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在南科考古館實習心得:「秘室」‧秘事
文‧圖/周禹安
|
文物入館後的整飭、保存或維護等工作,是博物館的重要基礎工作。 |
因為學校的專業實習課程,有幸能在南科考古館試營運期間實習,讓我從中了解一間博物館 正式營運前的準備工作,也接觸到博物館對文物 典藏、保存、維護的流程。
實習 場域與工作內容介紹
南科考古館的「秘室」為博物館庫房對外展示的平台首例,而此處也是我這次實習的主要工作地點。民眾順著參觀動線,了解田野考古發掘工作、文物整理過程、文物保存等 相關知識後,便會被引領到秘室的互動區,參觀者 能隔著玻璃或直播系統,觀看一樓秘室裡典藏人員工作的過程。
關於文物入館後的整飭、保存或維護等工作,不再只是流於博物館廊道上的文字或圖片,透過親眼觀看或直播時間,開放民眾向典藏人員詢問有關文物典藏工作的相關問題 交流過程,更能加深大眾對文物典藏工作的了解,或許也能逐漸提升大眾對文物保存、維護工作的重視。
這一個月的實習期間,我主要協助典藏人員從事文物進入博物館後的檢視登錄、文物保存等工作,協助清點從庫房借出、展示的文物典藏情況,也參與館內展示教育活動。
|
文物整飭的工作流程有一套縝密的邏輯運作,攸關後續典藏與展示步驟。 |
文物整飭、保存過程需要耐心、細心與勞力,是單憑肉眼觀看所不能體會的。關於工作內容,由我向大家娓娓道來。初到秘室,先協助典藏人員進行文物檢視登錄,核對入館文物與出土報告書上的照片,以利後續文物分級的工作。這項工作不如敘述簡單,可需要好眼力、體力及經驗。剛接觸到此份工作的我,深怕一不留神便遺漏報告書上的文物,而影響後續典藏工作。經過典藏人員的耐心指導後,讓我對南科考古館內的材質編號表有了基礎的認識,也能聽懂典藏人員檢視文物現況時所唸的簡稱。
材質編號是依據文物的材質、實際狀態進行詳細的分類,如我所協助檢視登錄的赤崁文化園區文物中,有許多瓷器殘片或較完整的瓷器,如PCY即為其他類瓷容器殘片的編號, PBY則代表青花瓷容器殘片。而關於檢視登錄時所使用的簡稱,是為了方便典藏人員進行文物實際狀況與過去登錄狀況的核對,確保文物的狀況是否有更加惡化或登錄上有無疏失。若文物有劣化狀況,便需依劣化情況進行修復、除黴等維護工作。
檢視登錄工作告一段落後,研究典藏人員會依照文物 狀況、完整性將整飭後的文物進行分級,由高至低分為A、B、C三個等級。而出現在報告書圖片上的文物,至少會被歸類為B級或A級,此兩級通常為較具代表性或保存狀況完整性較高的文物。
文物分級完,接著就是典藏入庫前最重要的保存工作。此時 裝有C級文物的保存袋若有毀損,便需重新換袋;存放B級文物的袋子皆需更換成無酸材質,貝類、人骨、金屬等遺物即便不是B級也需換入無酸袋;A級文物則需 保存在用無酸材質紙板製成的紙盒中。除利用無酸材質保存文物,還會將文物放入舖有EPE泡棉的籃子中,讓文物受到更安全的保護。
從上述 文物檢視登錄到文物的維護、保存過程,都需要花費許多勞力及心力,為讓往後博物館在展示、研究時能更方便取用文物及獲得文物相關資訊,典藏工作每個步驟都不容疏忽 。
從實習生的角度看「秘室」
「秘室」的展示方式,讓參觀大眾能看到文物在進入博物館後到展示前的典藏、維護、保存工作,而透過直播、對講機通話這類互動式裝置,更讓大眾擁有不同以往的參觀體驗,能請典藏人員直接解惑。
|
如何在提供觀眾互動解惑並顧及典藏人員工作品質之間取得平衡,是門學問。 |
我認為「秘室」的展示理念,相較傳統的展示方式更能拉近博物館與民眾間的距離,但這樣的互動式展示或許還需從典藏人員的工作品質與參觀大眾的利益間取得一個更好的平衡。每當對講機響起,典藏人員就必需放下手邊 工作趕快為民眾解惑,然而無論是檢視登錄或 是文物 保存維護都 需要高度的專注力,因為若有失誤便可能會影響到後續典藏、展示、研究工作。為了讓觀眾擁有更好的參觀體驗,卻也可能影響到博物館原本的功能,這樣的做法有些本末倒置。我認為正式營運後的直播時間仍能維持在二至三小時間,但對講機通話時間則需要縮短,不能同直播時間一樣長,如此典藏人員的工作品質才能有所保障。且若能在二樓互動區配置志工或導覽人員引導民眾詢問問題,雙方的互動品質也會更好。
實習一個月的心得
過去同樣只有以觀眾的視角去看博物館的展示,因為這次的實習經驗,讓我多了從博物館內部角度看待展示的經驗。「秘室」的展示,是需要博物館內不同專業的人員相互配合,才能不失專業並同時給予參觀民眾良好的觀展體驗。
我很敬佩在「秘室」工作的典藏人員,在人手不多的情況下,他們都能以高度專注力及高效率完成文物整飭、保存的工作,也會細心指導我們這群沒有經驗的實習生,讓我們在協助工作上能趕快步上正軌。
除了「秘室」的工作,協助親子教育活動問卷的題目設計以及 參與駐館藝術家的藝術創作,都是這次實習很特別的經驗。期待日後的正式營運,我能以觀眾的視角,重新感受實習一個月的工作場域,屆時那已是不一樣的南科考古館。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學生,2019年史前館實習生於南科考古館)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