工具,隨著貼近人心的貓咪扮演考古隊員角色,讓觀眾彷彿親臨考古發掘現場,也更能產生興趣,進一步閱讀和理解展示內容。

  「卑南史前大聚落」特展則由史前屁貓帶領觀眾穿越時空至距今三千年前,體驗卑南文化人的生活,展覽重現了卑南文化的家屋空間、聚落場景和自然環境,不同貓咪角色分別展演著特定的文化行為,說明卑南文化的稻作發展、玉器交易與板岩材料來源等研究成果,展現當時人群與環境資源的應用關係。

二、展示期間蒐集資料與初步分析

  本文嘗試彙整展示期間蒐集到的各項業務資料,分別就觀展人次統計、系列教育推廣活動參與人次、傳統媒體及自媒體露出情形、觀展問卷填答結果等四個項目,試圖呈現IP聯名特展階段性的成果評量,作為後續實務推動及策略調整之依據,期能有效推展考古學教育推廣工作。

(一)觀展人次統計

  根據特展參觀人次的統計資料結果,隱約可見IP能量已然發揮一定成效。即使「考古‧工具‧人 ft.辛卡米克」及「卑南史前大聚落」兩檔特展的檔期長短有別(註),如若以精簡方式計算各展覽每月平均觀展人次,可以得出「考古‧工具‧人 ft.辛卡米克」特展約為2,000人次,「卑南史前大聚落」特展則為3,655人次。整體而言,相比卑南遺址公園過去的統計資料顯示,此兩檔特展參觀人次普遍高於平均。當然,博物館的展示成效必然會受到大環境的影響,由於展示期間一度受到國內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衝擊,旅遊人次陡降,博物館等藝文場所亦出現遊客量銳減情形。

「考古‧工具‧人 ft.辛卡米克」特展參觀人次統計
「卑南史前大聚落」特展參觀人次統計

(二)系列教育推廣活動參與人次

  除了展覽呈現之外,為有效行銷展覽及推廣考古知識,展示期間接連推出展場限定的觀展任務,及辦理多場次主題系列活動。

  前者像是鼓勵觀眾於觀展後填答線上問卷,提供關於展示的回饋意見,以及在個人社群平台如Facebook、IG等打卡或發文分享,完成其一步驟後即可兌換專屬文創品,相關活動還包括三檔特展的集章活動(因第三檔特展尚未正式開幕而持續進行中)。

  後者則包含了專題講座、手作DIY與親子體驗活動、春節期間應景活動等,各類活動鎖定的客群相對多元,在深度、廣度上盡量面面俱到,因此陸續以來累積了許多的人氣好評。
系列教育推廣活動與參與人次

(三)傳統媒體及自媒體露出情形

  如前所述,在各式各樣的行銷宣傳中,除了搭配常見的傳統新聞媒體露出外,本次特展創新之處在於結合了現代社群網絡及自媒體傳播能量。於網路搜尋特定詞彙時,例如卑南遺址公園或兩檔特展名稱,可以看到民眾自發分享個人觀展心得或展覽資訊,甚至連辛卡米克本人也協助宣傳。

  本次所蒐集到的網路分享文章共計124則,來源主要為Facebook和IG,且以Facebook為大宗,蒐集資料的同時也獲得觀眾給予的回饋意見。網路訊息的傳遞相較於傳統媒體更具即時性,也更容易在不同社群間流傳,從而擴展了宣傳管道及提升曝光頻率。
新聞媒體露出紀錄統計
民眾自發性網路社群平台打卡宣傳情形。

(四)觀展問卷填答結果

  受限於文章篇幅,在此僅作彙整資料呈報,提出觀眾填答結果中較具明顯趨勢的資訊。兩份問卷的填答人數分別為「考古‧工具‧人 ft.辛卡米克」特展186人、「卑南史前大聚落」特展1601人。問卷題目可分為觀展分享及基本資訊兩大類,總題數不超過8題,含開放式問題。以下依序敘明填答狀況。

  首先在第1題有關是否專程來參觀特展,回答「是」者各佔66.1%及78.8%;第3題有關印象最深刻的單元,雖然各展區都有其支持者,但回答「辛卡米克的貓」各佔43%及44.2%,前者甚至名列第一;第4題有關參觀本展後是否對於考古有不同於過去的看法或認識,回答「是」者各佔89.7%及92.9%。

  而在基本資料的類別中,前者多來自高雄、屏東,其次為雲嘉南地區,後者則多來自臺北、新北、基隆,其次為高雄、屏東。針對前述觀眾來源差異,初步推測原因為與展期是否橫跨暑假檔期有較直接關聯。年齡分布方面,前者以31-50歲為主,其次為19-30歲;後者以31-50歲為主,其次為7-14歲及19-30歲(兩者差距僅0.4%),與本展覽訴求年輕化的初衷相符。至於開放式問題的意見回饋由於文字量較大,本文以貼文牆形式呈現,可以觀察到多數觀眾都給予了正向意見。

「考古‧工具‧人 ft.辛卡米克」特展觀眾意見回饋。
「卑南史前大聚落」特展觀眾意見回饋。

三、結語

  經資料數據顯示,雖然目前僅為初步階段,但仍可觀察到IP角色確實具備特殊魅力,在展示期間也發現鐵粉專程造訪的情形。此外,策展團隊也在觀眾回饋中獲得了滿滿電力,並且樂見觀眾支持這樣深入淺出的考古學知識轉譯工作,這些聲音不僅帶給團隊莫大鼓舞,更指引了未來考古學推廣教育一個前進的方針。

  有鑑於IP聯名特展的效益,史前館將延續與辛卡米克的合作機緣,持續設計多樣的考古主題IP角色和趣味動畫。在不久後的將來,康樂本館將會在正式開館營運時推出「直擊!博物館後臺」特展,而為了滿足觀眾的殷殷期盼,辛卡米克IP系列特展也即將跨足外縣市,預計在臺中的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及臺南的南科考古館再度與大家見面,屆時歡迎一起探索熱血繽紛的考古世界。

註:「考古‧工具‧人 ft.辛卡米克」因場地運用考量只展出3.5個月,「卑南史前大聚落」原預計展出5.5個月,後因觀眾反應甚佳而延展至中秋連節期間,展期合計為10.5個月。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遺址發展組研究助理,「考古.工具.人 ft.辛卡米克」、「卑南史前大聚落」及「直擊!博物館後臺」等系列特展策展團隊成員)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