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場一隅 |
自從這次史前館的策展人頌恩跟我說「用手去找新纖事」纖維創作特展在博物館展完後,要巡迴到屏東來義鄉南和部落,希望我可以一起做事前的解說教育訓練。當時我沒有多想什麼?因為這是我目前可以做的。
延續習俗、傳承文化,即使我不是原住民,但是在博物館的期間,在一直受到很多認真投入自己文化的原住民朋友感動下,常常不自覺的就也投入了。我知道那堅強的信念早已經成為我永遠的能量。這次部落巡迴展是博物館第一次,也是南和部落每個人的第一次,更是我寶貴的第一次。我們決定合辦前,完全都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一切從頭開始……
這麼大膽的事,誰提議的,誰想出來的──屏東南和部落青年陳文山,他就是這次的部落策展人,他是史前館近年來結合纖維創作長期培訓班的學員,因為他的親身體驗,了解自然材質與人類文化的關係,使他自然產生一股強大的力量。這股力量我相信很多人在想,而沒真正的實現過,陳文山不一樣,他決定真正去力行,不能回頭,只能一直堅定的做下去。我們被感動了,因此我們就一起活該了。
10月份當我跟頌恩、丞志來到南和部落時,看見即將展覽的地方嚇了一跳,因為這個文物館完全還沒有辦過展示,而且旁邊還是托兒所和村辦公室,在環境上這是我們第一個要克服的。再來,我們透過策展協調,在開展之前的工作可能是無法想像的,一開始我們先規劃了三天的策展教育說明會,因為部落的人大部份的人對策展還很陌生,而且可能只是認為這個過程不過就是博物館的展示要搬去那邊展而已,他們拿出自己的工藝品,重點放在開展後的擺攤、攤位的分配。從第一場到第三場說明會,部落裡來的不是老人家就是來看看我們是來做什麼的人(我一直跟頌恩、丞志說我們好像變成來賣膏藥的),幾乎沒有一個是可以一起加入這次策展工作的人。我想我們「死定了」,每天工作到很晚的我們頭都很痛,因為想得太簡單,來到這裡所感受到的卻是十萬八千里,只好在這短短的時間裡,我們展開對部落策展人的威脅。如果在我們把博物館的展撤了之後,來到南和時,還是看不到部落裡可以跟你一起做事的人時,我們就把載來的東西再載回去。臨走時還留下一張簡單的工作表,請部落策展人不要亂了腳步。
我當時認為,我們的部落策展人就像龜兔賽跑中那隻有心、有毅力的烏龜一樣,這隻烏龜如果要過河時,要跟他講腳要滑動,還有要記得頭要抬起來呼吸,因為有很多事他完全沒接觸過,更不用說怎麼去走。在和時間賽跑下,部落裡的參展人資料、海報、旗幟、人型立牌、展品的選定和丈量、保險、尋求各種可以宣傳的方法、地方的資源協調與支援……,在11月11日前要完成所有的工作,而現在已經是10月10日了。
想想,我這趟本來是要去上「如何以親切迷人的解說方式發揮在地展覽與家鄉魅力--實務培訓」解說教育課程的。沒想到一節課也沒上到,反到是在跟著部落策展人想著如何讓部落的人動起來,部落參展人有誰可以加入我們工作的團隊,還有開展前的工作討論及確認。時間真的很趕,不到一個月,我們要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開展,重點就是所有的幕後工作都得加上我們館方三人組,也真正體會到在博物館策展和部落策展的差別。
開展前的兩個星期,頌恩和丞志已經被困在部落裡,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我是在開展前的前四天到達的。這四天裡的感受不太好,因為去到那裡時,我還是沒機會上到解說教育,我還是得忙著上展品和製作展示牌和一堆的瑣事。此時,由於開展時間逼近,開幕式工作還很多,我們的部落策展人和部落裡的長官和村民們都忙於在開展當天的盛況,尤其是前二天前就開始忙著文物館外面的場佈,到了前一天就可以看到媽媽們認真的在做開展當天的花環,其他人有的忙著當天剪綵的佈置,有的忙著節目彩排,誰也沒想到參與解說教育的訓練。直到開展的那個上午,部落裡的課輔班小朋友,來聽解說並且答應要在有空的時間裡義務當小小解說員,還有另一個國小老師也安排來參觀了,所以在當時的解說員和開展後的引導解說都是我,反倒可惜的是部落解說員還沒誕生,不過我想在這展覽期間,陳文山大哥可以試著和課輔班的小朋友完成這項任務才是。而我小小的遺憾就是這次沒收到徒弟,帶去的種子還沒有機會真正撒下去。
不過經過盛大的開展後,部落的人也都參與並感受到這次展覽的真正意義,而且我們也積極邀請部落裡國小、國中的學生來參觀,把參觀的對象變成了解部落,並且能讓這些感動化為他們將來更多對於部落的能量,而不是放在外來的觀光客身上,看看就走,也許感動了,但是意義不同。有了這樣的第一次,不管是對館方團隊或是陳文山大哥跟他的朋友來講,我想這樣的火花會延燒下去,並且越來越大。記得當開展的前夕,部落裡的族人前來參觀,都會說:「這個我們家也有,我的誰也會做,做的比這個漂亮」這樣的話嗎?這就是我們不能停止的能量,因為部落裡還有很多很會做的人,他們會是這次為什麼辦展的最佳禮物,他們受到刺激,信心來了,力量也來了。加油吧伙伴!我們還有下一站,下下一戰……,不要斷,不要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