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打開心眼:視障者去逛史前館

創作芬太奇

  你,一生延續(中)碧綠陰謀

回想‧迴響

  2016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環境教育實習的自主學習成長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20期 2016.4.1

2016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環境教育實習的自主學習成長

文‧圖/陳佳旻

臺東環境教育平台交流會議。

  很高興能夠有這個機會來到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下稱史前館)實習,很感謝史前館的大哥大姊們在這一個月當中的照顧,一個月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但使我對史前館這個教育機構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記得第一天來到史前館報到,中午就跟著實習帶導人展示教育組張至善大哥一起參與臺東環境教育平台交流會議,就這樣懵懂的我跟著至善大哥的腳步去了。能夠在這難得可貴的機會下認識一起為臺東地區環境教育努力的大家,真的很榮幸也很開心。我想,這將是一個很棒的實習旅程的開始。

指導蝶谷巴特DIY。

奇美部落文化特展解說。

典藏服飾研究室檢視展出文物的概況。

小朋友彩繪熱氣球。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訪查報告現況營運。

  史前館的教育特色之一是「自導式學習」,提供旅客藉由豐富的學習機會與環境。教育資源中心是一個很適合親子活動的好地方,值勤期間我發現,長期在面對孩童環境氛圍下的教育人員是個很重要的角色,不時展現耐心與包容。而這裡的資深夥伴們都很親切很和善,就像亞竹大姊有如媽媽般的感覺,經常關心實習中的我。

  走訪在公共服務組執行活動當中,我見習解說員的遊客解說服務。看到她們有著流利的口條以及快速的臨場反應,真的不得不佩服大姊們的台風氣勢。每天面對來自四面八方、個性不同的旅客,臉上都得保持笑容,帶團解說並快速應答遊客提出的疑問。「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磨練,才會有今天。」這是公服組資深大姊所勉勵的,不管工作多寡或是簡易,我們都必須親自嘗試後,才會找到方法與道理。

  實習第五天,至善大哥帶我到典藏服飾研究室,檢視待送至臺北將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標本文物——中國西南少數民族背兒帶,觀摩文物狀況報告及點交作業。我其實很興奮,因為這是一般職場比較不會接觸到的面向,是個很難得的機會與體驗。檢視過程中,必須非常謹慎,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光是檢視這個工作就得花不少時間了!而我從這些背兒帶中察覺出製作背兒帶的女性有著傲人的針黹功夫,簡直令人佩服、令人刮目相看,同時,展現出豐富的族群特色。

  過年期間其中兩天到「趣‧逛:史前專『享』店─文創特展」展廳支援值班,對於王珝姊姊先前所交付的工作,感到得心應手沒有太大的問題與困難。特展以故事為舞臺、以商品為道具,希望透過有形商品、無形價值,創造令人難忘的體驗,並且整合動畫、互動遊戲等現代科技為文物說故事,讓旅客更能親近文物。過年期間雖然人潮眾多,但我沒因此而亂了陣腳,掌握住展廳的狀況以及秩序,覺得佩服自己一個人能掌控這場面。

  2月18日這一天是個特別的日子,剛好遇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訪查的日期,這難得的機會讓我遇上了,真的覺得很幸運。當天簡報報告雖然不是由我上台,但是我其實很緊張,猶如課堂上專題報告般緊張。不過,幸好我們一起準備的書面資料以及簡報內容都還蠻齊全的,整個訪查過程順利完成了。這次見習機會讓我體會到,原來環境教育訪查的準備工作是如此繁複、如此重要,必須在平時就逐步整理和累積,這真是件不容易的事。這次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訪查是一次很棒的見習案例,能夠有機會見識與參與,真的很感謝!

  這一個月以來,雖然被交代指派的工作量不多,但是能夠讓我經歷、體驗到一些從未想過的事情,真的很開心!至善大哥對我的教導屬於自主式安排,除了特定工作任務需要協助完成以外,其餘時間都由我自己安排學習和體驗。

  而我對自己的期許一點也不隨便,只要一有空檔或閒暇時間,會翻閱書籍來增進我對史前館的認識,瞭解史前館介紹的自然和文化。也好好把握此次實習機會,善用史前館豐富的資源並增進自我知識,例如到展示廳去學習解說員對遊客的解說服務,也藉由這些機會認識史前館的各種展示內容。

  我也到博物館後方屬於環境教育一環的景觀花園學習、印證導覽手冊上的內容,並規劃自己想進行的環境教育教學方案。在協助準備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訪查的資料中,更瞭解史前館所進行的環境教育課程、內容,資源和條件。有時在一天結束之前,我們會進行簡短分享或討論。就如學校老師所說的:「主動去學習,學到的將屬於你自己的。」也因為這樣的獨立,讓我知道未來不管從事何項工作、甚麼職業,都需要積極努力去學習,哪怕是最基本的技能,都要勇於去體驗,同時累積自己的經驗,因為那些終將都屬於自己的成長。

(本文作者為實踐大學高雄校區休閒產業管理學系學生,2016年史前館實習生)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