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樹皮衣製作 |
香蕉絲織布
|
8月5日上午十點,史前館邀請了兩個很不一樣的團體,舉辦「阿美族與噶瑪蘭傳統織藝的對話」,這兩個團體分別是來自花蓮縣新社村噶瑪蘭族人,示範以香蕉製成獨特的香蕉絲織布和台東縣東河鄉阿美族人示範以雀榕、構樹皮製成的樹皮衣,現場民眾反應熱烈,對於這2項即將失傳的工藝都讚嘆不已。
這項活動特別安排於「豐美的織紋」特展開展後,希望藉由不同的兩族群以天然材料與織藝,彼此進行交流,並展示不同風格的傳統衣飾,讓博物館遊客透過展覽和活動,更進一步欣賞、了解多元文化的機會。
來自花蓮新社噶瑪蘭族人,居住在Lalaban (拉拉板)山腳下,過去新社部落香蕉絲產業,曾讓日本商人遠來收購。1990年起他們重新拾起傳統水平式地織機織作傳統香蕉絲織品,一步步恢復傳統技藝。近年來,部落裏更有多位中青輩婦女加入編織行列,使香蕉編織工藝呈現發展的潛力。香蕉絲工坊現有五位傳統編織老師傅,兩位負責編織材料、器具管理和製作的大哥,及七、八位編織媽媽。
活動開始遊客對於「香蕉」可以做成衣服,都大呼不可能。原來長長的香蕉樹幹,砍伐下來後一片片刮除幹上的澱粉,只留下晶瑩透明的纖維,曬乾後再一步步經過分線、捻線、繞線、整經、染色等過程,最後才編織。現場示範的潘阿媽今年68歲,以傳統織布機一經一緯的織出織布,老人家一邊織步,還不斷提醒要刮除幹上的澱粉,不可留水分,這樣香蕉絲才會好看,作成的香蕉絲衣才會輕巧涼爽。在經過一連串的示範解說後,現場遊客才恍然大悟,原來香蕉是這樣才能做成衣服。
現場另外一項示範樹皮衣,是阿美族相當重要的生活技藝,通常是舉行祈雨祭時祭師和獵人上山打獵時所穿著的服裝。傳統樹皮布以雀榕、構樹皮為製作材料,製作出的
樹皮衣不僅耐洗、防水,而且十分涼爽,是早期阿美族人上山下海,從事捕獵活動時的最佳穿著,不過會這項技藝的人卻愈來愈少。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在2002年部落頭目決定尋回失落的樹皮衣傳統,逐一訪問部落耆老有關樹皮衣的技藝,三年來不斷地摸索,終於成功的製作出樹皮衣。
製作樹皮衣首先要將鋸下的樹幹不斷敲打,將樹皮與樹幹分離後,再取下樹皮慢慢不斷敲打成薄片,然後曬乾即可。不過看似簡單的步驟,做起來可不是那麼容易。現場觀眾在看完現場老師示範,自己親自體驗,敲敲打打,樹皮與樹幹卻老是分不開,分開後的樹皮要敲成均勻薄片,更是不易。紛紛覺得老祖先這項功夫真是了得。
活動現場充滿驚奇與感嘆聲,令遊客訝異的是我們老祖先擁有如此聰明的頭腦,感嘆是即將失傳的工藝。示範的潘阿媽除不斷向遊客一一解說,對於對面的阿美族人敲敲打打製作樹皮衣,也充滿了好奇。阿媽趁著遊客人群空檔,趕緊坐下為自己敲一片樹皮留做紀念,她回憶起年輕時也曾看過阿美族人穿樹皮衣的裝扮,現在大家都忘記了,不過還是邀請大家有空到她家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