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凱族男子長袖短上衣/方鈞瑋

穿著長袖短上衣的男子(資料來源:成田武司,臺灣生番種族寫真帖)
|
魯凱族男子長袖短上衣乃是仿自漢人服飾的形制,特色在於上衣的身長很短,穿著時會露出腹部,若穿著後敞褲時,可利用褲子本身的腰帶或以配刀的綁帶纏繞於腰部。在魯凱族的社會中,男子不論階級高低都穿著此類服飾,但只有階級較高的貴族與頭目,才可在服飾上施以特殊繁複的紋飾。
本件以黑色棉布剪裁而成,另於前襟中央右側加縫一塊長方形的右襟布。本件的特色在於領沿環帶、右襟布、袖口、袖口上緣、兩腋下開叉處與背面中央處,貼縫刺繡布片。布片以黑色棉布為底,利用黃、橙、綠色棉線採緞面繡的技法,繡成菱形、曲折紋、橫條紋、點狀紋等紋飾。領口與右襟布邊緣,利用黃、橙色棉線,施以邊緣裝飾繡。另以圓形銀色鋁片縫綴於刺繡布片邊緣,做為裝飾。領口與右襟布縫接四條長條型的鈕帶,一端縫接一顆白色圓形塑膠鈕釦,做為釦合之用。

魯凱族男子長袖短上衣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人類學藏品,NO.199702051
|

|
根據李莎莉的研究(1998:242),緞面繡是只有魯凱族才使用的技法,困難度相當高。雖然刺繡方向不受限制,但每一條線不論長短,都必須整齊並排在一起,不可重疊,更不可有間隙,如有繡錯,則拆線重繡。刺繡面講求平整光滑,花紋多以規律的菱形紋飾(象徵百步蛇的背脊)為主。
參考書目:
方鈞瑋主編 2001<原住民織品及飾品圖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藏品>。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李莎莉著 1998<臺灣原住民衣飾文化:傳統、意義、圖說>。臺北:南天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