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神話不比歷史虛構:南島常設展廳創世起源動畫的策展筆記

南島文化專欄

  達雅族長屋介紹:印尼西加里曼丹Rumah Radakng長屋的例子

回想‧回響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不同以往的夏天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87期 2023.3.15

達雅族長屋介紹:印尼西加里曼丹Rumah Radakng長屋的例子

文.圖/劉世龍  

  2019年在疫情爆發前,筆者有幸前往婆羅洲島(Borneo)屬於印尼管轄的西加里曼丹(West Kalimantan)參訪,該地區的居民多屬南島語系的馬來族群與達雅族(Dayak)為大宗,多數馬來人擁有較佳政經地位,多居住於城市中並信仰伊斯蘭教;而達雅族人多半生活於周邊衛星城鎮並以從事農業為生,多以信仰基督教與天主教為主。族群間的信仰雖異但仍維持和平共存。本次參訪的長屋建造在當地記載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外觀建築形制也隨著地理環境而有所不同,但仍保有長屋建築高聳的柱廊架高樓地板構築的主要特徵。

長屋的基本介紹

萬那縣Saham村長屋衛星鳥瞰與聚落配置。

  在一個聚落為建立防禦外侮侵略的合作模式下,長屋不僅是村莊管理、社會組織制度的場域,同時也反映著達雅族的慣習法。本次參訪萬那縣(Landak Regency)Pahauman首府區的Rumah Radakng長屋(Rumah Dusun Saham ,座標0.240716N, 109.681199E)座落於Sengah Temilah的薩哈姆(Saham)村,該村莊人口大多為Dayak Kanayatn族。要往Rumah Radakng長屋,可由Pahauman-Saham 公路向西往坤甸主要道路轉Saham村交叉路左轉進入,大約4公里處,沿途建物多為獨棟民宅與天主教堂。在駛往村落右側路旁可見一處達雅族的二次葬墓葬群,但該墓葬群多屬簡單樸素墓葬木雕裝飾。進入部落入口矗立一座達雅族的犀鳥雕刻圖騰柱,即可見與主要道路平行的一幢長達186米的Rumah Radakng長屋,以當地著名鐵木為立柱,用以構築離地面約2-3米不等的高架長屋建築的支撐。

Saham村路旁的天主教堂(左)與達雅族傳統墓葬群(右)。

  該長屋深度約15米(包含露台),房屋單元歷經百年的陸續擴建,共計有34個房屋單元隔間(Bilik)。長屋正面構築成一座距地面約3米挑高,長約183米、寬約4米貫連而成的壯觀露台(Pante),提供居民日常活動與農收期間,進行各種農作物晾曬,也是村莊慶典活動時重要的表演舞台。在這廣闊的露台,有著從地面連接到長屋露臺的數十座木製樓梯(Tangga),提供每單元獨立進出的出入口。由於長屋內的住戶單元,如遇有婚喪喜慶,該住戶不希望打擾其他住戶,因此樓梯的數量與每個單元的房屋數量是相同的。

Rumah Radakng長屋鳥瞰透視與平立面。
側邊連接長屋的木製樓梯。

  從結構來看,在薩哈姆長屋的建築構築,戶外露台的木架構地板與房屋內部木構地板結構是分開的,內外樓板有將近15公分的高低段差,以避免地震時過大跨距的拉扯破壞主屋結構。內部空間各單元深度約為4米乘以8米的平面,從門進入主要的公共空間單位尺寸約為4米乘以4.5米稱為薩米 (Sami或Serambi)的公共區域,在入口門旁大約1.8米乘以4米與一個以作為結構柱的四根柱,此地板面上方支撐長約2米見方,高約80公分的方形桌(或納涼用的床) (pene 或Bale-bale), 提供聚落交流的重要場所。鄰居間的交流多以鋪上蓆子後席地而坐,如果長屋各住家單位的主人有外來訪客住宿招待,方亭也會變成一張床使用,提供簡單的就寢休憩的環境,成為居民日常生活互動頻繁的區域。

住戶前的方形桌。

  在室內隔間後方為一般住戶平均為4米乘以4.5米的私人空間領域,包含所謂的臥室(Jobong)及餐廳與廚房(Jungkar),屬於長屋各家庭私人使用。每戶皆有門牌與成員姓名。一般來說,內部多為臥室與起居空間,但因應所需內部格局不一、居住人數多寡,臥室有著不同的配置,每個單元都有後廊道。

