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一起守護繽紛生命──「博物館與生物多樣性」課程研修紀實

南島文化專欄

  「蘭嶼」地名與「雅美族」族稱的由來

博物館頻道

  燃燒赤子之心的荷蘭熱帶兒童博物館──民俗/民族文化的教育與博物館課程紀要(中)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25期 2012.4.15

燃燒赤子之心的荷蘭熱帶兒童博物館──民俗/民族文化的教育與博物館課程紀要(中)

文/林頌恩整理‧圖/取自荷蘭熱帶兒童博物館介紹小冊

這本小冊子的標題「耳聽易忘、眼觀而記、手作則懂」,道盡了荷蘭熱帶兒童博物館的教育方式。

  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於2011年舉辦了一場「民俗/民俗文化的教育與博物館」研修課程,外賓方面邀請了來自日本、荷蘭及尚比亞等國博物館從業人員來分享。就在荷蘭熱帶博物館所屬之兒童博物館(Tropenmuseum Junior,以下稱為荷蘭熱帶兒童博物館)的講者莉絲柏‧盧本(Liesbet Ruben)女士開講之前,我們與會者已經迫不及待翻閱著莉絲柏帶來的小書本,封面以特殊凸點印著「耳聽易忘、眼觀而記、手作則懂」(I HEAR AND I FORGET, I SEE AND I REMEMBER, I DO AND I UNDERSTAND),就是要你用手指也用心去展開這場親身接觸。這裡頭滿滿是不同膚色與文化背景的孩童,身處在不同異國的空間,穿著當地的衣服進行各種動作,充滿了各式好奇、滿足、驚嘆、寧靜的表情。例如孩子們在中國裔教育人員的引導下練習金雞獨立、泡茶或拿筷子;孩子穿戴著祕魯原住民多彩的頭飾,在秘魯裔教育人員的鼓勵下吹笛子;女孩們蒙著穆斯林的面紗,男孩子赤裸的上身塗著澳洲原住民獵蜜人的紋飾……讓人好想立刻加入他們當中的活動,跟著他們一起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中國功夫真不好練呀,全班一起來練練看。

宛如置身當中、展開親身體驗

  這些異國空間,其實就是荷蘭熱帶兒童博物館打造的主題展場空間,讓孩子們可以在此地展開對於該族群、國家的五感體驗。而這些標記在上頭的文字,隨便每一則都像發人省思的短句,闡述了博物館的主張與孩童學習的連結點。例如「試圖將不熟悉之事變得熟悉親近,對我們來說是最基本的。我們嘗試在不同文化背景之間的人們當中打造橋樑,沒有列舉出那些差異,也不進行文化之間的比較」、「這不是關於觀看或者聆聽,而是成為當中的一份子」、「孩童為展示帶來生命」……光看到這些字句,就讓人心癢心動到不行,到底~~~~這個兒童博物館的想法跟作法,是怎樣地吸引孩童?

  莉絲柏強調孩童可以如同置身該文化情境當中,如當地人一般使用那些物件的作法,是讓孩子們印象最深刻的做中學經驗:「讓孩子們穿上巴里島的衣服,端上供奉祭品的盤子,就可以從肢體當中去感受虔敬的心境。孩子們的主動參與展覽,讓主題生動活潑起來,就成為最佳的學習情境。像這個孩子戴上象神的面具,如果你也戴上這面具,你永遠不會忘記這樣的經驗。」她還補了一句:「對荷蘭孩子來講,要用筷子吃東西可真不簡單呢。」引起我們會心的一笑。

孩子們跟著展場教育人員,練習查看自己的穴道。

  例如最近一檔以中國為主題的展覽,貫穿「氣」此一生命之源運行的概念來設計活動,呈現東西方極不同的思維。講到氣的運行,其中跟人體最有關的就是中醫,於是館方打造出一處中醫診所空間,有著年代久遠的藥材盒櫥櫃,吊掛著人體經絡圖,展出一尊等高比例佈滿穴位的人體模型。中國裔的教育人員跟孩子們介紹養生保健的穴位,讓孩子練習找到自己的經脈穴道。或是練習基本的氣功動作,感受氣的運行。此外書法也講究氣的運行,在動手做的主導概念下,光是展示書法藝術的力與美是不足的,也要讓孩子練習運用毛筆寫出幾個最簡單的中文字。就是透過這些細節的親身體驗,讓人感受環繞該主題的各個面向。

