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南島文化專欄
  《排灣族土坂村長篇語料:田野紀錄(1968-1970)》的出版故事:記費羅禮與Tjuabar土坂部落

考古探索

  演化祕密的鑰匙?──淺談箕型門齒

博物館頻道

  博物館與學校的相遇:《花環與稻浪》族語戲劇展演(下)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501期 2023.10.15

《排灣族土坂村長篇語料:田野紀錄(1968-1970)》的出版故事:記費羅禮與Tjuabar土坂部落

文‧張至善/圖‧史前館

  2020年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下稱史前館或本館)獲得一批珍貴排灣族1960年代相關研究資料捐贈,捐贈者為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的臺灣南島語研究專家齊莉莎研究員,這批資料最核心的內容是美國語言學家費羅禮博士(Raleigh Ferrell)於1968年至1970年到臺東縣Tjuabar部落(土坂部落)進行語料調查所採集排灣族長篇故事語料,史前館於今年(2023年)10月土坂部落maljeveq(五年祭)前完成第一輯付梓出版,並回饋鄉里—土坂部落。

本系列叢書第一輯《排灣族土坂村長篇語料(一):田野紀錄(1968-1970)》封面

  史前館立館以來即希望藉由博物館的研究、典藏、展示、教育和遊憩功能,啟發大眾對於臺灣自然生態、史前文化及原住民文化之豐富和多樣性有更多的認識,並促進大眾更珍惜、尊重這片土地綿延不斷的自然與文化生命,因此針對「臺灣南島族群」相關的研究與文化保存不遺餘力。當代的博物館不僅著眼於有形物件的蒐藏,也關注無形的文化,例如工藝技術、樂舞展演以及語言、語料的保存,本書名為“Tjuabar Paiwan Texts: Fieldnotes (1968-1970)”《排灣族土坂村長篇語料:田野紀錄(1968-1970)》,即為排灣族長篇語料的保存實例。更特別的是語料採集背後的故事。當年費羅禮僱請了部落16歲青年Drungdrung Tjakisuvung(朱振貴,小名Utjung)為助手,他自學打字,也學習了費羅禮用以記錄語料的轉寫系統,這些語料的蒐集、保存,Drungdrung Tjakisuvung功不可沒,本書將他並列為作者,以彰顯他的貢獻。

  費羅禮於2019年辭世,生前囑託中研院語言所齊莉莎研究員將其研究資料、檔案捐贈給史前館。本書除保存了珍貴的1960年代排灣族語料以外,並可做為研究者遵循「研究倫理」的範例,也是史前館實踐「文化近用」的美好見證。

  費羅禮(Raleigh Ferrell,1933-2019)是美國語言學家,早期對臺灣南島語的貢獻,最主要有以下兩部著作:1.1969年的專書:他比較了臺灣南島語的詞彙,分別用人類學和語言學的角度來分析並且提出的一套親屬分類假說(泰雅語群-鄒語群-排灣語群),將近30年時間都是主流的理論架構,直到Robert Blust(白樂思)1999年提出新的假說。2.1982年的排灣語辭典。

費羅禮博士

  費羅禮於1970年獲聘至華盛頓大學人類學系任教,擔任系主任十多年,但1986年時因身體不佳辭去職務,1990年之後便定居在亞洲地區。離開學術界將近30年,直到2007年8月聯繫上並與齊莉莎會面,兩人深感臺灣南島學界(尤其是語言學)有了許多發展,而且已經有了非常豐富的資料,但也感嘆語言消失速度非常快,因此他決定重新撰寫一部描述、分析、轉寫、翻譯排灣語的傳說故事(Milimilingan)。本來預期可以在其生前完成編撰,但在2019年7月齊莉莎再度拜訪他時,發現其體能、進度已無法完成。費羅禮於是請託齊莉莎協助他完成出版,而有了後面的捐贈及出版回饋的故事,一同完成費羅禮的遺願。

  在這批研究資料捐贈之前,費羅禮在2013年即已將當年(1968年)參加土坂部落maljeveq拍攝的照片與臺灣語言學後輩黃維晨、史前館研究人員黃郁倫、1968年當時16歲的田野助理Drungdrung Tjakisuvung(朱振貴)以及部落青年Tju'ai Tjakisuvung(朱連惠)共同合作,將多年前田野資料進行整理,出版了《Maljeveq排灣族最盛大的祭典:紀念土坂村具有歷史意義的1968年五年祭及那時的村民》影像集(”Paiwan Tribe’s Great 5-year Ancestral Rite: Historic 1968 Celebration in Tuban”),自費印製成冊,於2013年土坂maljeveq期間致贈給部落族人;時隔10年,史前館依其遺願將其排灣族語料研究進行編輯出版,再度回歸故里,延續這樣的美好故事。

Drungdrung Tjakisuvung(左)和費羅禮博士兩位作者合影

  “Tjuabar Paiwan Texts: Fieldnotes (1968-1970)”以解說叢書形式出版,本系列解說叢書分四輯,第一輯以〈費羅禮的傳記〉、費羅禮所撰寫的〈排灣族:南方的貴族〉、〈在土坂村的研究1968年至1970年〉等內容為主。後續三輯為費羅禮排灣語長篇語料選輯,預計編選15則故事包括1.叫做Kavu 的猴子、2. Tjukutjuku和Kalji、3.獾的故事、4.預兆鳥的故事、5.母親的去世、6.在天上的部落、7. uljaljuljaljuyan:來自Makazayazaya和Ljavek部落的青年、8.假裝貧窮的造物主(神)、9.一位叫做Pudi的男孩、10.魚奶奶、11.吃完一隻豬、12.Viljuljur的故事、13.耆老、14.龍蝦與蜥蜴以及15.甕的故事。本系列書籍於編輯上尊重作者,以費羅禮撰寫的英文為主體,中文作為譯文參考。2023年出版第一輯,與達仁鄉公所攜手合作,將於土坂maljeveq期間10月21日、10月25日部落市集期間分贈族人。博物館不負捐贈者所託,以行動回饋鄉里、實踐文化近用。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副研究員,“Tjuabar Paiwan Texts(1): Fieldnotes (1968-1970)”主編群)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代理館長蔡志忍│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