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話題‧話語
  部落與家族的盛會──記「Kivala(我們交個朋友吧)──一段台、德部落樂舞交流情緣特展」歌舞表演

話題‧話語

  關山工商原藝班打造資源教室的幸福空間

南島文化專欄

  在地好地方,mulinu在家守護家園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47期 2013.3.15

部落與家族的盛會──記「Kivala(我們交個朋友吧)──一段台、德部落樂舞交流情緣特展」歌舞表演

文‧圖/林建成

一、前言

  「Kivala(我們交個朋友吧)──一段台、德部落樂舞交流情緣特展」是以樂舞(部落內部則以歌舞為主)文化為主軸的展示,強調部落為主體,並透過展、演兩種型態完整呈現部落文化全貌。

  從進行田野調查與文物收集一直到佈置展場,陳參祥(嘉蘭村魯凱族人,介達國小教師)即率領部落族人積極參與。他不僅策劃搭配動態的部落鞦韆歌舞文化再現,也帶領大小魯凱族人進行佈置,將史前館展廳裝飾得極有部落文化味道。尤其是展場當中的大鞦韆,佈滿了十分別緻的百合花及小米等飾物,成為極富族群美感的展示,創下了本館與部落合作的展示模式。

  由於演出是展示的一部份,以歌舞來呈現部落文化,也是歌舞展演的最好詮釋。本文為開幕儀式及春節表演共計5場活動中,部落與家族的歌舞表演紀要。

二、部落歌舞文化的整體表演

  2012年11月16日上午,嘉蘭村動員了上百位排灣、魯凱老少族人踴躍出席特展開幕演出,許多年輕人還特地請假參加,熱情感人。在鼻笛低沉的曲調、昏暗的燈光氣氛襯托下,嘉蘭村長老在鞦韆架旁娓娓講述嘉蘭的歷史,彷彿向祖靈報告,接著展開完整的歌舞文化。

  首先在鞦韆架下繞行的男女族人,手牽著手進行情歌對唱,小朋友們則拿著花環在場中跳舞表演,帶動起部落歌舞的浪漫美感與輕快寫意;隨後小勇士拿起巨大的羽毛道具進場,伴隨著雄渾的歌聲,配合音樂節奏,以蹲跳動作表現出一隻隻小熊鷹振翅欲高飛的意象,最後全體孩子們一起手牽著手,圍著鞦韆架跳著勇士雄壯的舞步結束。

    

熱情觀眾擠滿展場。

  社區老人照護的vuvu(祖父母)們接著上場表演,在工作人員帶動下跳土風舞,與展場內觀眾互動熱絡;當搖籃曲上場時,vuvu們背著小搖籃排成一列唱著傳統歌謠,身子隨著旋律擺動,像是安撫在懷裡的小孩一般自然,親切慈祥的氣氛令人動容。

  以戲劇和舞蹈融合的方式演出的結婚舞為活動則掀起了高潮。傳統排灣、魯凱族的婚禮儀式從lemizau(探訪)、kigalu(提親)、demulinga(訂親)、palizuk(豎立盪鞦韆)、paukuze(舉行婚禮)等過程,藉由傳統parutavak(引導旋律)加上即興歌詞創作方式,脈絡清晰地舖陳出來。而結婚禮中的男方的聘禮──小米、檳榔、甘蔗、香蕉、abai傳統美食及花環、陶甕、佩刀等佩飾介紹,更是讓民眾認識部落文化的好機會,最後新郎新娘上場以盪鞦韆儀禮完成。

    

部落舞者與觀眾共舞。

  歌舞表演結束,主持人林香彩宣佈一項特殊的儀式,白冷教會駐台東的歐思定修士及他的友人德國貴賓Gerhard Barth,分別代表德方與當年帶隊參訪的梁彬珠校長及金峰鄉章正輝鄉長同飲連杯酒,象徵這段綿延22年的嘉蘭村與德國Marktheidenfeld(馬肯田郡)友誼能歷久彌新。

三、 家族的聚會與歌舞演出

  2013年2月12、13日適逢農曆春節期間,嘉蘭村也因年節氛圍族人紛紛回流而忙碌。部落裡魯凱族人仍號召Tai-Balibuljung、Tai-Palaurag、Tai-Taruazai等三家族老少成員於史前館聚會,同時在展場進行為期兩天4場的部落歌舞表演,每場次均吸引爆滿民眾觀賞。

    

嘉蘭村表演在展場散發出魅力。

盪鞦韆表演。

  帶領家族團隊的陳參祥以嘉蘭村為意象,邀請現場來賓欣賞部落歌舞的演出。他在木鼓節奏聲中,以中文自然地唱出了迎賓歌詞:「歡迎大家跟著我一起進入部落,實際體驗部落歌舞文化。」他邊走邊唱,以實際動作帶領著觀眾繞行展場,讓民眾接受族人的歌舞熱情相迎,同時象徵已經進入部落與族人以歌舞共享情誼。

  接著以即興的歌詞如「美麗的嘉蘭村是排灣、魯凱族人的故鄉,我們都愛好和平,喜歡與大家一起Kivala(我們交個朋友吧)」等等,發揮了parutavak古調旋律的功用,直接以歌謠唱出了部落族人的心聲。隨後以musus(搖籃曲)歌謠引導,一一介紹部落男女族人的服飾,陳參祥更是隨機抱起了現場的小嬰兒,邊唱邊帶動族人歌舞。

  整場的表演也將排灣、魯凱族特色的歌舞文化呈現出來,包括刺球舞、鞦韆舞、百合花舞、勇士舞等,最後與民眾一起跳圈舞。現場的氣氛高漲,賓主同歡,將parutavak(引導旋律)古調運用於展場,帶動起全場的氣氛及參與感而達到效果。

四、 結語

  無論部落與家族的歌舞表演均可視為整體特展的延伸,從展演的觀察發現嘉蘭村傳統古調在部落的傳承,甚至可運用於各種場合表達族人的情感。歌舞展演藉著旋律與即興歌詞所營造的部落意象,更能夠讓外界民眾充滿想像空間,領略部落的美感經驗。

  歌舞不僅與生活連結深刻,成為部落文化象徵,嘉蘭村人也運用它為載體進行部落內外交流,賦予更深遠的意涵。

觀眾在展場外等候與舞者合影。 舞者將表演延伸至展場外。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