整合調處、浸潤設計

  荷蘭熱帶兒童博物館的團隊在展示規劃上,採用的作法是將以下八個要素整合起來,分別是:1.國家與對應主題、2.物質物品、3.非物質性的精神物品、4.個人故事、5.個別調處、6.活動與各種感官、7.互動技術、8.含燈光音效的整套浸潤式設計等,整合起來做展覽。因此早在推出一檔展覽的兩年前,他們就會造訪該國遊歷各地去找活動點子,跟當地人聊天會談,累積採集各種經驗,找到可以採用的個人故事,拍攝大量的故事圖像,挑選列出符合他們作法的物件清單準備蒐集購買。他們強烈相信,文化的萬象觀點存在於個人當中,所以很有可能一個展覽只講了一個人的故事,但談論個人的故事,遠比談論概括性的文化還具體些。因為遇到的人都是有異有同,希望能從差異中看到同與異。莉絲柏說:「事實上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有相同性與共通性,我走的地方越多,越發現不同的人們之間都有共通性。我的工作就在於讓不熟悉的文化變得盡量平易近人。」

  光是聽到他們的策展操作,就覺得成本方面也實在太可怕了些。因為他們每次不同主題的收藏都是從頭開始,到那個國家將買下來的東西重新整理成展品與藏品,至於挑選物件的前提就是將有趣、有意義的故事蘊含於展覽當中,使之成為活動設計的一環。以2006至2009年印度這檔「孟買城市之星」特展為例,莉絲柏說,他們當初用了兩箱貨櫃把準備使用在展場的物件運到荷蘭,這當中包括了火車車廂、計程車、還有整間戲院的木椅子!這一點都不誇張,光從影片上的展場來看,應該是半條街店舖的東西全都被他們打包回去,簡直是把孟買搬到了館內。

  為什麼會有這些出現在印度人生活中的大小型物品呢?這就要從主軸故事談起。展場故事鎖定一位出身貧民窟的小女孩高琍,即使遭車輾斷一條腿,但她對跳舞的熱愛未曾改變,裝上義肢照樣盡情舞蹈,夢想成為舞蹈家。高琍的故事傳達了在孟買生存的最佳典型,於是透過高琍的生活環境,例如孟買的街景、寶來塢文化就通通串了起來。

孩子們搭乘著火車,準備來到印度的孟買囉!

  展覽一開始,孩子們在晃動的火車廂裡抓著吊環,看著車窗外飛閃的街景影片,就像搭乘真實的火車,進入了孟買這個大城。孟買是個夢想之都,在這裡,只要不放棄任何機會,有時夢想就有可能成真。孩子跟著高琍所生活的世界,穿梭在各個攤販或店鋪,穿上沙麗,編製成串花環項鍊,玩著當地童玩,彷彿置身孟買街上。有興趣嚐試煮出甜膩奶茶、製作當地油炸點心的孩子,也可以在這裡動手實作,然後像小販般兜售成品,賣給在戲院裡等著觀賞全班演出的同學。

孩子們在戲院裡觀看印度寶來塢風的電影,他們就是電影裡又唱又跳的主角。

  這個展覽跟互動科技結合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邀請印度裔工作人員教小朋友跳印度舞,然後將小朋友的演出錄製下來,接著立刻搬上銀幕放映。透過肢體動作,孩子去親身感覺高琍喜歡的舞蹈形式,而且是用寶來塢真實演出的電影橋段加上音樂編製而成。莉絲柏強調,教孩子跳印度舞並不是工作坊,而是教他們領悟,如果要在孟買生存下去,就要像高琍一樣努力抓住任何機會。只見孩子們先是生澀地扭動平常不熟悉的動作,後來坐在戲院木椅子上看到自己跟同學的演出都咯咯笑個不停。在短暫的兩三個小時抽離荷蘭,即使身體仍舊置身空調房內,但是依然能感受從孟買傳來的熱烈氣息以及執著於生活中奮鬥的人們的信念,荷蘭熱帶兒童博物館致力於傳達各地今日文化生活、讓孩子體驗進而感同身受的作法,就這樣不著痕跡透過參與真實世界的方式,成為孩子所能理解而且終生難忘的記憶。

參考資料
荷蘭熱帶兒童博物館的介紹與方法學(PDF)
荷蘭熱帶兒童博物館「孟買城市之星」展覽短片
燃燒赤子之心的荷蘭熱帶兒童博物館──民俗/民族文化的教育與博物館課程紀要(上)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汪冠廷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