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遺址與現址之間─ 談「遺址前彎身.當代後凝視:在南科遺址上現考現學」特展
文‧圖/林慧仙
回顧南部科學園區臺南園區(以下簡稱南科)的發展歷程,在1995年積極開發建設的時空脈絡下,間接地展開了南科地區長達20多年的考古搶救發掘工作。這裡豐富的遺址猶如滿天星斗,也因此催生出了一座相當罕見的、被科技產業所完全包圍的考古博物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
對於如此特殊的身世,南科考古館面對過去漫長的考古歷程,面對承接近800多萬件考古文物,且南科地區所發掘之考古文物反映年代縱深極長、遺址數量龐大且集中,尤其在南科園區搶救考古發掘工作皆已完成後,接下來的在地考古學研究與推廣,更是南科考古館所接續面臨的重大任務與挑戰。
南科園區內現有共31處史前遺址,作為一個以研究典藏、展示教育推廣為基本要務的考古學博物館,除了單純地從考古學的科學視角來敘事,有無可能以其他更有感的角度切入來取得觀眾共鳴,讓坐落於科技園區、隱身在道路廠房、公園綠地的考古遺址,能夠藉由不同層次的展現,與在地產生更多的連結與互動,是本次特展最初的策展起點。
|
展覽獲得多家園區企業行動支持參與,並熱情出席開幕儀式。 |
考古學是一個時間縱深極長的學科,如何透過展示來同感史前人的文化樣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相對一般民眾而言最容易理解的,不外乎就是眼前常見的事物。而本次特展核心看似為「遺址」,實際上在展覽主視覺上最顯而易見的,卻是從「現址」為中心來展開,目的就是希望能讓觀眾從當代日常所見的事物展開,從看見「現址」來進一步意識到「遺址」的存在,進而看見史前文化的深度與精彩。
因此本特展特別嘗試與園區內科技企業之合作,廣邀南科園區中與現有劃定遺址中具直接地緣關係之科技企業參展,非常幸運地在這次與企業聯絡的過程中,得到了多數企業認同的回音與肯定,並以實際行動參與本次特展。
|
|
本次特展主視覺及特展入口主視覺皆以地上現址—科技產業為最主要視覺呈現,強調科技企業與本特展內涵之關係,也間接反映地下遺址之存在(特展參展企業:3M、台灣昭和電工、和鑫光電、啟碁科技、群創光電、緯穎科技、聯電、鷹萬南科健康生活館)。 |
其中部分參展企業不但開放了企業內部空間,提供特展-考現學計畫人員進行聲音採集,企業與館方也透過多次互訪及討論,逐步完成企業展項之選定與展示內容呈現,展覽可說首度開啟南科園區地上企業與地下遺址間的連結互動,不但將臺灣現今最引以為傲的科技產品進行展示與介紹外,也同時並陳展現底蘊深厚、年代含括臺灣史前5000年之出土文物與其內涵介紹,從精彩的現址現況反映豐富的遺址底蘊,創造穿越時空、共感前世今生之感受,也讓先進科技產業與史前工藝,巧妙地被壓縮在同一時空進行交流與交會,拉近時空距離,同步感受不同時代之技藝光輝。
|
|
地上企業產品與地下遺址文物同時並陳。 |
此外,為能延伸對遺址現況之細微觀查,擴大民眾與在地現況之共鳴,本展覽特地再加入了看似相對於考古學,卻又同樣以關注人類生活為核心的「考現學」視角,規劃了南科園區考現學之調查計畫。本調查以南科園區為範圍,以遺址為敘事核心,來進行各種不同視角的考現學調查與記錄。本計畫參與者共包含當代藝術家、聲音藝術家、文史工作者、攝影師、建築創作及前南科園區工程師等六種不同的身分別,透過多元視角來呈現各別對南科園區考現學之調查記錄,試圖激發民眾對於園區現況更多元的反思與想像空間。
|
園區考現學調查成果展品展區。 |
經過考現者多元且多重的現況詮釋與觀察,考現學調查計畫延伸了本特展在考古遺址範圍以外,更多能與一般民眾生活視野交會的視角,調查成果共分為三大類別,第一類以園區現況之走訪採集為主,包含聲音藝術家廖于萱之考現學調查成果《7021》,從聲音考古為概念出發,於園區內進行了各式聲音的採集後再現於特展空間。另一件為以建築創作為長的長短樹鄉村研究所之調查成果《看板遺址》,廣告看板內容本身所呈現的是一種理想的生活藍圖,也同時如實的反映南科園區在地生活的現況發展,作品並透過看板柱腳本身與土地關係的攝影紀錄與實體模型,疊合出考古現象遺留樣態的想像。
第二類則是以歷史的追溯為主要概念,包含文史工作者且亦為本調查計畫主持人之一的邱睦容,其考現成果《鎮港元帥生日的那一天》試圖探訪追尋南科園區過去曾經存在的信仰及過去廟宇搬遷前之位置,其調查過程以聲音、地圖及文字等多元樣態呈現於展場中,將考現紀錄更加立體化的呈現在民眾面前。《Pontanus的日誌本03/新港社》為當代藝術家李立中延續過去創作脈絡,將一位曾經出現在荷治時期的史書人物Pontanus,其過去在新港社、亦就是現今的南科園區所生活之歷史紀錄作為影像創作元素,展開了一段以園區現況為場景,過去歷史為元素,一場虛實交錯、過往與現今疊合的奇幻旅程。
第三類則是以議題式的關注為主要呈現方向,相關考現成果包含本次考現計畫主持人之一並為南科前工程師的蔡明岳,其調查成果《RB-V-18-05》所呈現的即從遺址監管議題為起點,進而延伸發展之錄像作品。另一考現學成果《今日遺跡》,為攝影師廖云翔,其關注的則是支撐每日大量通勤的南科園區外圍道路之邊緣地帶,試圖以攝影及素描,紀錄日常裡所不易覺察之角落。
|
考現學調查成果作品─廖云翔《今日遺跡》。 |
整體而言,本特展從展場視覺設計、展場空間企業展品與考古文物的並陳展示、以及在考現學調查計畫中各種視角的成果展現等,皆試圖凸顯現址空間與遺址空間的並存與對照,進而引領大家從習以為常的現代事物中跳脫,發現日常中的不平凡,也看見南科與眾不同的「當代」史前風景與文化內涵。
|
特展單元之一「聚‧古今百業展示空間」。 |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南科考古館研究助理,「遺址前彎身.當代後凝視:在南科遺址上現考現學」特展策展人)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