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1980年的一堂考古課:卑南遺址發掘四十週年「搶救考古檔案回顧展」

博物館頻道

  「考古耕人─幻影紀事展」觀眾問卷分析簡易整理

博物館頻道

  史前館「藏品查詢系統」的發展演進及使用簡介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30期 2020.11.1

「考古耕人─幻影紀事展」觀眾問卷分析簡易整理

文‧圖/林慧仙

  筆者於427期〈藝術介入的博物館展示與地方實踐──側寫「考古耕人—幻影紀事展」〉,介紹了現於南科考古館展出之「考古耕人─幻影紀事展」。為了進一步掌握觀眾對於考古類博物館之展示喜好,了解觀眾對於藝術介入博物館展示的反應與接受程度,並同時兼顧新冠肺炎(COVID-19)之防疫需求,特地於展場內設置一組QR Code數位問卷,讓觀眾自行以私人手機連結至網路填寫。本問卷採樣範圍從開展日109年6月6日起至109年10月10日止,共搜集166則回應。問卷共設計13項題目,因篇幅限制無法全文刊出,故僅挑選部分主要項目之初步分析如下:

以QRCode形式進行問卷調查。

一、請問您今年幾歲?

12歲以下

13-18歲

19-24歲

25-35歲

36-45歲

46-65歲

65歲以上

16.7%

7.4%

17.3%

32.7%

17.9%

7.4%

0.6%

27人

12人

28人

53人

29人

12人

1人

  本項目回答人數共162人,整體而言,觀眾年齡以青年(19歲後)到壯年(45歲)等已成年者約占總數之7成。考量本次調查是透過自身手機並使用QR Code進行,為較偏向年輕族群之使用習慣,故此問卷結果,除了表現年輕族群觀看本展覽之參與度較高外,亦可能是問卷調查方法所造成的數據落差。另外,由於兒童(12歲以下)占16.7%,且判斷可填寫本問卷之學童,應具備基礎中文閱讀與寫作能力,也需具備可自由操作手機之條件,故推測12歲以下數據,皆應以國小學齡兒童為主。

二、請問您是否有過考古相關經驗?

1.2%

98.8%

2人

160人

  本項目回答人數共162人,其中有過考古經驗者僅有2位。由於本展覽內容以考古發掘工人為主題,而就當前之考古發掘工作參與現況來說,大多屬於中年以上族群為主。本問題之統計結果,除了同樣有著使用QR Code進行調查所造成之落差外,考古工作相較於其他職業類別亦確實屬於小眾之專業工作。

  而在考古現場工作中,除了具有學術相關身份之考古工作者外,大部分之現地參與者多為工人屬性從業人員,也是一群相對而言較少參與博物館活動之觀眾群,且本問題內容只單就考古此一行業別進行提問篩選,並未納入其他行業,故在數字呈現此懸殊比例狀況應屬正常。


展場一景。

三、請問您的職業或專業領域類別為何?(開放式/非必答)

軍公教

科技/工程/資訊

文化/藝術/設計/傳播

商業/金融

醫療

學生

自由業

15%

28.3%

15%

21.7%

5%

8.3%

6.7%

9人

17人

9人

13人

3人

5人

4人

職業細項如下(開放式填寫)



教師
教育人員
都市計畫
地質學
歷史學

半導體
化學工程
技術員
科技、生物
環境工程
環境安全
製造業
工程類
生技業
設備工程師
資訊、管理
工程師
鋼鐵、工

藝術管理
族群文化
文化創意產業相關
美術系畢業建築
平面設計
室內設計
設計
傳播
媒體

 

服務業
餐飲
行政類
PCM
行政
人力資源
金融、證券
財務會計
財金領域

醫療
護理人員

學生
學習
職業學生 生命科學系
小學生
學生(教育學系)

無業
家管
婦女
家庭主婦

  本項目為開放式答題,回答人數共60人。本題為開放自行填寫形式。經初步分類(如上表)。

  推測參觀本展覽人數最多之職業族群為「科技、工程及資訊」類別,其次則為「商業與金融」類別。就南科考古館之地理位置與周遭產業結構比較,本項數據與南科周邊產業內容重疊性高,故推測前來參觀之民眾,很可能和臺南在地科學園區相關產業從業人員有高度相關。

四、請問您今天在南科考古館內停留多久?

