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從文人寫經與佛繪談南方佛教藝術世俗化的興起

考古探索

  Lucy(「露西」)

國際頻道

  重視文物保存的科學─日本福岡縣立九州歷史資料館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95期 2015.3.15

從文人寫經與佛繪談南方佛教藝術世俗化的興起

文‧圖/劉世龍

  正於本館展出的「七寶瑞光─中國南方佛教藝術考古展」當中,展出數件中國江南地區文人畫家的重要作品。這些作品不乏歷代大家之作,無論是士大夫,或是閨閣畫家,這些書畫作品說明了明清江南文人的社交脈絡與風格來源。

  唐朝杜牧寫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烟雨中」,唐代江南一直瀰漫著濃厚的宗教情懷而延續歷代,因此富饒的江南地區一直是中國繪畫史中文人創作的重鎮。尤其士大夫一直是社會菁英份子,古代重文輕賈,文人社會地位崇高,一字千金,一般商賈為求一幅名家字畫,可能重金百兩。但文人在宗教上的創作,無論寫經或佛繪卻與寺廟或禪師維繫良善關係,因此在文人的推波助瀾之下,於宗教藝術創作上更加獲得青睞,也維繫社會地位。


圖1.管道昇結合髮繡與絲繡之「刺繡觀音大士圖」。

  本次展出書畫中,可欣賞到中國元代非常重要的女性畫家管道昇的作品。她是元代書畫家趙孟頫的妻子,對於國家忠貞與宗教素養比趙孟頫還要清高。管氏結合了書畫及女紅的高超技術,在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刺繡工藝成為古代女性生活重要技藝與名聲。其所展出的刺繡觀音大士圖(圖1),管氏利用髮繡與絲繡的結合,在綾地上用套針、滾針等技法綉出手持佛珠、赤足而立的觀音像。這幅作品中,觀音大士披肩飄散的黑髮,乃是管道昇用自己的髮絲綉成。

  管道昇精工書畫,篤信佛教,並與當時禪師有良好的宗教互動,此外,管道昇相夫教子,協助趙氏家族培育七位書畫家。同時,篤信佛教的管道昇曾撰寫過《觀音大士傳》,對於閨閣女性來說,聞聲救苦的觀音菩薩,是女性生命中的救世主。

  中國水墨畫除了山水、花鳥題材外,人物畫也一直是重要題材。所謂博衣褒帶、曹衣出水的風格,一直是中國釋道人物畫的主要特色,延承至宋元,釋道畫在士大夫的推波助瀾下,除了傳統佛繪外,文人風格結合禪宗的簡約風格,另創釋道人物畫的另一藝術境界。

  此外也可見男性文人畫的風格如何轉換在女性畫家的藝術表現。在清代金禮瀛這幅畫中(圖2),我們可以明顯察覺雕版藝術在明清的影響,因為在金氏的繪畫中,許多菩薩形象都來自當代一些版畫印刷,如丁雲鵬的觀音三十三相的版畫古籍(圖3),其觀世音各式形現,其姿態與容貌都一直成為明清女性的模仿來源。

圖2.金禮贏作品。 圖3.丁雲鵬觀音三十三相版畫古籍。

  明代金禮贏(1772-1807),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玉台畫史》介紹如下:「嬴一瀛,晚居錢塘(今杭州)。嘉興王曇繼室。幼嫻翰墨,夫婦以詩文、書、畫相商榷,志趣高遠」。《中國歷代畫家人名辭典》亦可見金禮贏之介紹:「金禮嬴(1772-1807)字左儒,號五雲、雲門,自署昭明閣內史,別署會稽內史,山陰籍。後居杭州武林門外西馬塍。王曇繼室。有才華,善詩畫。有《紅樓閫笵四家詩傳》、《秋紅丈室詩稿》1卷、《椒行》。畫作《山居圖》、《梅月雙清圖》、《建安七子圖》、《觀音圖》。」明清女性善書畫已蔚成風潮,士大夫夫婦共同創作或名士代為題跋,在眾多書畫作品中經常可見。

