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神祕的矮人傳說
文‧圖/傅鳳琴
「斷裂與銜接:博物館與賽夏族織藝回返之路」特展入口。
|
臺灣各地流傳許多矮人的傳說。早在清代文獻《臺灣府志》與《鳳山縣志》即記載深山中住著矮人:「人狀如猿猱,長不滿三尺,見人則升樹杪。人欲擒之,則張弩相向,緣樹遠遁。亦有鑿穴而居,類太古之民者。」(周元文,1960:241)其中所提及「長不滿三尺」或「長僅三、四尺」的「人」或「蕃」,就是現今稱的「矮人」。日本學者伊能嘉矩曾經在日本的《東洋時報》發表了一連串的文獻,標題為「台灣的烏鬼番」,指出臺灣的原住民各族,除了蘭嶼的達悟族(雅美族)之外,幾乎各族都有祖先與矮黑人相處的傳說,布農族和鄒族更指出矮黑人比他們早到臺灣。
臺灣原住民「矮人」的傳說,有稱小人、黑矮人,或稱小矮人、烏鬼番等。排灣族以ngedrel稱呼矮人,傳說他們身材矮小,身高不過我們的一半,但是力氣很大。矮人獵到羌,揹起獵物,因為身體矮小,羌的背部就拖在地上。布農族稱矮人為saluso,身高不足三尺,經常躲在岩石後或香蕉樹下。泰雅族稱矮人misinsigot,住在遙遠的山後,身材矮短,約三尺左右,身手非常矯健。阿里山鄒族稱矮人sayucu,身材矮小,連樹豆枝幹都能攀爬。卑南族南王部落稱矮人kikik,不穿衣服,住在山上,身高只有四、五歲孩童般高。賽德克族傳說矮人體小,身高只到成人的胸部。邵族傳說小黑矮人,不僅身材矮小還有尾巴,比邵族人先居住在日月潭。學者劉育玲分析在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布農族、邵族、鄒族的分佈範圍,矮人的傳說是族人們經常因為種種原因與矮人發生爭戰。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及拉阿魯哇族,矮人的傳說是早期祖先在遷徙或部落建立時,偶然與矮人相遇之事,有的得到矮人友善的協助,有的還曾與矮人通婚等等。(劉育玲,2015)
【詳全文】▲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