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話題‧話語
  考古的室內工作
博物館頻道
  在台北看見霧台─「霧台在台北」觀後感
南島文化專欄
 

不只是文化,更是藝術

搶鮮報
   
  編輯語
 

考古是史前館核心工作之一,在很多人印象裡,考古人員經常在烈日下揮汗工作,以為考古主要是在戶外進行,其實花費在工作室或實驗室內的時間更長更多,本期文章中特別針對考古的室內工作做一番介紹,有助於認識科學考古與史前館工作內涵。

「考古的室內工作」一文深入淺出的為我們描述室內工作的流程與意義,從遺物整理分析、修復與保存到科學的考古、田野報告撰寫等,反映考古調查、發掘和室內整理研究的成果,是田野考古工作的最後總結。

「在台北看見霧台-「霧台在台北」觀後感」是介紹屏東縣霧台鄉魯凱族藝術工作者,杜巴男到杜文豪一家三代,從其作品中反映出時代生活的經驗與差異,同時藉由文化變遷、材質與視野的拓展,詮釋部落在面對現代社會的調適與因應。

「不只是文化,更是藝術(下)」持續進行對於泰雅族傳統織品與西方劇場服飾設計的對話,跨界的合作案,把織品從傳統中解放出去,讓大家在這個元素底下自由呼吸、活動,讓臺灣的元素可以真正被豐富起來

 
  史前館之美
 

 

結合了南島意象與花園景緻之美的史前館景觀花園,成為民眾戶外取景留影的絕佳地點。

景觀花園位置環繞呂家山、美奈山、卑南山、都蘭山等山系,園內以種植大量本土花卉,加上近年館方以南島民族的意象來經營,分別設置了風帆造形及摩埃巨石像,成為獨具特色的「南島花園」。

本地民眾喜愛到花園來拍攝取景,台東縣長鄺麗貞日前也親自來體驗,除了推銷這處「台東的私房景點」,並留下了美麗的一頁。

  博物館花絮
 


大人們七手八腳製作「人像紋幸運帶」,他們忙著把各種顏色的珠子穿進細線裡,媽媽說,完成後可以帶在手腕上,變成很漂亮的東西;看著看著,我累得眼皮實在張不開來,只好躺在爸爸的腿上先睡一覺再說,也許醒來後就可以看到幸運帶了。

 
 

 
史前館電子報第91期 2006.09.15 
 

考古的室內工作
 文‧攝影 / 李德仁


石器標本的量測

  無論是住居遺址的發掘或墓葬的清理工作,出土文物多半都要回到室內進行整理與分析。而室內整理工作是整個田野考古工作中最後的,同時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調查、發掘和室內整理是一個完整的研究過程中先後銜接的三道程序。很多人都以為考古主要是在戶外進行,其實大部分的時間是花費在工作室或實驗室內。

一、遺物整理分析

  從田野帶回來的東西,不外乎是成袋成箱的遺物,以及成冊的記錄;考古學家花這麼多時間在工作室中,並不是在點收這些「戰利品」,而是要將這些東西整理成有系統有意義而且可以解讀的資料。

  首先,工作人員將沾滿塵土的遺物清洗乾淨,然後依坑的層位分門別類,並給每件標本一個編號。接著是統計各類標本的數量,記錄標本的長、寬、厚、重、形狀、顏色、材質、製作與使用與保存狀況等資料。

詳全文▲TOP

 
 

在台北看見霧台─「霧台在台北」觀後感
 文‧攝影 / 喬宗忞


巴冷公主─杜再福作品

無意在網上看到鳳甲美術館正展出魯凱族藝術創作,幾位作者的名字都熟悉,於是便決定去看看。

  依網頁上的指示出了捷運站左轉,進入一片看起來像工業區的地方(森永製果就在左手邊),大業路很寬,看起來適合飆車。走過大大的新車展示區,鳳甲美術館在很現代、很工業的大樓裡。鳳甲美術館在五樓。

  出了有一面是透明玻璃的電梯,映入眼簾的鳳甲美術館的意象也是現代的。因著不同的空間脈絡,同樣的作品有了不同詮釋的可能性。

  詳全文▲TOP

 

 

不只是文化,更是藝術(下)
 文 / 尤瑪‧達陸 攝影/ 弗耐‧瓦旦


泰雅族野桐工坊設計的劇場服飾

  對於原住民織品的展現,我一直希望能將傳統跟創新這兩方面都盡所能的具體呈現,而這兩項工作都必須各自具備堅實的基礎。特別是對於現代的原住民來說,傳統這一塊更需要盡己所能的加強和完整,如此創新才能在這個脈絡接續上去而能進行當代的發揮,否則混雜似是而非的原住民傳統、文化,會將原本極具族群特色的特質,逐漸磨損。

