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繁衍、祈福與保護:背兒帶文化特展」中物件的故事

南島文化專欄

  從博物館角度看第二屆卑南族民族教育論壇暨《卑南學資料彙編第一輯》新書發表會

回想‧迴響

  2014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溫暖的感情堆砌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91期 2015.1.15

「繁衍、祈福與保護:背兒帶文化特展」中物件的故事

文/張至善‧圖/史前館

  史前館近期展出的「繁衍、祈福與保護:背兒帶文化特展」中,有許多精彩的背兒帶展出,有幾次在經過特展室門口時,聽到媽媽級或祖母級的遊客驚呼:「這就是揹巾啦!你們小時候都是這樣被背著……」喚起許多人的回憶,展出中的每一個物件都有它的故事,今天想介紹給大家的是背兒帶物件上所承載著的「繁衍、祈福與保護」意涵,背兒帶上所裝飾的紋樣反映出製作者對萬物關係的認識,是當地精彩的文化載體。讓我們來欣賞它:

崇敬祖先的意象
苗族的蝴蝶媽媽


圖1.貴州台江排羊苗族的背兒帶,以蝴蝶為最主要的裝飾。

  在史前館典藏的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背兒帶中有許多是以蝴蝶作為主要的裝飾圖樣,以貴州台江排羊苗族的背兒帶為例(圖1),此件標本長487cm寬83.2cm,以藍色為底,畫面中央的主體是一隻大蝴蝶,若將觸鬚與眼睛不算,蝴蝶的頭胸腹及雙翅共可區分為13個區塊,每個區塊都以大紅色為底,每一區塊上面還有各種花鳥的圖案裝飾,畫面十分細緻華麗。

  在裝飾紋樣中,蝴蝶是苗族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在苗族古歌中有著十分著名的「蝴蝶媽媽」的故事,根據貴州省黃平縣的《苗族古歌》歌詞:

「楓樹心生下蝴蝶媽媽,蝴蝶媽媽與風神相愛生下十二個蛋,她請姬宇鳥抱孵,生下了人類的始祖阿耶。其餘的蛋是綠的成為雷,亮的成為龍,長的成為蛇,短的成蜈蚣,花點成野貓,條紋成老虎,圓的成太陽,扁的成月亮,褐黃成鼠狼,灰色成小獸,淺灰成養以,黑的成白散。」

  另一個版本是〈妹榜妹留〉和〈十二個蛋〉兩首歌裡,歌詞敘述:蝴蝶從楓木心孕育出來,長大後和水泡「游方」生下12個蛋,由蛋中孵化出龍、虎、水牛、蛇、蜈蚣、雷公等動物和人類始祖—姜央。由於蝴蝶媽媽被尊崇為苗族的始祖,也就成了苗族的保護神,許多地區的苗族人因而認為她能引導後世人避凶化吉,為人們驅災去病,成就幸福與安康。在背兒帶上常見以蝴蝶為主要的裝飾圖樣,呈現祈福、保護的盼望 。

侗族的蜘蛛祖母

  有一件採集自湖南省通道縣獨坡侗族的背兒帶(圖2),這件背兒帶長86.5cm寬38cm。整件標本可區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有著獨特的圖紋排列,以黑色為底,採用鎖繡針法繡出整體以白線為主,偶以彩線點綴的圖案,圖案中心為一大圓紋,四個角落以小圓紋裝飾,在小圓紋的周圍布滿冠狀花紋,邊緣都有放射狀的線條,當地人們稱這種圖案叫「月亮花」,但現實生活中並沒有這樣的實物。張柏如(2004)於書中說到:「月亮花是湖南通道縣獨坡鄉特有的組合圖案揹帶花」,他認為圖案中心的圓紋象徵月亮,四角各一的圖形為星星,是從古代天文星象圖流傳下來的,另外在一月四星這樣圖案中,有2個八腳的幾何線條圖案配置其中,則是侗族的始祖母薩歲的蜘蛛紋。


圖2.湖南通道獨坡侗族的背兒帶,抽象的蜘蛛作為保護兒童平安的護身符。

  「薩巴隋俄」是侗族流傳的始祖母神系中最為重要的角色,祂是最初也是最大的神,「隋俄」侗族語意為蜘蛛,「薩巴隋俄」翻譯出來就是蜘蛛祖母的意思。因此自然界中的蜘蛛被侗族人視為是「薩巴隋俄」的化身,受到侗族人的崇拜。蜘蛛紋是侗錦中常見的圖樣之一,表現型式各異,有的是抽象的符號,有的則為接近真實形象的圖紋。侗族人若見到蜘蛛,會認為是平安喜慶的吉兆。而蜘蛛也象徵著智慧,也會作為小兒「逢凶化吉,保魂長命」的護身法寶。蜘蛛對侗族人是如此重要,因此會在背兒帶上見到以蜘蛛作為裝飾紋樣,傳遞著對祖先的崇敬,希望獲得祖先祈福和保護的重要意義。

繁衍、生殖的渴望
象徵多子的石榴


圖3.貴州惠水苗族的背兒帶,以石榴造型裝飾,祈求百子千孫。

  一件來自於貴州惠水苗族的石榴花蝶紋刺繡背兒帶(圖3)這件標本長144cm寬61cm,以藍染布料為底,以相近色調的藍線、綠線刺繡來表現裝飾圖紋,畫面配色素雅簡潔,以石榴、花卉以及蝴蝶為裝飾圖紋。石榴(Punica granatum)是一種常見果樹,中國南北方都有栽培,原產巴爾幹半島至伊朗及其鄰近地區。中國栽培石榴的歷史,可上溯至漢代,據陸璣記載是張騫引入的石榴。石榴果實的特徵是一果內多種籽,古人常以「榴開百子」來隱喻「百子同室」之意,石榴因而成為世人在求子、傳宗接代、養兒育幼的相關事物上特別鍾愛的圖樣。