  在這幅觀音畫作中,金氏提及:「時嘉慶八年太歲觀音成道日,皈依三寶總持楞嚴圓法受菩薩戒弟子昭明閣內史 金氏繪觀世音尊像二十二驅敬禮頂首楞嚴陀羅尼壹佰遍,祈保執持留布百年香火供奉無替者。」金氏芳華佳人早年病逝,此幅畫為金氏32歲作品,題記所述其繪為觀世音菩薩第二十二驅畫作,完成後並持百遍楞嚴咒。

  此外我們可找到另一幅相同風格的觀世音菩薩作品。金氏所繪應為觀音三十三應身系列作品(圖4),在明清時期,我們可找到許多畫家類似作品。風格近似,有些以描金繪畫,如仇英女兒仇氏所作描金觀音系列(收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圖5),有些則以絹本水墨風格。

圖4.金禮贏所繪應為觀音三十三應身系列作品。 圖5.仇英女兒仇氏所作描金觀音系列(收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男女畫家在恭繪佛像時,意圖有其不同,女性似有許多情感投射至畫像中。以此幅金氏禮佛頂首經文一百遍,金氏心中所想為何?也許創作之際身體微恙,對未來充滿疑惑,尤其金氏所繪觀音面容皆為纖弱女子之貌,是否將其感情投射在觀音畫像,值得深深思索。

  自古以來,江南稻米豐碩乃繁華水鄉,商賈文人間的社會地位,在明清漸漸轉換,雖然文人地位仍崇高,但文人書畫成為商賈顯富的一個表徵,當代大家書畫引領風騷,唐宋元明大家各有擁護者,明代以江南為中心的吳四大家,其風格與師承也延續歷來的傳統。


圖6.文徵明之心經作品。

  在展覽中一幅文徵明(1470~1559)的心經作品(圖6),這幅成於嘉靖二十年(1542),時文徵明已經72歲的行書作品。文徵明乃是明代吳門四家之一,這一作品表現文徵明老年行書的內斂與簡潔,超脫早年行書的躁氣,整件作品猶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而這件作品由民初書畫家及收藏家吳湖帆先生捐贈,其畫作真實性與價值無庸置疑。

  而在此卷右有一題記,內容陳述了明代數學家及政治家顧應祥的生平概略,從行書紙材上看,應是後來補述並裱裝於前。從題記推測,文徵明與顧應祥應為以詩畫會友,尤以文徵明官宦路途並未順遂,而顧應祥為明代名家,本卷行草心經,應為文徵明完成後轉贈顧應祥之作品。因此,這幅作品不僅說明了文人本身藝術創作在當代的價值,也說明江南文人間的交友脈絡。


圖7.宋繡作品「達摩」。

  另外一幅「達摩」(圖7),乃以繡工精緻、針法細密而著稱的宋繡作品。宋繡以河南商丘著稱,卻於江南收藏,因此這幅達摩繡畫不僅工藝技巧高超外,令人好奇的卻是眾多的題跋,其中明代嘉靖年至萬曆年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包括顧大典(~1596)、歐大任(1516-1596)、程可中(~1596)等人,都是在當代各領域學有專精的人物。而這些名人所提之字畫,其背後的人脈與繪畫價值,往往彰顯了受贈者家庭背景與深厚的人際關際,這些文化脈絡是我們欣賞中國書畫技藝外的一個重要指標。

  明清的江南繪畫有許多藝術贊助、委託的行為,同時文人間的書畫結社,或是女性畫家的崛起,尤其閨閣畫家與妓女繪畫題材與男性於畫中題跋,都說明了此時繪畫的蓬勃與社會商業地位漸漸超越了文人社經地位的概念。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羊洋大觀:羊年特展」策展人)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