  此次史前館的「用手去找.新纖事」纖維特展,泰雅族象鼻部落「野桐工坊」的織女們跟設計師婉麗合作完成創新的劇場服裝,是此次展示的作品之一,也是從傳統中出發的另一種嘗試。這是我們和她第二次合作,上一次完成的是朱宗慶打擊樂團搭配一個紐約來的非洲樂團做音樂演出,因為有跨文化的元素,又有音樂和劇場效果,所以婉麗就把原住民的色彩、氛圍等等跟中國京劇傳統的元素交錯、結合,完成一次異文化元素的融合,而朱宗慶打擊樂團的團員就穿著我們製作的衣服演出。

詳全文】  【連結不只是文化,更是藝術(上)】  ▲TOP

 
 

《最新活動訊息

教育活動:

  》本館

  • 9/17(日) 14:00~17:00,豐美的織紋特展親子活動─圖騰項飾
  • 9/24(日) 14:00~17:00,豐美的織紋特展親子活動─織紋娃娃吊飾
  • 10/1(日) 14:30~15:30,影片欣賞「布農族-祖先的腳印」

  》其他

  • 纖維創作研習,9/23(六) 09:00~17:00。 藉由多位纖維藝術工作者與部落工藝作者,就創作面、產品設計面、博物館與原住民創作發想關係、個人工作坊等角度,進行專講對談,陳述專業觀點並交插討論。中間並搭配簡易DIY手編教學。地點:本館六十人教室。089-381166 #522、523。
  • 葛藤編體驗營,9/30(六)~第一梯次、10/14(六)~第二梯次, 09:00~16:00。自己動手採集葛藤,編製葛藤籃,還有享用美味的風味餐。地點:關山 (上午9點前於關山火車站前報到)。089-381166 #522、523。

特展:

  • 「用手去找‧新纖事」纖維創作特展,95年7月8日至10月29日 09:00~17:00。本館近年結合纖維創作培訓班研習,講師與學員以作品推出成果展覽。作品多以黃藤、樹皮布、葛藤及羊毛氈四項傳統自然材質為展現題材,融入參展者的當代創意,呈現纖維創作具有新鮮感的氛圍。
  • 「豐美的織紋─台灣、東南亞南島民族染織」特展,95年7月22日至11月22日 09:00~17:00。染織與族群生活、文化傳承意涵息息相關,本項特展藉由臺灣與東南亞地區南島民族的相關染織品,探索兩地族群之間織紋呈現的多元美感與差異。
  • 「狗的前世今生」狗年特展,95年1月30日開展,本館二樓迴廊。
    「狗」是最早被人類馴養的動物,遠在12,000年前就已發生了。人類為了狩獵及居住安全守衛,而開始豢養某些具有家犬特質的動物,從東亞地區的灰狼(Grey Wolf )開始,將大野狼馴養為家犬。隨著人類祖先的傳播,馴養行為逐漸傳到了全亞洲、歐洲與美洲。而家犬的祖先隨著人類的腳步,做出許多調整與犧牲。成功的生存策略,使牠們適應現代文明生活而不致絕種,牠們是所有野生動物裡最大的贏家。

詳細內容公佈於本館特展網站

表演:

  • 史前館玻璃屋餐廳「午餐的約會」,於每週六、日下午12:30 為來館遊客營造一個悠閒且充滿曼妙音樂的感性時光。
  • 史前館「南島樂舞SHOW」演出時間為每週六、日上午10:00及下午3:00,地點於山之廣場或玻璃屋餐廳。

‧‧‧‧‧‧‧‧‧‧‧‧‧‧‧‧‧‧‧‧‧‧‧‧‧‧‧‧‧‧

2006年社教機構終身學習節 ─ 「臺灣好Young 享看 享知 享做」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文化,Young內涵」系列活動

活動名稱
活動時間
「踏上百年前的足跡」專題演講
--八通關越嶺古道的歷史沿革
09/30 (六) 10:15~12:15
老瓶與新酒:
青年與博物館討論會
未定
傳統,創新的基石-
原住民高中職學生祖先文物之旅
9月21日-10月28日

時時刻刻為您服務,24小時不打烊。電子化政府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浦忠成│主編:林建成│助理編輯:林娜鈴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