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撒奇萊雅族的文物普查

國際頻道

  從311海嘯後看日本東北陸前高田市的城鎮再生

回想‧回響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在過程中找到未來的方向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97期 2023.8.15

從311海嘯後看日本東北陸前高田市的城鎮再生

文‧圖/劉世龍

  猶記2011年3月11日下午,臺東瀰漫著一股緊張的氛圍,原來鄰近日本東北發生強烈地震並引起強烈的海嘯吞噬了許多的沿海城鎮,位於同樣為太平洋的花東地區,也擔心大海嘯會淹沒花東沿岸,所幸臺灣並未受到波及。面對鄰近日本東北遭受極大的天災,臺灣立即貢獻微薄之力,捐款協助日本東北重建家園。時過境遷轉眼12年過去,在疫情過後有幸探訪日本東北海嘯波及嚴重的陸前高田市,該區其實有過數次遭日本大海嘯波及的記載,也因而殃及海嘯吞噬陸地造成居民傷亡。特別的是,這處與氣仙沼市所圍繞的特殊海灣,每次地震所引起的海嘯,就會因為這裡特殊的陸地使得海嘯突然高漲至數個樓層高,因而當年311大海嘯淹沒了氣仙沼市以及陸前高田市。

  據記載,當地死亡與失蹤人數達1700人之多。海嘯衝擊的前緣陸地稱為高田松原,300年前這片海岸處為了防潮,便已開始種植數萬株松樹,松原的防潮林曾多次遭受海嘯襲擊,近代的海嘯主要有1896年(明治29年)6月15日的明治三陸海嘯、1933年(昭和8年)3月3日的昭和三陸海嘯以及1960年(昭和35年)5月24日的智利大地震海嘯。在這些海嘯中,松原都成功阻擋了海嘯對市區的破壞。但是12年前的311大海嘯過後,僅剩一棵松樹佇立在倒塌的旅館建築後面,大海嘯恐怖的威力確實是人類無法想像。

  前往「岩手海嘯紀念館」需在氣仙沼市轉搭公車前往,途中可看見一些標示,標註海嘯時淹水地區的位置與高度,曾經被海嘯淹沒的區域目前多數仍為荒野一片。居民大多已遷往北端高地的新開發商業與市民行政中心,原本海嘯倒灌的高田松原也成為「高田松原海嘯復興祈念公園」,而這處公園也以「岩手海嘯紀念館」做為這場突來海嘯所引發對現在與未來省思與災害應對的教育場所。

高田松原海嘯復興祈念公園

  「岩手海嘯紀念館」與本館遺址公園遊客中心皆為內藤廣建築師所設計的場館。一如過往簡潔水平帶的設計,該館以對稱性中軸紀念性強烈的主入口,中軸入口的水池倒映著天空與通往獻花區的追悼廣場與展望大海的人工高堤。

通往獻花區的追悼廣場與展望大海的人工高堤

  在兩側空間,一側為「岩手海嘯紀念館」,另一側為地方產業振興館。自從海嘯過後,此處鐵路毀壞,聯外交通以汽車為主,人群來往頻繁,將此做為一個重要休息站。海嘯紀念館從過往所發生的災難來談三陸的海嘯歷史,也保留了一些被海嘯沖毀的陸橋與損毀的消防車等做為展示,並利用影片傳達海嘯發生時的防災逃生知識。

岩手海嘯紀念館保留了一些被海嘯沖毀的陸橋與損毀的消防車等做為展示

  這個展館較少提及喚醒與觸及人們的傷痛回憶,所訴求的是為了不再重演大海嘯悲劇,運用知識與技術,共同實現對自然災害高應變能力的資訊脈絡並傳達對各界的感謝。這裡的展示文字,特別將簡體與繁體中文並列在展示內容上。在我以往參觀日本展館的經驗裡,這是較為特別的多語文並列方式。

以繁體中文並列於展示內容

  而當我們沿著建物中軸向海岸探訪,可以看到這裡的地景改變。為避免下一次海嘯再度淹沒這個城鎮,一座高度10公尺以上的巨大人造堤防重建,前後陸續種植了一萬棵松樹,延續300年前先人的智慧,透過防潮林減弱大海嘯第一時間的海浪衝擊。至於公園周邊,其實有著許多災難發生之際的建築遺留。這些鋼筋水泥建物在311大海嘯發生時至今仍安然佇立在原址,有些雖然結構破壞倒塌,但多數RC建物仍完整安然無恙。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左側陸前高田青年旅舍後方矗立著被稱為「奇蹟的一棵松」,也就是高田松原七萬多棵松樹僅剩下唯一的那棵松樹,成為海嘯後復興的重要象徵。儘管這棵松樹在海嘯第二年因土質嚴重鹽化而枯死,但在地居民將這棵松樹以鋼骨加固,將原來的樹葉改為複製物永久矗立於此,做為大海嘯的永久保存紀念。

