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個大能量場-「用手去找‧新纖事」纖維創作特展的分享

纖維種子,創意花園
公立博物館的評鑑與營運管理-以國立社教機構指標評鑑建置計畫為例(五)
史前館電子報第86期 2006.07.01 
   

 

公立博物館的評鑑與營運管理
-以國立社教機構指標評鑑建置計畫為例(五)
  文 / 張家銘

二、以日本博物館評鑑之現況為例

(一)日本博物館評鑑發展過程

  日本現代博物館之法律體制於1952年博物館法成立之後,直至近年日本博物館之主要目的可說是文物資料之收集整理與以博物館觀眾為對象之知識推廣與啟發。

  1980年後期「參與型博物館」帶動「怎樣才是一個方面觀眾利用的博物館」開始成為眾人關心的焦點。在博物館發展之共同議題上,由於觀眾觀點之引進,因此需要有新的方法來協助博物館思考其未來走向,這也正是博物館界提出博物館評鑑的原因。

  布谷之夫先生在2004年台灣與日本的對話交流學術研討會中,以「日本博物館評鑑之現況與課題」,分享日本關於評鑑的最新經驗,他認為:目前日本所實施的「博物館評鑑」,事實上是與館方期待相違背的,因為在政府主導的博物館評鑑大多僅取參觀人數,或者活動舉辦次數及收藏品之件數等等表面數據,如此發展下去,博物館界應自主提出「什麼評鑑是必要」,以及積極發展可適當反應博物館活動之必要評鑑方式與手法(布谷之夫,2004:216)。

(二)近年博物館評鑑之發展方向

   回顧近年來所進行的博物館評鑑,大致可分為三大方向:1.探索博物館之理想遠景或共通標準、2.觀眾調查、3.運用市場調查手法之社會調查。其中觀眾調查主要是以「展示評量」為主,透過調查將其結果反映在展示規劃之具體改善上;另外運用市場調查手法,透過各項調查分析,確實將博物館所帶來的文化效果及社會效果明確化,如證明博物館所帶來的經濟效果確實已超過當時的建設投資。以下則針對探索博物館之理想遠景部分詳細說明(布谷之夫,2004:217):

  1. 博物館共通目標明確化以提供評鑑具體方法:雖然各博物館的目標與遠景,各館所間有相當大的差異,因此原本應由各博物館自行決定欲達成目標,再對該目標達成程度加以評鑑的的方式,在日本1990年代後期,所謂博物館之目標,也漸從博物館參與及體驗,延伸擴展至更多以觀眾為主體的活動,以及促進博物館與觀眾還有社區的互動與交流。
  2. 博物館協會所揭示整體遠景:進入2000年代,日本博物館協會揭示了有關博物館整體遠景之宣言文書-<「對話與合作」的博物館-促進理解的對話、付諸行動的合作>(2001年),該書特別主張終生學習社會中需加強學習功能之必要性,因此期待博物館與館外世界有更多「對話與合作」。
  3. 博物館重視學習功能及觀眾觀點的強化:2003年日本發表「博物館新遠景-與市民一同創造的新時代博物館」報告書,指出各博物館應自行釐清建館理念與營運目標,並對提出博物館基本標準之共通項目,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揭示今後日本博物館發展方向將更「重視學習功能之強化及觀眾觀點」。因此對各館應釐清治館理念與營運目標,進行自我評鑑之主張,對往後博物館評鑑的論述之發展實有重大意義。

(三)應評鑑之內容為何

  博物館的外部評鑑已是無可避免的趨勢,且透過博物館評鑑之實施將可促進博物館活動之改善,期待其成果將使觀眾更喜愛博物館。不過目前日本博物館評鑑的最大問題是大部分博物館外部評鑑僅只是觀眾人數多少的標準,博物館方面幾乎沒有機會提出自己的想法與主張,因此更無法藉評鑑來促進業務改善。因此布谷先生認為博物館評鑑有幾種不同方法,而其共同點是一、評鑑由博物館自主實施;二、評鑑若未能促進業務改善則無意義。因此館方應釐清博物館之營運理念,且為促其實踐及業務改善而進行評鑑,在此前提下,各博物館雖理念及目的相異,但在進行博物館評鑑之際,他認為有幾個觀點是相通的(布谷之夫,2004:220):