30分鐘-1小時

1-2小時

2-3小時

3小時以上

22.4%

52.1%

21.8%

3.6%

37人

82人

36人

6人

  本項目回答人數共161人,就整體來館參觀比例而言,來館停留不到2小時之民眾佔總體比例約將近7成5。就南科考古館原有參觀動線與空間規模,以及本展覽位於參觀動線末端之公共空間,推測填寫本展覽問卷之民眾,在觀賞常設展與特展之時間節奏屬稍快。此外,因考古館常設展廳內無廁所可使用,僅在接近動線尾聲途中之兒童廳內有廁所,又因兒童廳之使用為預約制,故就一般無預約兒童廳又有使用廁所需求之觀眾而言,仍很有可能錯過兒童廳廁所,或者因為該區廁所可使用間數有限,而傾向選擇快速走出動線至公共空間服務設施,因此造成有五成以上觀眾之觀展時間不到2小時。

  雖然此數據無法交叉比對實際原因,但就展廳空間動線、服務設施(廁所或哺乳室)配置等現狀,以及就前項年齡組成比例來說,本項數據亦符合觀眾類型以青壯年小家庭等有照顧小孩需求之型態特質。

五、請問您對本影像作品是否滿意?

非常滿意

滿意

普通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58%

36.4%

5.6%

0

0

94人

59人

9人

0

0

  本項目回答人數共162人,此結果顯示本展覽創作內容可獲得絕大多數觀眾之共鳴與肯定。

六、請問您喜歡本展覽的部分為何?(可複選)

拍攝手法

影片內容

展場呈現方式

音樂設計

音響

廊道文字

展場主視覺

44.6%

41%

57.8%

15.7%

8.4%

42.2%

56%

74人次

68人次

96人次

26人次

14人次

70人次

93人次

  本項題型為複選題,故本題分析將以人次為單位。本項目總作答人次為441人次。題目並針對本展覽影像作品進行更深度喜好調查,將內容分出7大面向進行評比,獲得最高觀眾肯定的項目為「展場呈現方式」。此選項意指本展覽在展示空間中的外在型態,而本展展示手法確實明顯與其他展廳不同,作品本身既無語言也無字幕,而是單純以影像作品為展出內容,為偏向美術館式的空間展示型態。

  綜觀其他選項,除音樂設計與音響評比較低之外,其他項目占總體項目皆超過4成。加上前項觀眾評比滿意度高達9成以上,故推測觀眾對此展覽主題有相當高的理解外,更顯示針對融合藝術創作形式的展覽型態接受度高。

展場主視覺及廊道文字

廊道文字取材自過去考古工人訪談紀錄。

七、是否能簡單分享您對本展覽的感想?

  本題回答人數共88人,因本文篇幅有限無法全數刊登,僅保留明顯針對本展覽相關之感言。本項目為求呈現真實紀錄,乃直接列出觀眾意見,不另外進行錯別字更正,留言如下所列:

專業且有質感。

不用文字、用單純影像來做最直接的視覺衝擊;使民眾知道考古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只有高知識的學者,更重要的是協助的每一個工人。

主題明確,迥異一般展示。
感覺要重複看幾次才會有深刻感受,音樂讓人覺得有些詭異。
把考古工人的畫面拍攝的很好。
冷冽的表現出考古人員的執著。
很好的視覺感受。
考古不單單只是出土的文物,這是許多人努力之後的結果。
確實的感受到利用藝術攝影的方式呈現,考古的藝文美。

靜默的畫面,配上日常的白白噪音,風聲、海聲、敲打聲,彷彿述說了在考古工作,在日常生活,每個渺小而偉大的無名英雄的辛勞。

展現平凡無名的考古人在考古工作上專注專業的一面。

我去年去了埃及,在帝王谷看到了挖掘工人,也常在紀錄片裡看到外國的考古團隊,能看到 親手挖掘出在地文化的臉孔與雙手,超級感動,希望能集結紀錄出版,傳承工作經驗、對文化的想法。

看到發掘工人的辛苦。
小人物也大人物。

特別用無人聲的方式,緩滿的鏡頭,表達了一種考古是寂靜且專業的工作。鏡頭焦點在人像,也表達了有這一群默默貢獻的無名英雄,才能在今天參觀眾多的文物。

背景音樂有時候有低頻的聲音 感受不是很舒服。
實驗式的紀錄影片,沒有訪問 令人只專注在環境與人及他們從事的工作。
了解土地。
畫面細膩有溫度。

沒有聲音?但是純影像也很棒.學習到整個考古的過程,不單單只是各時期文化的演進,更認識挖掘到考古間許多專業的技術,謝謝考古團隊們的付出及辛苦。

最後,謝謝王誌成導演把這些無名英雄的付出記錄下來。讓我們能夠感謝他們的辛勞。

  綜合上述問卷調查結果,本次「考古耕人─幻影紀事展」在展示內容之接受度上,確實受到參觀民眾普遍肯定,對於展覽所希望傳達之意象與概念,從觀眾的感言中,也能得知作品訊息有被清楚傳達。雖然這是一檔小型展覽,但確實提供了另一種認識考古議題的路徑與形式。未來筆者亦將針對意見調查之分析結果、觀眾屬性與相關建議進行整理,做為持續推動藝術創作與博物館展示跨域合作之參考,並期待未來能創造更全面、創新與更加共感之展示體驗。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南科管理中心研究助理,「考古耕人─幻影紀事展」策展人)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