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在博物館,與你的一起一起:解說員談視障導覽心得

話題‧話語

  「106年博物館文化平權向前行─友善平權國際研討會」紀要(上):大會紀要暨日本通用性博物館現況與未來之介紹

回想‧迴響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充滿成就感的學習之旅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63期 2018.1.15

在博物館,與你的一起一起:解說員談視障導覽心得

文/史前館本館解說員 前言‧圖/林頌恩

用手來體驗、用手來解說,博物館從業人員在友善平權的增能學習以及與視障朋友的互動中練習提供更好的服務。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這兩年來陸續辦理「友善平權」的課程,強化一線人員與視障朋友的接觸;也希望透過課程與安排視障朋友到館參觀展覽,擴大博物館從業人員對於不同群體提供服務的可能性,並且實際落實雙方互動、感同身受、共同經驗博物館場域作為接觸體驗好去處的各種創造性。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有許多如人飲水、點滴變化的心得在心頭,以下便由解說員提出他們自己參與其中有所成長的領會。

增加信心,帶來感動/張瓊月

  近年來,文化部推動了「友善平權」,而本館主要先辦理「視障」的部分。記得我2016年第一次帶領視障朋友參觀本館展示廳時,內心非常緊張,因為以前從沒接觸過視障朋友,所以不知該如何帶領,尤其是在用語說法上,總擔心會一個不小心而傷害了他們,使自己的壓力超大,在講解的聲音上可說一點自信都沒有,雖說後來算是平順完成,但卻覺得有許多不足的地方。

  之後則邀請了非視覺藝術與口述影像的專家趙欣怡老師來館講課,對於解說動線及方式給予相關建議,但沒想到我這次上場時更緊張,手抖到一個不行。也因如此,當場講師允諾,即使日後再忙也要來幫本館人員上相關課程,經過這次課程,讓我們對於視障者的帶領、對話,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也增加了我許多信心。

最後所有的人一起圍起來練習去感受Pasibutbut的移動與吟唱,帶給現場大家好動人的力量。

  每一次服務,總讓我們更進步一些。例如2017年8月以「玉見臺灣特展」為主的解說動線、物品是由承辦人安排,而最近一次則是2017年11月參觀「與祖先對唱:海端鄉布農族Pasibutbut特展」,改為由解說員事前討論及提出相關物品的需求,讓整個活動不只有「聽」的部份,還加入好多「手感」體驗的項目。最後大家圍一圈「仿」Pasibutbut來吟唱,當時呈現出來的氛圍,更讓我感動不已。

  到目前為止,本館雖然才跟臺東縣盲人福利協進會合作過四回導覽,但很感謝他們願意來協助我們,讓本館解說員及其他一線人員,在將來面對來館參觀的視障朋友時,能夠更有信心把握如何接待。

我是您的眼/李虹妮 

  這已經不是我們第一次帶著視障朋友參觀博物館了,但卻是我們克服緊張的第一次。

  史前館一直以來會透過不同的課程及方式,積極規劃不同的體驗活動及導覽,想帶給到館參觀的每一位朋友都能擁有好的參觀經驗。最近實行友善平權視障朋友參觀博物館的服務,我們要帶著視障朋友們參觀博物館展示廳。解說員們首先透過訓練課程,了解基本的如何引導視障朋友、什麼是口述影像、到規劃一場帶著視障朋友導覽展示廳等,重點就是規劃實際邀約視障朋友到館執行並經驗交流。


結合觸摸與解說來認識布農族木刻畫曆,也是對解說員的新挑戰。

  對解說員們來說第一次要開始是沉重的,因為很難從一般的導覽,就直接轉換說給視障朋友聽。但在一次次的執行並經驗交流下,2017年11月這次帶著視障朋友們參觀「與祖先對唱:海端鄉布農族Pasibutbut」特展,我們用更輕鬆更有經驗的導覽方式,帶著視障朋友們再次參觀了博物館展覽。為什麼要輕鬆,因為視障朋友在不熟悉的場所裡就已經夠緊張了,所以解說員第一步就是要給視障朋友們有足夠的安全感,幫助他們建立起對於博物館空間位置的熟悉感,同時也要注意更多小細節(例如活動跟活動之間要提供足夠的上廁所時間)。

  再來就是更精準安排參觀的內容及動線,尤其準備可以直接觸摸的物件,因為有了可以觸摸的物件,勝過只能聽到口述內容,物件可以幫助視障朋友們更快了解參觀的內容。最後,為什麼說不一定是專業的,因為很多時候會有不同的狀況產生,不是一定的流程或是內容就可以適合所有的視障朋友。解說員對視障朋友提供的每一場導覽裡,可以確實做到的就是真誠服務的心。當我們看到視障朋友們的笑容、聽到一聲聲的感謝,讓我們不再感到緊張,而是一次次的感動。

  一邊聽著蕭煌奇的歌〈你是我的眼〉一邊寫著感想,我想我們都更進步了!期待下次再與視障朋友們的交流!

用心能被心感動/殷淑婷 

  史前館再次與臺東縣盲人福利協進會合作,陪伴視障朋友們進行了一次愉快的布農族音樂之旅。

  由於之前在承辦人頌恩與少君的安排下,上了一系列視障導覽的課程,老師詳細的說明讓我們清楚如何進行影像導覽,也協助規劃了相關的導覽實作演練,有了充分的準備後,所有的解說員無不卯足了勁,以最縝密的思維來規劃路線、設計橋段,希望讓當天所有參與者都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長輩們一邊摸著布農族陀螺一邊說:「原來布農族的陀螺是長這樣啊。」

  果然,用心能被心感動。看著當天前來的年長阿嬤開心笑得合不攏嘴說,原來布農族織布上面三角點點的紋路代表的是山羊山羌的蹄印,表示可以跑得那麼快;原來弓可以做琴、陀螺摸起來是這樣的……還連聲說著謝謝我們,讓她吃到這麼多歲還能知道這些東西,她好歡喜!

