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繼傳統‧開創新局:史前館的藍海策略

從現代到傳統?從傳統到前衛?
不只是文化,更是藝術
史前館電子報第90期 2006.09.01 
   

 

承繼傳統‧開創新局:史前館的藍海策略
 文/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


史前館浦館長(右二)主持館慶活動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滿4歲了。在這樣特殊的日子裡,是可以好好思考博物館的過去和未來的時刻。1980年台東新站及調車場的土石挖掘工程意外讓已經沉埋數千年的卑南文化遺址出土,也讓博物館的生命開始萌芽。1990年籌備處成立、2001博物館硬體完成並試行運轉、2002年8月17日正式開館營運。在20餘年的遺址搶救、博物館籌備與初期的營運過程中,曾經帶領這個團隊的宋文薰院士、連照美教授、陳義一與臧振華館長、崔瑞明副館長等都付出最大心血智慧,才能讓博物館的現在與未來發展有了今天這樣基礎。而先後加入博物館的所有同仁,包括行政、研究、約聘僱及委外勞務等人,也都在自己的專業和崗位上貢獻自己的知識與技能,所有能量都是博物館不能缺少的動力。

  博物館是講究專業分工而整體合作的團隊,默默依法行政的公務人員固毋庸論其辛勞付出,而本館的使命在詮釋台灣史前文化的內涵,展示著重在台灣的自然史、史前文化及原住民族文化,從而核心的專業在於這些領域,至於操作展示層次的博物館、現場導覽、多語言解說、多媒體呈現、企業管理與行銷則是展現博物館知識化、人性化與便捷、親切特質的最大支撐。在現有的基礎上,本館未來的努力的方向是:

  1. 掌握本館發展優勢條件,設定經營的「藍海」策略:
    台灣地區史前文化脈絡縱深綿長,考古研究成果豐碩發現,加以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多樣性內涵,可以與國內外博物館作明顯的區隔,突顯本館獨具的特色。
  2. 以整體研究釐清、深化本館展示及推廣教育的內涵:
    確立本館研究與展示主軸,整合本館研究人員,以文化人類學、考古學、古生物學、原住民族及太平洋南島語族等領域為範疇,提出整合型研究計畫,逐步推動相關研究,並以相關展示、出版與博物館行銷搭配。
  3. 持續推動卑南文化遺址公園整體發展計畫,開拓大規模考古現場:
    本計畫預定徵收面積約12餘公頃,其地覆蓋尚未發掘之卑南文化精華遺址,如能獲得經費順利徵收,本館擬擴大卑南文化公園內考古現場範圍,持續進行現地的發掘與考古,讓最真實生動的史前文化展現在民眾面前。同時,針對卑南文化公園園區進行審慎規劃,廣植花草樹木,保護鳥類與昆蟲,營造兼具文化與生態多樣的優質公園。
  4. 繼續南科基地考古計畫,協同台南縣政府促成南科分館:
    南科遺址40餘處,擁有完整的史前文化層及豐富出土文物,由5000多年到500年左右,基於原地保存的概念,本館已完成該分館設置之規劃,目前進行整體營運之評估,期能與本館分別擔負台灣史前文化研究與展示之任務。
  5. 結合台東地區以文化與觀光產業發展主軸的構想,讓史前文化與原住民部落文化得以搭配呈現與行銷:
    針對舊香蘭遺址、臺11線豐濱段、巴蘭、平林、白桑安等遺址等持續調查與發掘。由於面向太平洋,有海運之便,而位處中央山脈、海岸山脈緩衝與交會地帶,使台東地區擁有數量眾多而密集的史前遺址,本館將繼續爭取相關計畫資源,進行調查與研究,依據程序陳報,爭取縣與中央層級指定遺址,提升考古學術研究水準,增加地方歷史文化產值。
  6. 協助與連結住民族36所文化(物)館展示營運規劃:
    協調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就現有原住民族文化(物)館文物展示、營運、人才培育及實際操作,建立合作與輔導連結,進一步建立原住民族數位博物館網絡。
  7. 賡續推動南島文化學術研究與交流:
    與台東大學人文藝術相關院系中心合作,推動長程、整合之研究,奠立學術與交流基礎,配合台東縣政府辦理「南島文化節」活動,形成地方特色,並營造南島語族學術及文化中心。

  由於政府財政緊縮、人力大幅精簡,使本館面臨員額編制、經費預算上不足的窘況,目前行政院也在政府組織再造的過程中提出「博物館法人化」、「設立作業基金」、「核心業務委外經營」、「勞務外包」等構想,使博物館未來發展的方向與型態存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加上位居東台,目前交通容量與速率難以提升、腹地人口有限、資源有限等,都是現階段要嚴肅面對的課題;但是,這所經過許多人一起努力過的博物館,在眾多的創意激盪與經驗的傳承下,我們已經了解本身獨一無二的條件與資產在哪裡,我們將要前往經營的「藍海」就是:深刻的台灣史前文化、差異形顯著的原住民族與部落、廣大的太平洋南島語族以及擁有多樣性自然生態與文化的台東。

  讓我們在博物館四週年的時刻感謝所有曾經為她努力過的人,也讓我們再一次「瞻前顧後」,想想過去、思考未來,為博物館設定一個可以期待的願景。(2006/8/16於史前博物館一角)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