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南島文化專欄
  談聯合年聚及「遷徙與聚合:卑南族下賓朗部落遷移100年紀念文化特展」

創作芬太奇

  為國寶說故事系列:「玉」見未來

回想‧迴響

  2015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在博物館尋寶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16期 2016.2.1

談聯合年聚及「遷徙與聚合:卑南族下賓朗部落遷移100年紀念文化特展」

文/劉少君‧圖/ 劉少君、曾明輝

  卑南族人主要分布在臺東縣,共有八社十部落,族人們利用春節連假辦理兩年一度的聯合年祭,凝聚族群向心力。2016年卑南族兩年一次聯合年祭即將於2月12日在熱鬧登場,今年由下賓朗部落主辦,地點則在卑南鄉遊客中心旁下賓朗部落的廣場,到時將有上千位族人回鄉歡聚,還有歌曲傳唱等,完全透露原住民在部落交流的同時,不忘傳統與傳承的習慣。

2016卑南聯合年聚大串聯。 2016聯合年聚報訊記者會十部落大合照。

masangala ta i pinaski聚‧在下賓朗


整修會所。

聚在下賓朗邀請海報。

  下賓朗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孫賈尚軒表示,因為過去聯合年祭已非傳統祭儀時間,故在各部落一致同意下決定將其更名為「聯合年聚」,這樣更適合卑南族族人的心意。有著兄弟姊妹們一起來聚一聚的含意,比起競爭型活動,更多著重於情感連結,達到一聚的目的。

  越來越多朋友發現臺灣原住民族多元文化的美好與豐富,然而從好奇到相互認識與理解的過程中,卻是需要虛心學習與接受挑戰的。因此除了要求他人的尊重與理解之外,作為臺灣原住民族之一的卑南族下賓朗部落認為,接受主流社會的生活方式與視角,並且適當表達我族的理念與想法,是當代族人應該具備的態度與能力。

  卑南族人的聚會除了各部落傳統祭儀活動之外,卑南族八社十部落自民國78年(1989)開始,藉由各部落每年輪流承辦聯合年祭,讓卑南族人能夠聚集在一起,彼此交流經驗、聯絡情感;民國87年(1998)之後,則更改為每兩年舉辦一次,近卅年來,卑南族聯合年祭已經成為不同部落老少卑南族人都能認同並且參與的盛事;也是臺東縣多族群文化活動中,與卑南族有關的跨部落活動項目之一。下賓朗部落曾在民國85年(1996)及95年(2006),分別承接了兩屆卑南族聯合年祭,時隔10年,民國105年(2016)再度由下賓朗部落接下辦理卑南族聯合年祭的任務。

遷徙百年的記憶

  民國105年(2016),同時也是卑南族下賓朗部落自前一處部落舊址,遷移到現在位置的第100年頭,得到其他卑南族各部落的支持與認同,今年聚在下賓朗,也為本次的卑南族聯合年聚增加額外的關注與話題。

  今年下賓朗透過「聯合年聚」的活動,特別在卑南鄉遊客中心辦理「遷徙與聚合:卑南族下賓朗部落遷移100年紀念文化特展」,將下賓朗部落這100年間的人、事與生活,設計成不同主題,以簡單易懂的方式介紹給到訪的族人與遊客。從接觸卑南族下賓朗部落開始,對於臺東地區獨有的卑南族群有初步了解與認識,也讓卑南族聯合年聚在族人熱鬧與歡聚的歌聲之外,增添一些對於過往歲月的懷念與省思。

  在「遷徙與聚合」文化特展中,族人用照片呈現過去百年人物的生活點滴,說著部落遷徙的故事,藉此表達下賓朗部落族人生活在現代的態度與想法,無論是「遷村」也好,或是「安置」也罷,卑南族下賓朗部落的族人雖然離開了原居住的地方,讓身體有了新的居所,但是對於過往歲月人事景物的思念卻沒有絲毫減損。

  下賓朗部落族人稱自己目前居住的地方為Pinaski,意思是「上坡」。下賓朗部落擁有百年文化歷史,經過三次遷村紀錄,村落附近都有部落活動的蹤跡。從原來的部落Kazekalran因為過去白蟻氾濫造成房子侵蝕嚴重,因而遷移到Kinavuraw,山上最高點稱作’aliveliveng,頂點的地方稱作sarapung,過去說人死後靈魂會到最頂端的地方,就是現在的四格山。第三次遷移就到了現在部落位置北方兩公里處標高兩百多公尺的隆起台地,也就是上坡地Pinaski。

  大約昭和6年(1931)在日本政府規劃下搬到現址,當時整個部落呈現秩序井然的棋盤狀,因此在民國六○年代曾榮獲全省社區競賽冠軍。過去政府說的『遷村』其實是『安置』,下賓朗部落離開了原本居住的地方,雖然身體有了居所,但心靈是空的。

  在「遷徙與聚合」文化特展中,展示部落從舊部落位置遷到賓朗村現址。下賓朗部落的卑南族人說,這可以訴說族人生命與靈魂的回家之路,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的故事。從年祭到年聚,是今年卑南族族人的另一個創舉,透過此展覽,也想訴說整體討論的經過,以及族人的心聲。

卑南族給世界的禮物


祖先花環。

聚在下賓朗花環傳情。

編織花環。

  下賓朗部落的林蕙瑛老師說,2016年卑南族聯合年聚活動還希望藉著製作花環,環住彼此的情感,因此將在大家合作下挑戰世界最長花環紀錄,以花環民族的名號推廣到世界,這是卑南族送給世界的禮物。卑南族最愛花,喜歡向大自然學習,每年男子參加大獵祭回來,婦女都會就地取材、編織花環迎接男子歸來,以花環代表自己尊重男性族人及想念的心意。

  編織花環蘊含著卑南族獨特的意義、情感與文化,是每位女性族人必學的技藝。「murekesa ta」,卑南語的意思是:「讓我們團結起來吧!」因祖先的花環,使卑南族人緊緊繫在一起,獲贈的花環越多表示越受到族人敬重,是社會地位的表徵。表示一種喜樂,也表示兩性和家族的團圓。現在卑南族在各種喜慶場合,族人也會戴上花環表示慶祝。編製花環角色由女性擔任,花環編製時強調嚴密的組織性,故可從「花環」看卑南族女性在社會扮演的角色。

  早年使用的花以萬壽菊、雞冠花為主,因數量不多,現在也有加上菊花、玫瑰、康乃馨等,而花朵必須為單數,基本上是以黄、白、紅三色花為主。目前國小高年級課程裡都會教小朋友編織花環,傳承這項文化。

  兩年一度的卑南族聯合年聚,卑南族以花環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到來。如果你就是卑南族的朋友,曾經來過臺東與卑南族交朋友,別錯過大年初五的聯合年聚,編織屬於友誼的花環;如果你也想進一步認識卑南族的文化,下賓朗部落也特別整理了部落百年照片及遷徏的故事,文化特展地點就在聯合年聚會場旁卑南鄉遊客中心,歡迎大家更熟識這個部落的文化。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遷徙與聚合:卑南族下賓朗部落遷移100年紀念文化特展」協力策展人)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