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談「編織築夢月桃情」展覽的月桃文化情懷

南島文化專欄

  戀戀情深:臺灣阿美族檳榔傳說

回想‧回響

  2018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從工作中體悟的身心轉變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97期 2019.6.15

談「編織築夢月桃情」展覽的月桃文化情懷

文‧圖╱林建成

「編織築夢」

  自從2013年第一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舉辧,此舉開啓了持續多年與關山工商、臺東高中透過原住民藝術教育成果展演的「館校合作」模式,同時也「順理成章」號召更多高中職及大學原專班一起來參與,藉此機會,各校年年投入熱情經營,今年已然邁入第七屆。

  2018年史前館邀請臺東縣高中職原藝班及大學原專班討論年度展演時,各校達成以「編織築夢」為主題,正好可配合今(2019)年於本館推出的「走過史前:臺灣原住民生活編器工藝特展」。因而在第七屆原藝節特別規劃了「編織築夢月桃情」的主題展,展示從傳統至當代月桃編器,並整理月桃編文化脈絡;同時結合高中職原藝班、大學原專班推動「編織」技藝教育成果,共同展出。

月桃文化意涵


魯凱族人整理月桃葉鞘。

  月桃是常見的植物,在原住民族生活中各層面,月桃做為觀賞、藥用、編器等多項功能。月桃的假莖(葉鞘)曬乾後,是普遍應用的編器工藝材料,月桃形成的物質文化也深植在族群記憶裡。

  阿美族工藝家Ili(高梅禎)說,過去部落裡月桃知識及手藝皆來自家庭傳承與教導,例如海邊生長的月桃,因日照長纖維易脆,適合做為繩索;靠山區月桃較具韌性,不易斷裂,可編織成蓆、或提籃等。

  月桃編所需材料(葉鞘),必須在開花結果後才採集,如此才可以取之不盡;至於月桃葉鞘取下後,需要在屋簷下吹風陰乾,如果急速乾燥,材料易裂。會做月桃編藝的人,一般稱為:mafanaay mi sanga to le ngac。

  魯凱族這邊,Lavausu(巴花桃)說,魯凱族將月桃大致分為三類品種,其中用來編織的稱為valitava,因為葉鞘較為柔軟、色澤較白,適合編蓆。月桃編器包含月桃籃、月桃腰籃、月桃盒、月桃蓆、月桃搖籃等。Lavausu說,小時候看著長輩編製,自然學會了這項手藝,魯凱族婦女若不擅月桃編手藝,將來結婚到夫家後,女方家長會覺得丟臉。


魯凱族石板屋內舖設的月桃蓆。

  部落男女青年到了適婚期,長輩會安排在石板屋內,一群男女好朋友分坐兩側、長輩坐在月桃蓆上,居中介紹彼此認識。Kemelesay(賴春妹)回憶,她曾經歷過這種正式聯誼,在風氣保守的年代,女孩子通常坐在舖著蓆子的長石板上,儀態保持端莊,連眼睛也不敢亂飄。

  Lailay(戴成珠)說,早年魯凱族孩子從出生就是用母親編織的月桃蓆,在搖籃裡也有月桃墊:成長期間,族人會特別設計掛在胸前的小月桃包(lalabac),這是一種可以在外出時置放食物的包包,隨時可食用的意涵顯示照顧孩子的無微不至;甚至往生後還使用月桃蓆裹身,可以說從生到死都與月桃相關。

月桃文化情懷


林秀慧與月桃文創品。

  致力於原住民工藝與文創的排灣族Kedrekedr Maljaljaves(林秀慧)說,聞到月桃香味,心情總會愉悅起來,好像帶她回到部落的感覺,能夠連結起老輩的情感。她稱月桃是「會呼吸的自然素材」,能根據周遭環境狀態自動調節,是最具臺灣編織的代表性材質;月桃葉鞘纖維的雙面屬性(正面排水性、反面吸水性),早已反映在祖先們日常用的月桃飯盒上,吸水性纖維可以調節飯盒內部,將過多的水份吸附在月桃上,米飯散發的熱氣則可自然混合月桃香氣。

  這個原理應用在文創上可以設計出獨特的產品。例如月桃纖維正面排水性設計在杯墊上,它不易沾油漬,有利清洗;如果正反兩面設計在同一片杯墊,放置熱茶或冰水,既可聞到熱氣散發的月桃香,也可以在冰水滲出杯外時容易清除。

  林秀慧與團隊整理、出版了《月桃本事》,主要是藉月桃材質與環境的解說,可以做為工藝家整理創意、想法時銜接月桃文化的溝通環節。同時應用月桃纖維特性與融合其他皮革等材質製作時,能夠呈現文創品獨特的味道。


Puni介紹月桃園區。

  布農族Puni(江秀珠),從小跟著外婆、父親學習月桃編技術,1998年由外地工作返回部落成立工作室,才真正將傳統月桃編織與生活連結在一起;她開始到處收集月桃品種,移植18種臺灣在地月桃,並在自家祖傳的三分地上投注月桃培育工作。一開始遭到家人反對,因為每年失去了採收花生的收入來源,家計如何維繫?

  Puni除了從事月桃編外,走出一條與他人不同的路。她認為傳統技藝面臨斷層,她想從教育著手,因此格外重視文化課程的傳遞。如今她對各類月桃生長、知識如數家珍,設立的月桃教育生態教育園區已經是遠近馳名,連臺北藝術大學師生也特地前來學習「編一條回家的路」。

  Puni說,如果要深入形容布農族與月桃的情感,以她個人的經驗認為,小時候在家中兄弟姊妹合作在通舖上攤開月桃蓆,大家睡在一起是最快樂的記憶。家人擁有彼此深厚的情感,而月桃蓆就是生活中的那份連結品。

  「編織築夢月桃情」:第七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暨臺東區高中職原住民教育成果展,自2019年5月31至10月13日於史前館展示廳第一特展室,歡迎大家把握機會前來觀賞。

 (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助理研究員,「編織築夢月桃情」:第七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暨臺東區高中職原住民教育成果展策展人)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