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在南科考古館實習心得:博物館典藏的細瑣日常
文‧圖/沈耘
2019年的暑假,基於大學曾研習博物館及考古學相關的課程,我選擇進入南科考古館進行典藏工作實習。在這為期一個月的日子裡,我體驗到博物館典藏工作中許多必經的繁瑣過程、勞心勞力的那一面,但同時也想著自己能夠為這廿多年來搶救發掘的八百多萬件南科考古文物盡一份心力,感到由衷的喜悅。在細述工作內容之前,我想先向指導我們這群實習生的工作人員們──芸甯、瑩真、弘君、采薇、嘉蓉、惠琴姊、國鵬大哥致謝,謝謝你們在工作之餘耐心地說明工作的細節,讓我們能順利地完成實習。
文物整飭
文物經考古發掘後,進入博物館庫房前基本上都需要經過數量清點、狀況檢視、建檔分級、影像拍攝和文物包裝的過程,我的工作內容以文物清點、建檔、包裝及考古田野發掘現象檔案的整理為主。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為館內已經清點分級完畢的文物製作貼在A級文物盒與B級塑膠籃上的標籤,上頭標示了出土的遺址和館內的典藏編碼,可以讓之後5尋取文物的過程縮短。另外還會特別針對A級文物盒,依照盒子規格製作合適的照片貼於盒子上方及側邊位置,方便典藏人員能快速確認文物內容,同時也減少文物可能因頻繁拿取造成的損傷。
之後幾天還學習到了無酸包裝材料的製作。文物依照珍稀性與代表性的不同區分為A、B、C三級,並且有不同的包裝方式。A級會個別製作適合其大小的無酸保存盒,並在內裡有以無酸泡棉製作的槽模放置文。B級和C級則是放置於無酸泡棉製成的襯墊上,並以無酸隔板分隔;B級通常是一個文物一個隔間,C級則為多個文物一個隔間。由於無酸包材非常昂貴,所以博物館選擇保存的對象有一定的限制,從研究人員的專業為文物進行分級是有必要的,並不是所有文物都無差別以同一等級被保存。
藏品與檔案清點是我另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有幾天的工作就是到館內的臨時倉庫清點各個遺址的田野調查報告,我和實習同伴一起把幾十箱裝滿檔案的紙箱一個一個打開、清點記錄、放回,最後再上架,整個過程非常考驗體力和專注力。我也在這時把大多數南科發掘的遺址代號有個較全面的瞭解,有時也會到善化的臺鐵倉庫清點待交接入館的文物,清點完的資料要一併製作成電子檔。
另外,館內文物的清點則有館內編製的代碼可以查詢,偶而會發生編碼錯誤或找不到展示用文物的狀況,所以典藏人員需要定期確認庫房內的文物借出與歸還的情形,並且依照編碼去對照每個裝文物紙箱內實際的包含物。
|
|
B級文物的包裝作業(無酸襯墊、隔板的製作與拼裝)。 |
|
|
與實習生夥伴一起清點田調檔案。 |
依照條碼下方的館內編碼查詢文物的位置。 |
其他活動
除了例行的文物整飭工作之餘,我還參與了針對館內常設展區「博物館的秘室」舉行的親子教育活動的學習單設計。兒童學習單在設計上需要將專業的文物整飭知識轉化為淺顯易懂的問題,視覺上同時還要有豐富的色彩和鮮活的人物,我們選擇了館內三個明星──陶偶三兄弟作為主要的角色,引導親子進入考古博物館的世界。雖然沒有實際參與到活動,但這算是我們一群實習生齊力發想的力作!
指導員也帶我們參觀現有的展示,雖然當時有許多展件還未上架,但不論是從互動裝置、出版品以及帶有科技感的原始環境的模擬展示,都試圖展現了南科現今作為科研基地與過往五千年來深深沉澱於此的人文積累之間的連結。
|
|
陶偶三兄弟本人是館內人氣王。 |
結語
從許多微小的細節上,可以感受到工作人員對待文物的用心之處,努力為文物打造一個舒適的典藏及展示環境,以供後人研究與認識往昔發生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的故事。我想這種對於文物的愛惜之心和傳承交流古今生命價值的使命感,是作為博物館人最大的精神寶藏,也是博物館專業最重要的本質。我們期待著,這些物件能夠不斷有新的故事被傳唱。
|
作為科研基地的南科,連結了五千年的過去與現在。 |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學生,2019年南科考古館實習生)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