  1. 觀眾導向性:博物館是否在營運上考量觀眾立場。不單是展示,包括博物館對外窗口或資料利用服務等等各個層面之營運,是否為方便觀眾使用之博物館。
  2. 可親近性:博物館的訊息是否如預期地確實被傳遞,這是博物館業務推展中最重要的要素,因此在展示或業務推廣上需要更下工夫。
  3. 均衡發展性:博物館基本功能是否整體發展,雖說依博物館營運方針之不同,特別強調的功能也不同,不過研究、展示、資料、學習活動等功能間的平衡協調,是促進博物館活動發展的必要條件。
  4. 有研究的博物館才有長久魅力:博物館的魅力應是來自學藝員的研究成果及經驗所傳遞出的資訊,因此沒有研究的博物館是無法長久維持魅力的。

  布谷先生目前是日本琵琶湖博物館總括學藝員兼事業部長,在其分享日本最
近博物館評鑑的經驗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強烈建議:博物館應該全體參與討論,並實際在自己的博物館中嘗試及累積經驗,以提昇社會對博物館界之評價。這個建言或許是現階段台灣公立博物館進行評鑑時,如果博物館界不積極提出博物館評鑑內容、方法及目的等主張,則將變成由不了解博物館的人單方面進行的評鑑工作了。

柒、結論

一、政府改造與公立博物館的組織變革息息相關

  皮爾及彼特斯在其合著「治理-政治與國家」一書中強調隨著預算的刪減和許多公共服務的終止,人們重新思考政府被期望做什麼,以及他們應該如何做,其中他提出三項治理理念很值得參考(謝宗學等,2002:)-1.強調結果和輸入項的控制;2.國家與社會互賴關係的需求,即國家已經變得愈來愈依賴社會中的其他行動者;3.政府表現出市場、個人主義、自由企業精神,更讓政府相信自己有能力呼應1980及1990年代的「時代精神」(zeiiteist)。

  上述三項治理理念及新的路徑思維架構政府及公部門的新形象,不僅給予國家部份新的且更反映出時代的形象。同時也提供某種程度的支持和正當性讓政府能夠刪減公共支出,誠如史塔克G.Stoker(G.Stoker,1998:39)所說的「治理」概念,讓政府「尊節支出」的作為合理化。博物館界自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努力尋求「博物館適應社會」方式後,每個博物館在面對政府改造及組織變革的趨勢下,只有清楚自己未來方向的博物館,才能在政府再造洪流中,創造博物館人的夢想,就如同日本博物館的目標一樣,成為大眾最想親近的博物館。

二、以「溝通和對話」來創造績效評鑑的雙贏

  當社會大眾的主流民意與政策專家的專業判斷出現明顯差距時,我們該如何
選擇政策指標呢?專家社群與政治社群間的良性互動與對話是最重要的解決途徑-林水波與王崇斌在探討政治社群公民參與政策論述的論文中所述:「理想的政策論述過程,必須在不同的論述之間,有效地加以整合,而整合的基礎則是溝通和對話。因此論述主體之間的互動關係,必須促成主體之間溝通的持續,並使溝通成達成效果。所謂的有效的溝通,乃是主體之間能在互動中,獲致相互主體性的了解,整合協調行動,形塑共同遠景」(吳瓊恩,2005:170)。

  在民眾重視公共事務與生活品質的今天,政府施政作為亦必須擺脫過去牛步
化與官僚化的作風,而以應用企業化和品管化的施政風格來取代,才能提升政府
的生產力和行政效率,所謂政府再造運動,其中一項重要途徑是引進「全面品質
管理」的觀念到公共部門的日常運作之中,而指標管理乃逐漸成為政府部門進行
品管工作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因此未來博物館評鑑工作的績效指標,可透過
「溝通與對話」的機制,來增進受評博物館群與評鑑學者專家間,共創績效評鑑
的雙贏。

三、日本的「雙重確認」評鑑制度值得借鏡

  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制度的評鑑分別由設於各府省的獨立行政法人評鑑委員會及設於總務省之政策評鑑暨獨立行政法人評鑑委員會執行,事業年度及中期目標結束後,進行獨立行政法人評鑑委員會兩階段的評鑑,此項兩階段的評鑑是為了確保評鑑之中立性及客觀性。尤其為了避免各府省之獨立行政法人評鑑委員會之本位主義,在總務省下另設政策評鑑暨獨立行政法人評鑑委員會,針對獨立行政法人評鑑委員會評鑑之適切性進行評鑑,不過將避免評鑑功能之重複,及對各省府大臣政策判斷之過度干涉,兩者之評鑑功能有明確的區隔,且評鑑的結果依獨立行政法人評鑑委員會為準,換言之,政策評鑑有「雙重確認」的制度設計(蔡世蓉,2002:40-42)。

  我國目前教育部所推動的評鑑工作,雖有自評與複評合一的設計,但重點是實務上能達到公平與公正性,將會是博物館界所關切的,因此類似日本行政法人評鑑制度上所為的「雙重承認」制度,提供一個我們可以思考與借鏡之處。

