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史前館自然史展示廳臺灣櫻花鉤吻鮭的故事

博物館頻道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本館建築理念:話說「空間軸」

回想‧迴響

  2016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從零開始到滿滿收穫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39期 2017.1.15

史前館自然史展示廳臺灣櫻花鉤吻鮭的故事

文‧圖/張至善

自然史展示廳的臺灣櫻花鉤吻鮭模型展示。

  來到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臺灣自然史展示廳「冰期」展示室,這裡展出了極為珍貴稀有的國寶魚──臺灣櫻花鉤吻鮭。為什麼要在展示廳特別介紹這國寶魚呢?讓我們來看看臺灣櫻花鉤吻鮭精彩的身世和保育的故事。

  在新臺幣貳仟元的鈔票上,可以看到兩條魚的身影,它們就是臺灣特有種櫻花鉤吻鮭(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s),在展示廳以「國寶魚」作為展示標題,又稱為臺灣鮭、梨山鮭。

  臺灣櫻花鉤吻鮭是陸封型的太平洋鮭魚,經過長時間演化過程,已經喪失降海生長的習性,適應了臺灣大甲溪上游的生態環境,成為終生生活在高海拔低溫森林溪流的魚類。早期臺灣櫻花鉤吻鮭主要棲息於大甲溪主、支流河段,包括七家灣溪、高山溪、有勝溪、司界蘭溪、南湖溪、合歡溪及大甲溪本流等七條溪流。

  而在1950年至1980年代,臺灣櫻花鉤吻鮭的分佈紀錄僅限於七家灣溪水系主支流(含七家灣溪主流及其桃山溪、高山溪等支流)以及司界蘭溪。但到了1990年代至今,僅剩七家灣溪及高山溪有穩定的族群。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稱雪霸處)為了保育櫻花鉤吻鮭,於1999年至2001年間進行攔沙壩拆除作業,原本在七家灣溪流域內有11座攔沙壩,總共拆除了四座高度4公尺以上的攔沙壩,希望改善櫻花鉤吻鮭的棲息環境。

  除此之外,雪霸處自2006年起進行溪流棲地放流和族群監測工作。2007年進行的地區包括司界蘭溪支流、南湖溪及羅葉尾溪等,各挑選約1公里長的河段進行放流。之後又進行了2009、2010年的放流作業,之後發現七家灣溪附近同為大甲溪上游溪流的「羅業尾溪」,也建立了櫻花鉤吻鮭族群,數量約為1,000尾。而在2014年6月的調查記錄顯示,放流個體所繁殖之野生族群共有1,681尾,目前仍持續監測中。

  長期以來,大甲溪流域上游集水區在秋冬時,降雨量少、颱風侵襲頻度和發生暴雨洪水的機率也較小。秋季(10至11月)的溪流水文,在水量、水位和流速等條件形成寬廣的淺流環境,適合臺灣櫻花鉤吻鮭的成鮭在這樣的淺灘求偶及生殖,因此有人笑稱臺灣櫻花鉤吻鮭都是「天蠍座」的!

海拔1,698公尺的七家灣溪遺址


臺灣櫻花鉤吻鮭在不同年代的分布圖。

  1997年5月,考古學家在七家灣溪畔監測發現史前文化層。1998年10月起開始系統化抽樣發掘,並因此確認七家灣遺址的分佈範圍。七家灣遺址分布於海拔1,698公尺的上、下河階,是目前臺灣所發現海拔最高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研究結果顯示,距今約3,500年前左右,繩紋紅陶的勢力已進入此區域。七家灣遺址至少包含了兩個文化層,一個是距今約4,000年,屬新石器時代中期到晚期的遺址;另一個距今約1,200年。這處遺址為目前已知臺灣海拔最高且經發掘之遺址,也是少見的大規模陶器遺址。

  在考古意義上,證實該處遺址至少在1,200年前已為宜蘭與中部埔里地區之間重要的交通據點,也證明了史前臺灣住民,具有島內陸路交換與貿易能力。遺址出土的文物包括板岩石板棺、火塘、石斧、石鋤、網墜、箭頭等。根據考證,當時住在這裡的史前人類,是以農耕為主要的生活方式,他們使用石鋤耕作,從發掘出來的網墜來判斷,他們也會用石製網墜捕魚,而他們所捕捉的魚,很可能就是現在的國寶魚-臺灣櫻花鉤吻鮭。

臺灣櫻花鉤吻鮭的生存問題

  臺灣櫻花鉤吻鮭原本是太平洋鮭屬的洄游性鮭魚,但經過冰河時期和棲息地的地理隔絕而成為臺灣特有亞種,是冰河時期孑遺生物之一。它的存在證明了臺灣曾經發生冰河時期與造山運動,是生物地理學上的重要研究對象。臺灣櫻花鉤吻鮭受到外在環境壓力與溪流生態改變的交互衝擊,面臨族群衰減與滅絕的危機。

  這些族群生態問題,包括一、攔砂壩造成溪流生態廊道被切割使得棲地破碎化:這會造成溯游障礙、族群分布離散、近親繁殖、遺傳多樣性降低;二、庇護所減少:這使得鮭魚族群在洪峰期被沖至下游,導致族群減少;三、生育地縮減和劣質化:造成族群年齡結構斷層、生產力降低、魚卵孵化率和稚魚存活率降低;四、棲息地溪流水溫升高:使得水質惡化,造成孵化率降低、族群死亡率增加;五、食物來源減少:造成族群覓食困難、個體生長與生殖力降低;以及六、個體生理傷害與病變:造成族群染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臺灣櫻花鉤吻鮭族群瀕臨絕種的原因,除了人類不當的行為所造成以外,還受到風災、水災和全球暖化現象衝擊,使得它們的族群生存受到嚴重威脅。臺灣櫻花鉤吻鮭若要自然繁衍到原有數量眾多與基因多樣的族群,仍存在許多障礙。總而言之,保護臺灣櫻花鉤吻鮭棲息的溪流環境,並復原其生態廊道及保護棲息地品質,來增進溪流環境承載鮭魚的族群數量,這是保育國寶魚族群生態最重要的關鍵。

臺灣櫻花鉤吻鮭與原住民

  臺灣櫻花鉤吻鮭曾廣泛分布於大甲溪流域上游溪流,依據文獻以及環山部落、南山部落泰雅族耆老的訪談紀錄可知,早年臺灣櫻花鉤吻鮭的數量相當多,是當地居民食物來源之一。對於環山部落及南山部落的居民而言,臺灣櫻花鉤吻鮭是重要的自然資源,也是過去漁獵文化重要的資產;部落族人亦是臺灣櫻花鉤吻鮭長期以來的重要守護者。

  臺灣櫻花鉤吻鮭曾廣泛分布於大甲溪流域上游溪流,依據文獻以及環山部落、南山部落泰雅族耆老的訪談紀錄可知,早年臺灣櫻花鉤吻鮭的數量相當多,是當地居民食物來源之一。對於環山部落及南山部落的居民而言,臺灣櫻花鉤吻鮭是重要的自然資源,也是過去漁獵文化重要的資產;部落族人亦是臺灣櫻花鉤吻鮭長期以來的重要守護者。

  社區自主參與保育並和政府單位建立夥伴關係是重要的保育起點,匯集雙方保育和教育的力量,為生物多樣性、整體生態環境資源努力。期待由社區部落主體參與建構一個屬於部落社區的生態文化資源,透過環境教育融入,讓部落社區說自己的故事,與環境共生。

資料來源: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臺灣櫻花鉤吻鮭環境教育數位學習網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助理研究員,臺灣自然史展廳負責人)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