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研究工作坊,了解考古研究進展
本館於為9月23日以「世界南島語族考古學研究的新進展」及「臺灣玉與南島語族的擴散」為主題,辦理南島研究工作坊,讓國人對於南島語族的擴散及臺灣玉與東南亞考古的密切關係得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中央研究院臧振華院士認為南島民族在世界上是一個很重要、很主要的種族之一,目前約有4億人口。臺灣的原住民族群歸屬為南島語族,目前人數雖然大約只有50萬,但在世界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特別是臺灣的南島民族很可能是代表南島語族早期的祖先,在學術界是很重要的議題。
澳洲國立大學Peter Bellwood教授認為南島語族民族的擴散,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很多細節其實永遠無法得知。但臺灣仍是南島語族可追溯最古老、資訊最豐富的地方,可追溯到約四、五千年前,從臺灣移往菲律賓、印尼、太平洋群島,雖然最可能的起源是中國東南沿海,但經過長時間的融合變遷現在很難追溯。南島-臺灣原住民還存在居住於這塊土地使用南島語言,透過他們與考古研究證據應該可以追溯到其他的發現。
澳洲國立大學洪曉純博士透過在東南亞考古所發現的臺灣玉研究,讓大家更了解臺灣史前與東南亞的海上貿易網絡。考古研究發現史前時代臺灣玉器也在東南亞地區包含菲律賓、婆羅洲北部、越南南部、泰國南部等被發現,甚至是以臺灣玉為原料的玉器作法。早期的玉器可能都是臺灣製造,透過移民配戴著帶到那些地區。典型的例子像卑南遺址的鈴型玉串珠,也在菲律賓被發現。而臺灣發現鐵器時代的物品,如瑪瑙珠、玻璃珠、製造青銅器的模具,整套的技術或產品也都可能是東南亞輸送過來的。從這些考古證據可以發現,至少距離現在2000多年前,臺灣和東南亞地區已經有很熱絡的海上貿易網絡。
透過工作坊座談,讓大家更瞭解南島語族在臺灣的分布與在世界擴散的路徑。史前館刻正規劃「玉見臺灣:史前與現代的交會特展」,未來也將融入更多學者最新的研究發現。
文/邱瓊儀 圖/陳金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