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南科考古館秘室裡的大秘寶
文‧圖/謝宜婷
你好南科考古館
炮竹一聲除舊歲,今年仲春很不一樣,寒假期間我在南科考古館實習,帶著研究所學習三年的文物維護知識與修復經驗,主要工作地點為「秘室」,文物入庫典藏的前置工作都在此進行。秘室存在於博物館是個嶄新的概念,藉由定時開放、導覽能讓觀眾了解修護師、整飭計畫人員、典藏研究人員的工作內容,秘室的存在是解開秘密與疑惑的一角。
秘室不密室
秘室內工作狀況。 |
秘室與展場設有通訊系統,於固定時間觀眾能與秘室內工作人員通話,在秘室接聽來自觀眾那方的聲音,可能是親切的問候或對整飭工作的疑問。四方而來的聲音幫助我以不同面向思考及解決問題,也是一種反饋呢!
實習期間我參與牛稠仔遺址、赤崁遺址、水堀頭遺址的文物整飭計畫,依據規劃進行文物檢視、初步清潔、編碼、登錄、修復(修復、除霉、加固)、文物攝像、包裝工作,檢視出土文物過程中,仔細觀察其損害狀況、判讀其歷史訊息,再進行下一階段的步驟。檢視時,我總會忍不住一次次驚呼文物的美麗,每件文物都有其獨特的工藝之美與歷史價值。編碼、登錄利於未來藏品入庫典藏有系統與數據化,同時也是整理脈絡及土地的故事。
文物的故事
整飭水堀頭遺址出土文物這個階段最令我記憶深刻,水堀頭遺址對於我的故鄉麻豆具有重要意義,位於西拉雅族蔴荳社聚落涵蓋範圍,也是清代時期的重要商港,水堀頭遺址證實了麻豆港的興盛。諸羅縣誌記載:「麻豆港、海汊,商船到此載糖、菁貨物。」那時期的興盛或許透過文字感受不夠深刻,但透過一件件文物就能具象化,大湖文化的陶片、清代時期的錢幣、先民的生活用具,同一塊土地不同的地層,接力傳唱著故事。
|
|
水堀頭遺址出土文物。 |
修復破碎陶壺。 |
修護也修復
文物清潔及修復工作是文物整飭過程中最令我有成就感的部分,同時工作上也非常需要聚精會神。文物清潔不只是把汙染物移除,更要判斷汙染物是否藏有歷史訊息,因為此步驟是不可逆的行為,文物清潔將附著文物表面的汙染物移除,避免造成對文物外觀、色彩誤解,亦避免文物劣化。
除霉也是清潔工作的一環,若環境溫溼度控制不當將造成文物發霉,黴菌孢子影響文物外觀進而破壞其結構。除霉使用濃度75%以上酒精將黴菌孢子移除,待酒精揮發、文物穩定後再進行下一步驟。文物清潔時選用溶劑也需循序漸進測試,以純水、乙醇、丙酮逐步調整濃度比,依序測試觀察效果。
修復文物工作主要為黏合破片,黏著劑選用可逆性材料丙烯酸樹脂類材料,可藉由丙酮移除,避免藥劑殘留。破損文物經修復還原成文物原貌,未來規劃展示讓觀眾看見其工藝之美。
|
|
陶壺破片。 |
陶壺修復成果。 |
創造一個微環境-文物包裝
文物保護盒。 |
文物包裝是非常重要的步驟,文物保護盒使持拿文物更安全,也製造出微環境隔離環境有害因子例如灰塵、光害等,減緩文物劣化。因包裝材直接接觸文物,故要選用無酸包裝材料。19世紀起,紙張製作原料取自木質纖維,因而衍生木質素問題,曝露在光線或污染的環境下紙張會變得不穩定,隨著時間逐漸劣化並產生酸性,進而損害文物。
而塑膠類保護材則必須避免使用含氯或含硫化合物的塑膠材料、避免含有填料、避免含塑化劑或其他添加劑的塑膠材料,這些物質會隨時間產生有害的降解物質,保護材料必須選用本身化學性穩定、不會釋放對藏品有害的降解物質,才可確保博物館館藏品在展示、典藏、運送時藏品的安全與穩定。
整裝待發
在南科考古館我學習到完整的整飭工作,實際接觸博物館業務之後,感受到原來一座博物館是這麼多專業人士共同努力的結晶。實習期間同事、長官親切教導我,一同討論、交流博物館工作經驗,獲益良多。這段充實的實習時光,是我更進一步邁向文物保護專業的重要養分,學無止境,期許未來再次回到南科考古館學習。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古物維護組研究生,史前館2019實習生)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