人造堤防重建
奇蹟的一棵松

  有關大自然突如其來的巨大災害如何淹沒這片土地,可試著從探訪周邊區域來了解。有許多海嘯過後的遺留,提供遊客體會日本歷史最嚴重的海嘯如何肆虐這個城,或許可參考陸前高田市在311大海嘯的前後鳥瞰照片對比。約17.6公尺高的海浪湧入陸前高田市,將城市街道夷為平地,由於日本民宅多為木造複合式建築,海嘯一來,所有建物猶如積木般潰敗,不復往日蹤影。

陸前高田市海嘯前景象
陸前高田市海嘯後景象
陸前高田市現況

  筆者也試著從海嘯紀念館沿著田埂走向開發新市鎮另一個博物館參訪。沿途原有的稻田雖漸漸回復以前的景觀,但只感受到一片寂靜。迎面而來矗立在旁的一棟鋼筋水泥三層樓房建築物,可理解它曾是海嘯前的遺留,走上博物館的山丘回顧才能更深體會。這棟建物屋頂標示在海嘯來臨時,海水淹沒了三樓屋突的紀錄。

海嘯來臨時,海水淹沒了這棟三層樓房的屋突

  對我們來說,實在難以想像日本311大海嘯時地震引發倒灌數百萬公升海水將這片良田侵噬為荒土。居民也因這片土地的輻射及鹽化無法居住,必須移居高地新市鎮或其他縣市,但引發的則是其他縣市對於沾染輻射的人、事物的恐慌與抗拒。然而事過境遷,陸前高田的新城鎮規劃也遷往北方高處並將土地填土抬高10公尺,但日本國鐵行經該地鐵道至今仍未恢復,暫時以BRT巴士替代鐵道以串連氣仙沼市與大船渡市。對於建設緩慢而造成現居人口較災前人口下降是不爭的事實,面對這片土地的再開發,日本政府必須花費比一般城鎮開發更高的成本與時間,卻也阻礙了許多遊子返鄉定居的意願。

  當沿著田埂爬上位於新市鎮的陸前高田市立博物館,會經過陸前高田市東日本大震災追悼設置,採用素淨黑色花崗岩刻著因海嘯逝世或失蹤者的姓名,在此遠眺當時淹沒的區域,不免令人傷感。位於旁邊是與岩手海嘯紀念館相同建築師所設計的陸前高田市立博物館,這棟於2021年7月開館的市立博物館,外牆利用檜木裝修,三層斜屋頂建築物的屋頂設置了緊急避難露臺,以便在大海嘯緊急情況下疏散。平時,也開放屋頂平台讓民眾可以看到城市和大海,成為遊客日常的景點。

陸前高田市東日本大震災追悼設置 陸前高田市立博物館

  館內的典藏庫和展覽室上方為一個大而堅固的屋頂,周圍以鋼簷將建築圍合起來,深邃的屋簷可以遮風避雨,也可以做為人們在城市中行走的休息場所。一樓廊道外牆裝修利用大量的溫潤檜木,檜木香味提供人們行進間的心情轉換。這個博物館為了文物的安全性,將典藏庫設置在二樓,以避免大水來時遭侵害。因為臨近大海的舊市立博物館遭到海嘯破壞,藏品和展品被海水淹沒,這些文物一旦接觸鹽便會迅速變質,因此現在典藏工作多以搶救因海水浸泡鹽化的大量歷史文物為長期工作。整體展示並非以海嘯過後的重建為主,展示主題仍以該市過往人文歷史、自然資源為展示主軸,並融合了博物館的環境教育為永續發展。該館與周遭公共設施設計都以簡潔溫潤的木構材為主,形成這個新市鎮的基本街道風格。

搶救因海水浸泡鹽化大量歷史文物的典藏工作

陸前高田市立博物館的展示與風格

  海嘯過後,所有事物完全改觀,原住居者對於這片土地的思念與維繫,卻也因在地農漁產出口背負核食與輻射汙染地的壓力,同時面對公部門重建過程曠日廢時,居民也不時思索要留下重建或者遠離故鄉,懷抱著這樣的心情守護生命,並與這片大海、大地共生。對於經歷過海嘯創傷的市民來說,需要耗盡生命時光去面對這一切,猶如臺灣經歷921地震的人們或許也有相同的心情。過往的城市記憶在這裡完全失去,遷往新市鎮的居民遙望過往家園的空白,但屢見這些海嘯後的建築遺留,似乎僅能透過這些建築遺留,來告訴下一代過往家園的方位,同時邁向與這片土地共生的決心。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助理研究員)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