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實在太會了(saikumun)─以纖維創作來義鄉巡迴展於南和部落為例,談原住民工藝作者的當代創造力」

「如何提升公立博物館的競爭力─以博物館的變革為例」(三)
「讓跳躍的音符與悠久的史前文物相互輝映-史前館的音樂饗宴」
史前館電子報第95期 2006.11.15 
   

 

讓跳躍的音符與悠久的史前文物相互輝映-史前館的音樂饗宴
 文‧攝影/林建成、李佳穎


史前館視廳中心內部表演區

史前館視聽中心入口區

  在豐富的史前、南島文物展示中,史前館三年多來舉辦大小型三百多場音樂活動,用音樂旋律襯托出這塊土地獨特且優雅的光芒,不但灌溉富饒多元的文化園地,同時充實了社群的藝文環境。

  史前館位於文化資源較弱勢的東部地區,因此從開館起,兼顧藝文活動推展及促進社區人文教育、創造多元學習環境,也成為館方積極推動的工作之一,其中善用博物物館設備資源,辦理音樂活動,每月以一場音樂會、年度共計舉行14場音樂會,每周六、日中午在玻璃屋餐廳各辦一場「午餐的約會」鋼琴表演會,年度辦理計100場為目標。

  從93年起跳躍的音符與飄揚的旋律即貫穿在史前館的周圍,高水準的音樂會融入地方的生活環境並逐漸打開社群的參與度,資料顯示該年舉辦16場的音樂會、84場小型鋼琴表演,94年16場音樂會、100場小型鋼琴表演會, 95年迄今己舉辦了15場音樂會、90場小型鋼琴表演會,三百多場的音樂會,不僅提供地方音樂人才表演空間,促進音樂交流與分享,同時邀請國內知名音樂家陸續到館舉行音樂發表會,無形中也為地方注入一股新的音樂活動與觀摩機會。

  史前館音樂會推動,結合了台東大學音教系,在資源共享與合作基礎上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係,在史前館音樂活動推展三周年後,前音教系主任謝元富教授特別表示稱許,認為充分利用博物館資源,執行的層面還可以擴大,例如可朝「史前館之友」的認同去做,建立起宣傳管道及凝聚愛樂者力量。他說,舉辦三年經驗,該將好的留下,建立特有的風格,並且考量重質重量的問題(節目水準高不代表票房好,相對的票房好不代表節目內容好)。至於星期六、日玻璃屋「午餐的約會」表演部份,希望將來多鼓勵由台東大學音樂系學會推動多個室內樂表演團體輪流演出,豐富節目內容。

  經常參與音樂會,幾乎很少缺席的賴健一老師則提到,正統古典音樂的聽眾是小眾,不要因為票房的壓力而降低了格調,應考慮水準之上的團體演出。史前館音樂會場地受限於場地限制,必須與大型的音樂會作區隔,但是仍可堅持朝「小而美」-精緻的音樂會目標努力。另外,也可多讓地方上優秀的人材也有表演的機會,更能與地方融合。

  史前館音樂會的推動已步入成熟期,未來只要經費許可,相信該項工作的推動仍將持續進行,在邁進三周年前夕,史前館也進行檢討擴大服務層面與加強偏遠社區的參與機會,建造一個充滿音符旋律的環境,與史前文物的知識空間相互輝映。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公共服務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