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在博物館,與你的一起一起:解說員談視障導覽心得

話題‧話語

  「106年博物館文化平權向前行─友善平權國際研討會」紀要(上):大會紀要暨日本通用性博物館現況與未來之介紹

回想‧迴響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充滿成就感的學習之旅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63期 2018.1.15

「106年博物館文化平權向前行─友善平權國際研討會」紀要(上):大會紀要暨日本通用性博物館現況與未來之介紹

文‧圖/邱瓊儀

  近年來,文化部積極推動文化平權業務,附屬館所也用盡心思規劃不同面向的展演與活動,並修繕無障礙軟、硬體設施等,朝向落實降低各種年齡、語言、種族或障礙者等參與文化活動的限制努力。執行文化平權業務的伙伴們,期望藉此鼓勵大家平等參與文化活動,以彌平文化落差、落實文化平權及文化近用,促進多元文化發展,呈現臺灣多元社會及文化多樣性的特色。

  「106年博物館文化平權向前行─友善平權國際研討會」在文化部、新北市政府、十三行博物館與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的合作下,106年10月17、18日兩日在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舉行,本次研討會邀請了國內、外相關專家學者擔任講座,國內執行文化平權業務的館所也不吝分享經驗,現場更有身心障礙者一同參與交流,透過兩天的直接對話,讓與會人員深切體認,共同建構有愛無礙的博物館,是博物館界發展的趨勢。本次研討會更提供符合文化平權無障礙的宗旨的服務,除了現場即時口譯,尚提供手語翻譯、即席聽打及大字版顯示等,更有人員協助障礙者會場內的行動,確實做到無障礙需求的服務。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友善平權委員會現任主任委員呂理政在擔任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時即推動友善平權的觀念,在研討會上他說:「推動友善平權最重要的是一邊做一邊學習,友善平權是對的事,而且做這些事,其實不是為誰,就是為了我們自己。人都會老,都會有這樣的需求,所以我常跟同仁們說:『做對的事,做就對了。』」

  「106年博物館文化平權向前行─友善平權國際研討會」邀請多位國內外講者擔任講座,來自美國華盛頓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無障礙服務處的處長Betty Siegel女士,以「無障礙文化政策邁步前進」為題,從法令及政策面來分享美國無障礙環境的進程,及如何落實文化平權。再以「文化平權抽象嗎?美國博物館領域實例分享」,分享美國博物館如何改善與建置無障礙環境,規劃相關展示與活動來吸引民眾。日本國立民族博物館Kojiro Hirose(廣瀨浩二郎)副教授本身為視障者,「觸摸並享受博物館-通用設計博物館的可能性」是他所策劃展示的經驗分享,以此來說明博物館建構通用設計的理由、理念與理想,並分享日本通用設計的現況與未來發展。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陳佳利所長在其〈邊緣與再現:博物館與文化參與權〉一文中,藉由英國案例,來探討文化再現與文化參與權,以及闡述博物館如何與社區發展緊密聯結。「文化平權為導向的臺灣經驗交流」此一座談場次,則由國立歷史博物館辛治寧組長、國立臺灣博物館袁緒文研究助理、國立臺灣美術館趙欣怡副研究員、國立故宮南院楊芳綺助理研究員、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黃秀蕓組長及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游貞華組長,各自分享館所目前推動執行文化平權的現況與甘苦,從案例可見大家都是一群熱誠的博物館人,都正在做對的事。

  本期電子報,首先摘要呈現日本國立民族博物館廣瀨浩二郎(Kojiro Hirose)副教授「觸摸並享受博物館─通用設計博物館的可能性」的精采內容,以「理由」、「理念」與「理想」說明日本通用性博物館的現況與未來發展。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全球現象研究部廣瀨浩二郎(Kojiro Hirose)副教授本身為視覺障礙者,專長為日本宗教史與觸覺文化論,致力於推動「通用博物館」(Universal Museum),以落實每個人都能盡情玩樂在其中的博物館進行實踐型研究,因此由廣瀨教授企劃推行的展示與活動,都以「觸摸」為主題。廣瀨教授的展示設計,是希望能夠讓更多使用者的需求都被考慮到。透過這樣的設計理念,讓使用者有更多感官與多層次的體驗,豐富民眾參觀經驗。

  廣瀨教授指出,觸覺是人類全身的感覺,無論是否為障礙者,都可以透過觸覺而產生不同的參觀經驗。以目前網路發達的程度,很多人根本不用到博物館就可以得到許多知識與資訊,如何開發以往不會到博物館的族群,將是許多博物館目前正面臨的問題。而博物館內的通用設計,即是讓明盲者皆得以共享,同時也提升無障礙的可及性,開發博物館的潛在族群。

  人們透過視覺可以瞬間接受大量資訊,視障者雖只能透過觸覺來感受,卻通常更能深入瞭解因觸覺所產生的完整感受,反而更能夠從點、線到面,從平面到立體的結構去理解展品,也更能仔細思考背後的意義。演講中他還拿出一些道具,讓大家輪流閉眼觸摸與體驗,也拿出他設計的通用折頁,讓大家可以看到文字內容,嘗試觸摸並學習點字。


「觸摸文字觸摸世界」特展手册除了文物照片外,特別的是手冊上有點字設計,後面則附上日本50音點字,讓大家可以一同學習。

廣瀨教授提供觸摸文物,不同角度有不同圖案,每個人觸摸的感受也都有所不同。

  廣瀨教授提到,通用性博物館包含5W1H六大原則:

  WHO誰來觸摸:通用設計是為了跨越障礙所提供的共存服務,因為不論是否有障礙,男女老幼都喜歡透過觸摸來豐富參觀經驗與感受,這就是為什麼博物館常有禁止觸摸的標誌,所以博物館內增加可觸摸的展品,提供參觀民眾多重感官的體驗。

  WHAT觸摸什麼:通常典藏文物並無法直接提供民眾觸摸,但若能開發製作出與文物同等質感、功能與形狀的複製品,則能作為讓來訪民眾觸摸的替代品。目前也有愈來愈多博物館提供這類觸摸文物的服務。

  WHEN何時觸摸:人類皮膚的感覺,串連起自身內外的感受,透過觸摸可以喚醒潛在的感官能力,帶來新的刺激與學習的能力。所以民眾參觀時,隨時可觸摸到博物館提供的地圖、文宣、文物等。

  WHERE在哪裡觸摸:除了在博物館內提供文物觸摸體驗,更應擴大應用於推廣教育場域包含學校、社區等,也可以利用可外借的文物教具箱,讓大家透過動手體驗喚醒多重感官體驗,感受人與物的對話性。

  WHY為何觸摸:在視覺主導的社會中,觸摸經常成為被禁止的事項,但經由觸摸反而更能深刻理解現象與特徵,所以通用博物館的設計,即是利用科學、藝術、溝通的手法,讓民眾理解觸覺文化的意義。

  HOW如何觸摸:觸摸的方式與範圍可以鍛鍊人類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觸摸的方式應該溫柔、緩慢,不論大面積或小範圍(同比例文物、局部放大或縮小)都可以有不一樣的感受,尤其是不同比例的文物,可以提供觸摸者不同的想像。

  廣瀨教授認為,博物館應該是讓遊客可以自由與無形事物交流的學習場域,因此通用性博物館的設立,即是希望透過博物館中人與物的接觸,來提升參觀經驗。講座中也提供多樣物件,讓學員透過觸摸與聲音來感受與發想;另外特展特別設計包含文圖與點字並行的通用折頁,讓明眼人也可以學習點字(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

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李玉芬│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