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南島文化節又在歡樂的歌舞聲中揭幕了。今年的的南島文化節與往年很不一樣的地方,除了活動的主題由南島民族的樂器轉變到南島民族的編與織之外,另外還多了一份期待,那就是最近行政院宣示要在臺東興建一座南島文化園區,並且列入新十大建設之一。一時間,「南島文化」這一個過去主要見於學術著作中的名詞,好像變得家喻戶曉,頓時熱門了起來。然而什麼是南島文化?南島文化的內容是什麼?臺灣原住民的文化是不是南島文化?很多人都有這些疑問。我在接受公共電視「部落面對面」節目專訪「南島文化園區」的興建計畫時,主持人開門見山就問「什麼是南島文化?」。在南島文化節開幕典禮中,主持人廖家儀小姐也提出同樣的問題。
從學術的觀點來看,世界上並沒有一個所謂的「南島文化」,而這個名詞實是源於語言家所分類的「南島語系」。這個語系廣泛分佈在太平洋中,包括印尼、菲律賓、新幾內亞、紐西蘭、麥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玻里尼西亞,以及台灣等地的語言。此外,印度洋中馬達加斯加島上的馬拉加西語、馬來半島上的馬來語、中南半島上越南和高棉的占婆語,以及泰緬地區的莫肯語也都屬於南島語系。
所以,所謂的「南島文化」,只能說是南島語系各族群文化的泛稱而已。這些族群由於散佈在北起台灣,南至紐西蘭,東自南美洲西岸的復活島,西達非洲東岸馬達加斯加島這一極為廣大的範圍內,加上各地的生態環境和歷史背景的差異,使他們彼此間在文化上產生很大的歧異性。例如,印尼的一些島嶼,在歷史上曾先後受到佛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很大的影響,因此其今日的文化面貌與其它說南島語的族群即有很大的不同。而即使同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或同屬大洋洲海島上的各族群,他們在社會、經濟和宗教上的表現,也未必一致。因此,我們不能將南島語系各族群的文化視為單一的文化。
不過,從歷史的剖面來看,由於南島語群曾有著同源的關係,他們的文化也確實曾分享著一些共同的特質。美國人類學家克魯伯就曾說過:中南半島和東印度群島一系的文化,還保存著相同的文化特質,例如,刀耕火種、梯田、祭獻用犧牲、嚼檳榔、高頂草屋、巢居、樹皮衣、種棉、織彩線布、無邊帽、鑿齒、文身、火繩、取火管、獨柄風箱、貴重銅鑼、竹弓、吹矢、少女房、重祭祀、獵頭、人祭、竹祭壇、祖先崇拜、多靈魂。我國已故人類學者凌純聲教授在克氏所列26種特質之外,又加上銅鼓、龍船、砮箭、毒矢、梭標、長盾、涅齒、穿耳、穿鼻、鼻飲、口琴、鼻笛、貫頭衣、衣著尾、坐月、父子連名、犬圖騰、蛇圖騰、長杵、樓居、點蠟印花布、岩葬、罐葬和石板葬等24種特質。
這些共同的文化特質,也反映了「南島文化」對於各種陸地和海洋居地環境的適應,以及所分別發展出來的生活方式和宗教宇宙觀。
正是由於「南島文化」這種異中有同、同中有異的多樣性質,我們今日辦理「南島文化節」與興建「南島文化園區」,除了可以促進國人對於包含臺灣原住民在內的各南島語系族群的認識,同時也可以增廣文化的視野,學習對於文化的欣賞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