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目島掛飾─圖案以ikat織成(史前館館藏) |
自織布原料及其處理方法,反映了各個文化區的物產與環境特徵,同時也呈現物質文化及精神文化的樣態。織布工具與機械結構決定了織作技藝與特色。織法的源頭及發展走向,則呈現各族群的文化演進與交流痕跡。
從染織工藝使用的材質、工具、技法與紋飾內容,可發現不同的文化層次。從材質上,可據以探討當時當地的作物生產水平,可導引出生產環境與地理條件。從工具上,可瞭解應用機械的智能,及物質文化的發展位階。從技法層次,可瞭解思想層次與技術水平。從紋飾內容,可探究風俗、信仰、美感與價值觀。染織工藝乍看為物質文化的體現,細究可發現事實上含括所有人類學的研究範疇。
伊卡(ikat)為染織結合的一種織物,它原為馬來人對紮線段染對花織物的稱呼,後來這稱呼被國際所接受,ikat不但代表了這類織物,同時也代表了這種先綁染花紋再整經對花的織作技法。
伊卡在不同地區原也有不同的稱呼,在中國和日本稱絣織,「絣織」日本語的發音為「kasuri」,在阿拉伯稱asab,在北印度稱patola,在印尼巴里島稱endek與gerinsing。
伊卡的基本技法有三種:一種為經線綁染花紋的「經絣」(warp
ikat),一種為緯線綁染花紋的「緯絣」(weft ikat),一種為經緯線皆綁染的「經緯絣」(double
ikat),伊卡發明於印度,盛行於印度、南洋、中南半島與日本等地。
伊卡織物與織作過程則為:
1.將染線牽繞在框架上
2.按圖案所需紮線防染
3.完成紮花的染線
4.局部塗染刷色
5.拆解紮線
6.紮線晾乾後上機織作
7.織作完成的各式伊卡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