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中的金衣仙子─黃裳鳳蝶/何雅苓
黃裳鳳蝶↑
帶蛹第四天→
|
|
記得初次看到黃裳鳳蝶在陽光下飛舞的身影,金黃色的後翅在逆光中展現珍珠般光澤,由於牠的體型很大,展翅約十公分,我還一度以為看到的是耀眼奪目的鳥兒呢!黃裳鳳蝶的前翅為黑色底,在翅脈邊有灰色條狀帶,胸部有紅色斑紋,腹部則是黃色斑紋,最特別的是在後翅上的金黃色花紋。雌蝶的花紋呈現A字型,雄蝶則在A字中塗滿金黃色,彷彿造物者隨手拿起畫筆,在雌蝶的後翅上塗上黑色斑紋,以玆區別。由黃、紅、黑色組合而成的黃裳鳳蝶,襯在綠色的大地畫布上,在陽光的照耀下,彷彿金色仙子,讓人不禁讚嘆造物者神奇的設計。
這麼耀眼的黃裳鳳蝶,難道不怕太招搖吸引捕食者的「關愛」嗎?其實黃、紅及黑色算是牠們的防禦色,警告捕食者「我有毒」!牠真的有毒嗎?沒錯,黃裳鳳蝶對捕食者來說算是「毒蟲」,因為牠的幼蟲以馬兜鈴為食,這種毒性隨著幼蟲轉變為蛹,蛹羽化成蝴蝶,都不會消失,如果捕食者吃了通常會心跳加速及嘔吐,也難怪黃裳鳳蝶飛得如此悠然自得了。
掀開馬兜鈴的葉背,可以看到黃裳鳳蝶的幼蟲正在進食,體色為黑色,身上有暗紅色肉刺,彷彿一隻迷你小刺蝟。牠和其它鳳蝶幼蟲一樣,受到驚嚇時,前頭會伸出一對臭角,散發味道試圖驅趕敵人。
黃裳鳳蝶的蛹稱為「帶蛹」,外形酷似枯枝,身上彷彿綁著繩子,靠近仔細一瞧發現帶子是牠自己繞上去的,整個身體呈頭上尾下,往後拱起的模樣。
黃裳鳳蝶神奇的保護機制能使牠不被鳥吃,卻無法制止台灣早期捕蝶人的濫捕。加上土地過度開發,馬兜鈴因傳說有保肝作用而遭到大量採集,使得蝴蝶棲地遭受破壞,幼蟲食物短缺,導致黃裳鳳蝶數量越來越少,目前已列入珍貴稀有保育類。所幸在有心人士(如臺東龍田的蝴蝶保育推廣協會等)的復育、馬兜鈴被列入禁藥等等影響下,黃裳鳳蝶的數量已開始穩定成長,人們又有機會欣賞到牠的美麗。
卑南文化公園目前正在規劃蝴蝶花園區,開始種植馬兜鈴屬植物,及其它種類的寄主植物,期待能為蝴蝶的保育工作盡一份心力,也希望讓遊客看到更多的蝴蝶翩翩飛舞,豐富公園的生態多樣性及自然之美。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