  我想最大的收穫是全體的解說員,因為用心付出得到了最真實的感動,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尊重差異,友善平權的真正意義!也期待未來史前館能為更多來館參觀的民眾服務,將臺灣土地、人文與自然的美好分享給所有人!

逐步成長,也不再緊張/陳曉燕 


讓視障者安心所觸摸的物件以及得知所在的方位,對彼此都是練習安心的過程。

  博物館近年推行「友善平權」的服務與增能研習,我們解說員也因為友善平權上了一系列課程,課程除了上課也有實作課程,對我們來說都是一種初體驗。記得第一次上課體驗自己身為視障者,由陪伴者帶著你走動,當我感受身為視障者時,我每走一步路都很害怕,因為不知道我的陪伴者會帶著我走到哪裡,所以每次的課程都是一種新的體驗。也因為這些課程,讓我了解視障者面對全然陌生的環境是很害怕的一件事,想必初次到我們博物館參觀的視障者也會感覺緊張、害怕。

  所以當我們要帶視障者一定要先消除他們緊張、害怕的感覺,就是要先告訴視障者現在我們在哪裡,現在這個位置的周邊有哪些東西,之後我們會去哪裡以及要做什麼事情,這些都要先告訴視障者,讓對方有心理準備,才不會讓視障者產生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老師說這就是參加口述影像課程的重要性。

  還記得第一次帶視障朋友導覽時,我非常緊張也很怕說得不好,他們反而鼓勵我不要緊張,但是我還是在緊張中結束了那次導覽。有了第一次的經驗之後,現在我已經能在不緊張的狀態下導覽給視障者聽展覽,所以每次帶著視障朋友逛博物館對我來說都是經驗的累積。

對彼此獲益良多的過程/張雅惠 

  身為解說員的我再次挑戰別於明眼人的導覽課題,事實上,史前館為了讓更多人能夠親近博物館理解館內展示內容進而為更多人服務,來自臺灣各地的博物館潛在觀眾及非觀眾,包含孩童、青少年、老人、偏鄉社群、弱勢家庭、弱勢族群、新住民與身心障礙者等群體,實行友善平權的落實服務。

  雖然這已不是第一次提供相關服務,然而,在接待身心障礙朋友的過程中,每一次接待都當作第一次,讓我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卻也逐漸體會到身心障礙者來館參訪的艱辛,更體認到自身對於不同障別瞭解不足。為求提供更完善的服務、更適切的教育活動,與解說同仁共同合作,邀請視障朋友以多元觀點,為博物館提出建言,促進障礙者的文化參與,落實友善平權。

  在這次接待視障朋友參觀「與祖先對唱:海端鄉布農族Pasibutbut特展」前,依照障別,我帶導覽的這組成員有弱視者與全盲者。其實體驗活動開始前,解說員幾乎是卯足了勁,規劃了參觀動線及擺設了可供觸摸的教具。當天我負責解說平面的展示板,因此在用字遣詞上也要學習如何從艱澀的字眼,轉為由他們的生活談起,我彷彿為他們做了口述影像的播放。


提供各種可用以觸摸的物件都是增加理解展覽的方式。

  當天參訪的視障者表示,觸摸的方式比用觀看的更能有深入的感受,雖然這個特展沒有提供點字服務,但以前只能憑空想像的深奧文化,現在能用觸摸去比較、用聽覺去感受,更能了解與生活環境的相互關係。加上館內解說員細心的導覽,也使他們感到獲益良多。完成體驗導覽後,再次與視障朋友談話交流,內心深處莫過於他們感動的言語回應。其實當天最大的收穫是我,因為有你們讓我成長。

全新的學習/林函瑩 


結合聲音雕塑展覽的Pasibutbut傳唱,帶給視障長輩新的體驗。

  近期很多機構單位都在積極落實「友善平權」概念與實務,我們博物館也不例外。藉由幾次帶領視障甚至身障的朋友來館內參觀,確實收穫滿滿。從一開始必須先學習何謂口述影像、動線規劃、觸摸體驗等等課程,到最後實際帶領朋友們參觀導覽,這些過程一項項都是挑戰與學習。

  在現代的社會價值中,我們被教導發展個人特色、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最後往往導致本位主義的極端化。常常不會注意自己說的話、做的事,甚至不會去為他人設想。而在這幾次友善平權導覽中,我發覺不只我們要當對方的眼睛,而從我們嘴中說出的每一句話、每個字,都變得何等重要而珍貴,因為說出口的就成為他們心中的真實。

  我學習以全新的角度看待每一件展品,想像自己從沒接觸在面前的一切,完完全全體驗「想像力是你的超能力」的感覺,更深刻感受解說員要將展品從一個物件說成生動活潑的能力,從無到有。看似不起眼的靜態物品,我學習如何加深、加廣它背後的意義,它所可能經歷的一切,所可能乘載的一段冒險故事。

  除了言語,我感受到了手的溫度。當我們猶疑時,視障身障朋友們感受得到;當我們堅定地引領他們,手就傳遞了放心還有彼此雙方的善意,再帶領他們進入更多知識的殿堂。在滿滿的收穫與回饋之後,我的心也暖暖的。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解說員)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李玉芬│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