魚類的隱喻和象徵


圖4.貴州三都苗族的蠟染背兒帶,有學者認為雙魚是女性的隱喻和表達。

  史前館展出一件來自於貴州三都苗族的花鳥魚紋蠟染背兒帶(圖4),這件標本長177.5cm寬85cm,以藍染布料為底,採蠟染技術來裝飾圖紋,除了以花卉、石榴以及鳥類為裝飾圖紋外,很特別的是在下方有2條以雙魚形象的裝飾。魚類產卵極多,繁衍生殖力強,代表著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因而常被沿用視為多子多孫的象徵。有研究者認為苗繡中的魚是女性的隱喻和表達,魚類的圖像也常被視為是求孕多子的吉祥符號。但也有研究者指出貴州台江施洞地區的苗族則以魚象徵男性生殖繁衍的能力。

保護平安的吉祥物
伴隨著大洪水的葫蘆

  在史前館藏品中有一件貴州錦屏九寨侗族的刺繡背兒帶(圖5),此件標本長82cm寬36.5cm。整件標本可區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以深色為底,以紅色為主要刺繡顏色,其中十分矚目的是除了大圓內有著醒目的葫蘆圖案以外,四個角落也都有著兩隻鳳鳥中間夾著一個葫蘆的圖樣,稱為「雙鳳含葫蘆」刺繡背兒帶。葫蘆與侗族有著特殊的淵源,葫蘆被視為平安、繁衍的吉祥物,塑在鼓樓上、畫在橫枋上的葫蘆象徵風水寶地,婦女加繫在腰間的葫蘆串形簾裙,則帶有祈求生子的意義。



圖5.貴州錦屏九寨的侗族背兒帶,以雙鳳含葫蘆,祈求後代健康平安。

  有一則侗族創世傳說:侗族的始祖姜良、姜妹因為乘坐著大葫蘆而得以自濤天洪水中倖免於難,後來兄妹成婚,繁衍人類,葫蘆因而被視為逢凶化吉、繁衍子嗣的吉祥物,葫蘆的紋樣經常出現在背兒帶上,它象徵著平安,具有保護意義的吉祥物。葫蘆(Lagenaria siceraria)是人類最早種植的植物之一,用作食物、醫藥及容器。估計它來源於非洲,有極早被人類馴化的歷史。

月亮中有榕樹

圖6.貴州黎平龍額侗族的背兒帶,以「榕樹長在月亮裡」的圖案作為兒童的保護神。

  一件採集自貴州省黎平龍額侗族的背兒帶蓋帕(圖6),這件標本長46cm寬43cm。整件標本的四角各有一個三角形狀的圖紋加上中央一大圓紋,以三角形和圓形為主要組合的和圖樣,稱為「榕樹月亮紋」,有研究者解讀三角形圖案是枝葉繁茂的榕樹,而中間的圓紋是月亮的象徵,並指出榕樹花是廣西省三江富祿與貴州省黎平龍額所特有的圖案。

  在都柳江流域的侗族人崇拜榕樹,把它稱作「龍樹」,榕樹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是很常見的樹種,往往有著繁茂的樹冠,以及盤根錯節的根系,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此一區域有一種以榕樹紋樣作為裝飾的背兒帶,圖形的中心為圓形月亮紋,四角則為樹冠茂密的榕樹紋,在地坪鄉的老人說:「龍樹是保護兒童的,龍樹原在月亮上,月亮裡沒有龍樹就沒有光亮」。黎平侗族以「榕樹長在月亮中」的傳說為本,在背兒帶上紋繡出一幅樹冠繁茂、枝葉蓬勃的榕樹花,作為兒童的保護神。

  許多中國西南少數民族並沒有發展出自己的文字,為了記錄歷史文化,除了透過口傳的途徑,以詩歌、故事、傳說等來流傳以外,一些傳統的衣飾紋樣成為重要的媒介,由一些特殊的象徵符號承載著記錄歷史的功能。紋飾在各類織品、服裝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除了作為裝飾之用以外,也可以反映族群文化和價值觀,或反映著織作者對生活的憧憬與幻想,透露著他們對萬事、萬物關係的認識。因此,各族群的裝飾紋樣往往也呈現著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區域性標幟風格。

  中國西南少數民族背兒帶上的生物性紋飾可能與對先祖尊崇的信仰,祈求祖先的祝福等有關,例如楓樹、蝴蝶媽媽、蜘蛛和馬纓花等;也有來自於繁衍、生殖意義衍生而來的圖樣,例如石榴、魚類紋飾;更有盼望著保護、平安的吉祥物圖案,例如葫蘆與榕樹。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婦女們,運用著象徵、隱喻或寫實的手法將內心的盼望綿密織繡在照護孩子的背兒帶的圖紋上,承載著祈福、繁衍與保護的意涵。當您來到史前館參觀「繁衍、祈福與保護:背兒帶文化特展」時,不妨仔細觀察背兒帶上的特殊紋樣,此外,還可以加上些許藝術審美的關照,來重新認識背兒帶。

參考資料

張柏如
1994《侗族服飾藝術探秘(下)圖紋篇》。吳美雲主編。臺北:漢聲雜誌社。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繁衍、祈福與保護:背兒帶文化特展」策展人)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