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南島文化專欄
  金峰鄉「文化自治元年和解暨宣告儀式」活動的幾項記事

博物館頻道

  史前館南島廳更新多媒體建置記事(下):南島廳的能量棒

博物館頻道

  走讀臺灣點滴故事:在探索館聽櫻花姊姊說故事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84期 2023.2.1

金峰鄉「文化自治元年和解暨宣告儀式」活動的幾項記事

文‧圖/林建成

  2022年7月31日臺東縣金峰鄉舉辦一場特殊的「文化自治元年和解暨宣告儀式」,兩天的活動宣告,今後鄉內文化建設均由部落頭目、祭司組成的委員會決定,同時將年度主流社會節慶改由傳統祭儀,為當代社會不同族群探討文化的「轉型正義」與「和解」,提供了多元形式的參考。

一、金峰鄉概述

  臺東縣金峰鄉位於中央山脈南段,17世紀中葉由屏東來義、春日、霧台和泰武地區的排灣族陸續移居,被歸為「東排灣群」;1951年前後來自屏東縣霧台鄉的魯凱族,也分別遷徙到金峰鄉嘉蘭村等地。目前全鄉計1105戶、人口3千5百多人, 共有29個部落,散居於嘉蘭、正興、新興、賓茂等五個行政區域,族群以排灣、魯凱族為主,比例為排灣族85%、魯凱族10%,其他包括阿美族、漢族5%等。

  長期以來鄉內祭儀、文化活動依主流社會模式運作,雖然部落彼此各自獨立,但缺乏交集共識。例如年度最盛大的年祭(小米收穫節),無論祭祀或活動內容由各部落自主籌辦,也曾以全鄉聯合舉行,但受限於經費等條件,規模均不大。

二、金峰鄉排灣族傳統和解意涵

  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即原轉會)和解小組依2018年原轉會工作報告書,秉持其重要精神「釐清真相、社會溝通、邁向和解」,進行調查臺灣原住民族各族群間傳統和解方式及其賠償或補償方式,希望能透過文獻爬梳與田野訪查,提出有利於各群族和解的相關建議。

  排灣族「和解」一詞稱為 maljavale、malasudj、markanangua,通常由頭目擔任調解者。和解賠償物包括檳榔、菸、釀酒、小米糕、豬、立柱、陶壺、鐵耙、 大鐵鍋、琉璃珠、土地等。談判地點為頭目家或祖靈屋。如果是跨獵區捕獲獵物則是留下獵物較好的部分,例如後腿及肝臟作為補償(原轉會,2019:6)。

  往昔排灣族部落或個人如果發生糾紛,經常是依傳統習俗進行madjadjalu(和解)儀式,邀請最早移居當地部落的頭目或祭司主持祭儀,包括送走惡靈、殺豬謝罪等儀式。

  金峰鄉長蔣爭光表示,過去排灣族在遷徙新居住地,在新獵區建立部落時經過開墾、建造等,過程中難免得罪於土地靈魂,也會舉辦madjadjalu(和解)儀式。

三、金峰鄉文化自治元年和解及宣告儀式

  2022年「金峰鄉文化自治元年和解及宣告儀式」,規劃透過排灣、魯凱族傳統儀式,化解部落之間的對立,並且宣告結盟共榮共享,同時將主流社會五大節日改為傳統慶典祭儀,以維護文化主體性。

   金峰鄉創立以來未曾辦理過該項儀式,因此特別選在原住民族日舉辦,讓部落彼此和解,同時宣告29個部落中計有21個部落頭目、祭司參與並且組成委員會,實施文化自治。

  當天由Kaaluan部落頭目Muljauc(曾國誠)主持,活動正式展開前,發生了長者身體不適當場昏厥的意外事件,雖然緊急送醫救治,大會開幕儀式也因此耽擱下來,依往昔族人經驗,此為不祥之兆,活動可能被迫停止。但蔣爭光鄉長認為,委員會既已成立,應交由委員會決定。於是當場進行由部落頭目、祭司組成的委員會臨時開會討論,經過委員們充分發言,最後因儀式為當代形式,不涉及傳統祭儀,而決定繼續執行,不受影響。

金峰鄉文化自治委員會在會場召開臨時會議。

  儀式設計包括aliljac(解開血藤結),以連結的藤圈由各委員套在腳上,再分別解開,象徵彼此和解;另外則是排灣族習俗langalj kavavan dinulis(連杯和解),由身分對等的各頭目、祭司一起喝下代表團結的小米酒,活動高潮為殺豬項目,意為送走惡靈、為族人祈福等。

aliljac(解開血藤結)儀式。
langalj kavavan dinulis(連杯和解)儀式。
殺豬madjadjalu(和解)儀式。

  接著舉行「文化自治元年」內容宣讀,包括世代互不侵犯、外族入侵部落或獵區,聯盟約定相互支援、天災人禍發生危及人民生存時,必執行聯盟約定、年祭時互邀,彼此共榮共享、五大節慶轉換在地化祭儀等。

  在此盟約下, 把主流社會的年度節慶,改成自己族群文化的相關祭儀名稱,春節改為播種祭、清明節改敬神祭、端午節改勇士祭、7月份的豐年祭、中秋節改為月祭,蔣爭光說,今後鄉內文化建設均由委員會決定,鄉公所配合相關行政工作,以達到文化自治的目的。

四、小結

  在近代大社會變遷的衝擊下,金峰鄉社會排灣、魯凱族為主的多元族群(部落)相處的環境,能夠透過排灣族傳統習俗舉行madjadjalu(和解)儀式,具有實質的象徵意義,不但能夠厚植原住民文化的能量,進而讓原住民族文化自治可能性往前踏出一步。

參考文獻
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和解小組
  2019,〈臺灣原住民族和解習慣與規範之初探〉 ,《原住民族文獻》第41期,頁2-11。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副研究員)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