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撒奇萊雅族的文物普查

國際頻道

  從311海嘯後看日本東北陸前高田市的城鎮再生

回想‧回響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在過程中找到未來的方向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97期 2023.8.15

撒奇萊雅族的文物普查

文‧圖提供/Mayaw Kilang馬耀基朗

  近幾年來轉型正義的風潮,逐漸影響臺灣各階層的群體內心,修補歷史上群體間衝突帶來的不正義,成為建立臺灣人民一體感情的重要步驟。1980年代軍方為了國防安全在花蓮建立佳山基地,造成撒奇萊雅族與太魯閣族重要部落Katangka’(笳苳)與佳山部落廢村。這段歷史雖非社會大眾所熟知,但是對於兩族來說,仍舊是心中非常遺憾的記憶。

  撒奇萊雅族為了能夠重現Katangka’部落的歷史文化,在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撒奇萊雅族前後任委員提案下,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花蓮縣政府文化局委託,花蓮縣花蓮市國福社區發展協會進行為期一年多的花蓮縣撒奇萊雅族Katangka’部落文物普查先期計畫。本次調查以曾經居住在Katangka’部落的族人以及Katangka’鄰近的Sakul、Takubuwan-Sakul、Hupu’ 部落族人為受訪對象。


辦理部落說明會

  該計畫核心在於文物普查,同時開展出文物的故事、系譜的調查以及Katangka’家戶的位置重現。目前有43件文物完成普查建檔、20件文物正進行建檔程序。依據文物普查建檔資料表第一階段內容,舉凡製成年代逾 50 年之文物、製成年代未達50年但具文化意義之文物、重要事件相關文物、出土(水)遺物、已故名家人之作品、已故名家人之手稿等,均納入本次普查之範圍內。


家屋角落發現之物件

  文資身分建議上,可分為1.僅建檔、2.列冊追蹤、3.指定一般古物等三個種類。登錄的43件文物,屬於生活及儀禮器物中的生活器物,例如木臼、石杵等共有22件,佔此文物之大宗。其次為生活及儀禮器物中的產業機具,例如原住民開山刀、竹籃等狩獵農耕器物則有19件,如老照片1幀、日字雲紋鬼瓦1座。至於年代上,有39件文物落在1965年迄今,有4件文物超過50年。在文化資產身分建議上,本次調查文物年代雖然有已超過50年,甚至落在戰後初期,經執行團隊判斷,12件具撒奇萊雅族或原住民族文化特色的文物,或年代相對久遠,但並不足以代表撒奇萊雅族或原住民族特有,且數量並非稀少,因此在文物身分等級上列為「列冊追蹤」,其餘則僅進行資料建檔。


翻拍採集到的老照片

  本次調查之物件因須登錄在全國文物普查資料登錄管理平台,因此照片畫質必須以博物館拍攝文物標準進行,因此將物件移入博物館內的標準拍攝場域是最理想的狀況。雖然已辦理過部落說明會,且執行團隊亦是部落族人,但是對於要請族人將自己收藏的物件拿出來拍攝甚至要移出族人家戶外,難度甚高。過去在撒奇萊雅族發展歷史中,常常可以聽到族人所收藏的物件被骨董商收購,甚至以借用方式帶走物件就再也沒有回到物件主人身上的情形,有些例子還是自己家人一同牽涉到這種事件的發生。因而族人面對執行團隊,也有相同的疑慮。

  為了避免觸動族人不好的回憶或是對這些聽聞的事件心生顧慮,當執行團隊進行調查時,會告知族人拍攝地點選擇在族人家中或是族人信賴的地點,帶著移動式攝影棚進行計畫工作,開放族人全程觀看,並與族人共同認識與解說物件的資訊。即使如此,有些族人還是會擔心若物件曝光後,未來是否會被他人取走,這時執行團隊就要花時間和族人溝通,慢慢以行動來說服才能完成物件登錄的作業。

  撒奇萊雅族的物件基本上都和日常生活器物相關,最常見的是工具類物件。相較於排灣族、魯凱族具有非常豐富精美的石木材質之雕刻紋飾,或是細膩圖樣的陶壺,兩者有所差異,至少在具藝術風格的物件上,撒奇萊雅族比較罕見。這種情形是否意味撒奇萊雅族不具有藝術風格之文化特色呢?以目前僅43件物件來說仍嫌武斷,或許還需要多方收集物件資料。

  另外在這些物件中,執行團隊發現撒奇萊雅族的木臼與石杵型制趨於一致,上半部為常見一般漏斗狀木臼,但底部則是修整成與木臼最大直徑大小相等的盤狀型態。這樣的物件與鳥居龍藏在19世紀末拍攝到奇萊阿美族人所使用的木臼相同,單腳踩踏即可固定,使用上可以僅一人操作。杵的材質為石頭,與木臼一樣,屬一體成形,相較於他族之木杵以及阿美族常用的兩端石杵以藤竹編織連結的型態有所不同。石杵物件所有人說明,這是用來打製tunu’糯米糕。


撒奇萊雅族的木臼
撒奇萊雅族的石杵

  而常見的開山刀,發現有3把屬長條狀,與現今使用的彎刀形有所差異。據報導人說明,這3把刀子使用的時間非常久,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執行團隊比對日本文獻《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一冊‧阿美族南勢蕃‧阿美族馬蘭社‧卑南族卑南社》內容,查詢到相同的刀具,或許可以證明物件所有人的說法。


撒奇萊雅族的長刀

  本次計畫是撒奇萊雅族第一次全面性的文物調查,若是能夠克服族人疑慮,或許更能發現數量豐富以及具撒奇萊雅族代表性文化資產地位的文物,對於了解撒奇萊雅族物質文化也會有更大的幫助。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南科館管理中心副研究員)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