四、博物館評鑑困難的突破

  對美術館或博物館評鑑的必要性及具體方法雖有相關案例的詳盡敘述,但可以想像堅持評鑑不可行者或持反感或抗拒力場者還是很多,因此如要引進評鑑機制就必須先得消除對評鑑之反感與抗拒,從意識改革著手(黃貞燕等譯,2003:437):

  1. 增加評鑑方法的公信力:有必要累積評鑑相關資訊及見識,透過理論之充實、手法之精緻化以增加評鑑之公信力。
  2. 評鑑是手段不是目的:應釐清評鑑是一種參考指標,是一種為了對居民提供優質服務的政策判斷工具。
  3. 建立回應政策決定之機制:評鑑應不止於評鑑結束,要如何將評鑑結果回應到施政才是重點所在-以業務內容的再檢討、與其他業務之整合或終止、新業務提案、部門改組(scrap and build)等等彈性回地加以回應。

  廖輝英館長以「日本現代美術館」所提行政評鑑一章中,針對行政體系及效能做見解分析,重點對博物館的評鑑制度建立,期待館員對本身業務改進及有創意的做法,改善舊有的營運情況,及思考博物館對社會的責任,她認為:「這些觀點可以了解評鑑對館本身行政效能執行的加強外,對博物館的現實社會連結與民眾滿意度關注和服務態度」,這些點說明與美國博物館協會主張是相同的(廖輝英,2004:209)。

註一:請參閱江韶瑩(2002):日本公立博物館法人化機制研究期中報告,附件十四:「獨立行政法人國立博物館應達成業務營運相關目標(中期目標)」。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公共服務組組長)

參考書目:

布谷之夫
2004 「日本博物館評鑑之現況與課題」,面臨變革的21世紀博物館 台灣與日本的對話與交流學術會議論文集,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李宗勳
2003 「新公共服務視野下行政法人化的未來走向」,2003年國立社教機構永續發展研習之博物館行政法人化研討會,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92年9月19、20日,頁10-11。

李維菁
2003 博物館法人化-多位館長表憂慮,中國時報,1月15日15版。

范祥偉
2003 「行政法人的政策理念與實務運作」,2003年國立社教機構永續發展研習之博物館行政法人化研討會,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92年9月19、20日,頁4-7。

徐 純
1989 「提昇標準-美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認定」手冊」,財團法人台灣省文化基金會。

徐 純
2003 「博物館與行政法人化」,2003年國立社教機構永續發展研習之博物館行政法人化研討會,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92年9月19、20日,頁11-21。

徐 純
2004 「博物館評鑑的迷思」,面臨變革的21世紀博物館 台灣與日本的對話與交流學術會議論文集,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施能傑
2003 「行政法人組織成功運作的要素」,2003年國立社教機構永續發展研習之博物館行政法人化研討會,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92年9月19、20日,頁4-5。

梁光余
2004 「博物館建館容易經營難」,博物館學季刊第十八卷第二期,國立自然科學博館。

梁光余
2004 「博物館需要定期評鑑」,博物館學季刊第十八卷第三期,國立自然科學博館。

黃貞燕等譯
2003 「日本現代美術館學-來自日本美術館現場的聲音」,五觀出版社。

黃貞燕
2002 「國立博物館獨立行政法人化的問題」,日本公立博物館法人化機制的研究期中報告,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頁55。

謝宗學等譯
2002 「治理-政治與國家」,智勝出版社,頁3-6。

蔡世蓉
2002 「獨立行政法人化制度下國立博物館營運」,日本公立博物館法人化機制的研究期中報告,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頁40-42。

廖輝英
2004 「面臨變革的博物館-台灣與日本的對話 未來不是夢」,面臨變革的21世紀博物館 台灣與日本的對話與交流學術會議論文集,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French, Wendell L.& Bell, Cecil H.
1995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Behavioral Science Interventions for Organization Improvement. New Jersey:Prentivce-Hall ,Inc.

Robert B. Denhardt & Janet Vinzant Dehard(2000): "The New Public Service: Serving Rather than Steer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November 2000,vol. 60, No.6,pp549-557

Rodgers , Robert & Hunter, John E.
1992 "A Fundation of Good Management Practice in Government: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 January/February,52(1),pp. 27~39.

Stoker. ,G(1998)."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and Urban Governance",in Piere .J(ed.),Partnerships in Urban Governance:European and American Experience.(London:Macmillin,and New York:ST,Martin's Press,)p34-51.

Tosi , Henry L. & Carrol, Stephen
1977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in Fred Lauthans(Ed). Contempoary Readings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台北華泰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