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爺爺和孫子的接唱──談「與祖先對唱:海端鄉布農族Pasibutbut特展」

考古探索

  談「考古現場」出土陶片的經典紋飾(下)

博物館頻道

  館與我‧我與館之間:談成為解說員的心路歷程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56期 2017.10.1

爺爺和孫子的接唱──談「與祖先對唱:海端鄉布農族Pasibutbut特展」

文‧圖/林建成

   2016年文化部推動「博物館系統示範計畫」,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提出「東部布農族(海端、延平)祭儀與傳統知識建構合作計畫」,以史前館連結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與部落,進行地方知識系統整理,內容計有在地文化與傳承、博物館與地方、博物館與原住民音樂、射耳祭祭儀與部落文化調查研究、展演實務操作及地方知識教育推廣等。

一、海端鄉布農族部落射耳祭

霧鹿部落射耳祭。

來賓掀開布簾 開幕。

崁頂部落在開幕演唱pasibutbut。

展場上設計觀眾可與布農人影音對唱。

  從2017年4月15日至5月28日,分別紀錄了海端鄉崁頂、霧鹿、初來等三個部落的射耳祭以及海端鄉的聯合射耳祭,同時以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祭歌為主軸,深入部落進行田野調查研究。

  各部落射耳祭稍有差異性,通常以在山區狩獵族人返回部落展開,祭場上準備獸肉分享,長老則為小朋友吹耳朵祈福;男性接著到祭場祭祀,鳴槍過後由長老以獸肉祭祀,祈求來年獵物豐收,在煙薰裊繞下,輪流拉弓射向放置在樹幹上的鹿耳,幼年小朋友則由成年人協助拉弓射箭。

  隨後,大家共享祭品,分肉喝酒且必須在祭場吃完;最後由巫師祝禱,大家把小米酒渣投向火堆。回到村莊之前,參加祭典的人必須跨過火堆淨身。至於射耳祭展演包括演唱Pasiputput、報戰功,另外舉辦傳統技能競賽等。

  從海端鄉霧鹿、初來等部落射耳祭的發展,可以看出族人以行動維繫祭儀的用心。霧鹿國小學童不但全程參與,並且也加入表演,尤其是第二場的Pasibutbut表演是由成年人帶著學童們一起演唱,儀式結束後,布農族耆老也召集學童們再次練習,讓人看到了部落文化傳續的希望。

二、以劇場概念呈現部落的Pasibutbut展演

  本次計畫成果區分為主題展及地方館展示,分別於史前館、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推出「與祖先對唱:海端鄉布農族Pasibutbut特展」、「Pasibutbut:海端鄉部落的聲音」兩項特展,本館開幕主體規劃Pasibutbut樂舞展演做為重點。

  海端鄉胡金娘老師一早就到會場,她攜帶了月桃編巫術包,盛著琉璃珠等法器,用竹杯盛小米酒,並繞著展場祝禱。在玻璃屋展演室開幕儀式上,霧鹿部落「布農山地傳統音樂團」以絕佳的默契獻唱Pasibutbut,高亢的和聲一直不斷上升,震撼了全場,其通透而明亮的音色,如同穿越了玻璃屋外,與山景融為一體。

  隨後,崁頂部落族人用報訊方式,引領來賓進入展場,在李玉芬館長、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李吉崇館長、文化部專門委員張惠珠、加拿大音樂家馬修連恩(Matthew Lien)等掀開以布農族男子背心仿製的門簾後,展場燈光逐漸亮起,崁頂部落團隊Pasibutbut的演唱逐漸升高,現場觀眾屏息耹聽這項難得的「天籟之音」,感受到宛如劇場的動人氛圍。

三、音樂家與音樂學家的回應

  Pasibutbut起源有模仿「瀑布迴聲」、「蜜蜂飛行」等說法,馬修連恩說,近年來蜜蜂群大量消失的警訊,與我們所處的環境生態被破壞有密切關係,而布農族人以大自然的聲音,唱出Pasibutbut,是世上最珍貴的禮物。

  9月21日到史前館進行專題演講的奧地利維也納大學音樂學博士Bernd Brabec,本身也是民族音樂學家,他參觀了「與祖先對唱」特展後提到,這類型的展示在國際上也很少看到,尤其是觀眾可以和布農族人一起合唱的設計很特別,視聽空間、位置繞著祭祀核心(小米、獵槍),圍成圓圈合唱與上天溝通,構成了一個神聖的空間,沒有因為影音互動裝置而失去了它的原初功能,這項意義就顯得很重要。

四、爺爺和孫子的接唱

  臺日學者多人曾研究過Pasibutbut這首祭歌,例如日本音樂學者黑澤隆朝(1973、1974),戰後則有民族音樂學家許常惠(1988)、呂炳川(1979、1982)、吳榮順(1988)、明立國(1991)與布農族音樂家Laung Istasibal(王叔銘,1998)等。

  1943年黑澤隆朝採集Pasibutbut第一次在國際發表,70多年後,2015年馬修連恩也創作了16音軌Pasibutbut音樂的《聲音雕塑》(Consonance),巧合的是錄製的對象皆出自崁頂部落,在展場上馬修也說:「真的是爺爺和孫子的接唱」。

  最早和最現代的Pasibutbut,2017年都在史前館同時以「與祖先對唱:海端鄉布農族Pasibutbut特展」以及「馬修連恩聲音雕塑(Consonance)」兩個特展現聲。難能可貴的霧鹿與崁頂部落團隊同時在現場「與祖先對唱」,高亢和諧的和聲,是近年來聽到最完美的一次。十分謝謝部落與布農族人為我們帶來最美、最動人的音樂饗宴。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助理研究員,「與祖先對唱:海端鄉布農族Pasibutbut特展」館方策展人)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李玉芬│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