每個單元住戶內的起居空間。

  這幢長屋共有35座樓梯,由於房屋地面並非水平,在北端的樓梯台階為13階,到了南端的樓梯卻只有7階,但細數所有樓梯都是奇數台階數,不設置成偶數階,應與達雅族傳統知識有關。在早期各部落對於空間尺度並無統一的度量衡單位,而是利用傳統人體工學的尺寸掌握,建立了房屋尺度基準。長屋尺度的建立,大多來自於人體的尺寸,譬如進入房屋前門(Talobong),門的大小尺寸主要根據女性身體伸展的尺度而定,以成年婦女的坐姿向後傾斜、腿部伸展的尺寸做為門的寬度。同時,以成年婦女站立雙手向上舉的高度做為門的高度,門的高度大約為1.8米乘以0.8米。窗戶開口是以女性兩手手肘趴在窗下緣的寬度為開孔寬度,約為1米乘以0.8米。

婦女於Dapur做飯。

  具體來說,木構建築的廚房規劃需非常謹慎使用明火,如需大量使用,會設置名為Dapur的公共廚房,與長屋的建築明確分開。該公共廚房可透過每戶後門連接,並沿著長屋後方向外平行擴張,也是因應長屋的居住空間不足而衍生的空間擴建。對達雅族群來說,基本的烹調習慣多半沿用三石灶的傳統烹調習慣,近年來瓦斯的便利,也漸漸改變居民的生活型態,多數長屋單元也利用瓦斯爐進行烹煮,以降低火災的危險性。在生活飲用水方面,河流對長屋居民來說非常重要。達雅族的傳統長屋建築都沿著河流周邊構築。這幢長屋北方是Semahukng山,村民利用山上流至帕納河的大量河水,滿足社區農業與生活用水的需求。在村落東外側,村民將水源儲藏淨化後成為清潔身體的最佳戶外澡堂。雖然長屋內部分住戶也設有浴室,但是使用水質不佳,戶外河流水質較為清澈,河流對於當地居民日常來說極其重要。

戶外公共澡堂。

長屋建築物理環境與達雅族群傳統思維

  萬那縣將此幢大跨距的長屋稱作Rumah Radakng,在私人空間的單元有相連隔間(Bilik)或核心房,建築結構的邏輯也隨著周邊環境、可取得材料資源以及聚落人力的多寡等因素來調整房屋的構築方式。以露台構築成的公共空間會設在接近河流或森林之處,呈現達雅族對自然環境的尊重思維。從達雅族的傳統法則來看,長屋在整體聚落的方位配置上,係遵循太陽運轉的方位。按達雅族的思維,東方是生命的象徵,而西方是死亡的象徵。達雅族的長屋正面必定面對東升的太陽,屋背朝著夕陽。同時,長屋的座向忌諱採南北向,以避免居民遭受疾病或不幸的影響。長屋大多面向河流,平行於河流或沿河流方向延伸,原因在於河流為達雅人社會文化和經濟體系的命脈,為他們提供了多種功能,包括交通運輸,訊息連絡和漁獲的來源,也是日常生活沐浴和洗滌的地方。對長屋居民而言,依循傳統法則的建築環境是影響身心財富健康的最大考量。另外,對於在建築物旁邊建造房間的新居民或新家庭而言,沿河流方向構築長屋,則可保留未來長屋的增建可能性。

  本長屋為保留未來增建建築的構造強度,樑柱的結合多使用榫接接合的技法,讓這類大跨距的建築可透過榫接合,加強結構強度,另以斜支撐連接、穩固結構物。各住宅單元間為穩固樑柱與隱私考量,選擇利用輕量大面積的隔間牆面,以減少地震時產生位移的風險。本長屋從最早非常輕巧、考量靜載重的木製房屋,經過數十年的擴建,透過榫接方式擴充房屋間數,已是載重量大的大型建築,為穩定建築適度將結構體分成露台與長屋本體的結構設計,以減少長跨距建築地震拉扯損毀的風險。

  本幢百年歷史長屋據報導是萬那縣唯一仍有人居住的長屋,也因此獲得地方政府在觀光旅遊上的支持,對外地觀光客的知名度較高。此外,據當地人口普查資料來看,在地居民經濟條件較佳,對自身的傳統文化認同感高,易於凝聚社區向心力。不過,儘管這棟長屋有豐富的歷史脈絡,但在傳統文化受到現代文明的衝擊下,維繫傳統的長屋建築,因著經濟與社會生產模式變遷的情況下,人口外移而有日漸式微的危機。

村落慶典演奏與表演。

參考資料

Affrilyno, A. (2010). Rumah Panjang: Nilai Edukasi Dan Sosial Dalam Sebuah Bangunan Vernakular Suku Dayak Di Kalimantan Barat, Tugas Jurnal Arsitektur Vernakular, 1-12.
Johansen, P. (2014). Arsitektur Rumah Betang (Radakng) Kampung Sahapm, Patanjala, 6 (3), 461-474.

(本文作者為展示教育組助理研究員)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康美│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