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追風南行小英雄──黑面琵鷺的故事」影像展簡介

博物館頻道

  南科考古館建館的前置工作──石頭埔遺址搶救發掘

博物館頻道

  燃燒赤子之心的荷蘭熱帶兒童博物館──民俗/民族文化的教育與博物館課程紀要(上)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24期 2012.4.1
 

「追風南行小英雄──黑面琵鷺的故事」影像展簡介

文/余明旂‧圖/王徵吉、王俊堯、蔡偉勛

「追風南行小英雄──黑面琵鷺的故事」影像展海報。

  每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全世界的民眾都透過慶祝地球日來表達對環境議題的關注,常常以個人、學校或是社區為主體所組織的環境保護活動來響應這項國際環保盛事。身為重要社教機構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前館),當然也不會在這麼重要的日子缺席,訂於3/29~6/10這段期間舉辦「追風南行小英雄─黑面琵鷺的故事」影像展來共襄盛舉。

  影像展內容為摘錄「追風南行小英雄─黑面琵鷺的故事」這本書籍而來。書中有許多精彩的黑面琵鷺生態紀錄影像,是由人稱黑琵爸爸(Mr. Happy)的王徵吉老師二十年間持續追蹤、記錄所得的精選照片。王老師不但深入南北韓與大陸東北黑面琵鷺主要繁殖地,也造訪黑面琵鷺在東亞各度冬區。書中搭配王徵吉老師的兒子王俊堯先生繪製的生動插圖,以及江涵真小姐極具創意書寫而成的故事。由於這個家庭曾在某年赴南非拍攝琵鷺途中發生嚴重車禍,造成女主人喪生的意外事件,因此這本由父子攝影、插畫來描繪失怙小黑琵成長的故事,對於這對父子而言,不啻具有療癒失親的意義,也是這對父子間精采的心靈對話。

夕陽下的黑面琵鷺身影。(攝影/王徵吉)

遊隼在空中尋找獵物。(攝影/王徵吉)
恬靜的憩息身影。(圖/王俊堯)
水道旁有海茄苳、水筆仔、欖李等。(攝影/王徵吉)
悠閒的清理羽毛。(攝影/王徵吉)
演出全武行的招潮蟹。(攝影/王徵吉)
覓食中的池鷺。(攝影/王徵吉)
熊鷹育雛中。(攝影/蔡偉勛)

  本書故事內容以擬人化手法,以一隻失怙的小黑琵為主人翁,生動介紹牠從被霸凌、嚐盡人間冷暖、立志習武,到勇過三關、奮不顧身解救同伴,最終成為一位風神使者的英雄事蹟。曲折的劇情鋪陳加上發人深省的對白,無非是想以小黑琵成功的典範,來激勵青少年奮發向上,成為一位自信樂觀、堅強獨立、有熱情且無私奉獻社會的人。

  這個以小黑琵跨越多國尋母為主軸的故事,既講勵志也說環保,除生命成長的故事外,也巧妙地將全球暖化、氣候變遷以及物種消失的生態困境穿插其中,潛移默化教育未來世界的主人翁,及早建立危機意識與思考因應之道。黑面琵鷺目前是全世界關注的瀕危物種,也是臺灣保育運動的成功象徵。雖然目前黑面琵鷺的生態保育已有不錯的成效,但是面對棲地減少、環境污染加劇,加上許多人為干擾,都加重黑面琵鷺生存的挑戰。黑面琵鷺的尷尬處境,其實也反應出當今人類處於全球環境變遷下岌岌不保的命運。

  此外,本影像展在規劃時也思慮到保育明星物種與一般物種、保護區與臺東在地等對照觀點的平衡。當我們在關注黑面琵鷺保育話題的時候,在臺東本地也有許多需要我們關心及保育的物種。因此,本次影像展除了介紹黑面琵鷺的故事以外,還特地規劃臺東在地鳥類資源的展出介紹,邀請幾位熱心、關心臺東自然保育的本地先進,希望藉由他們的攝影作品,也讓大家認識臺東本地豐富的鳥類資源,藉此推動生物多樣性之觀念,讓濕地保育、挽救瀕危物種變成一個全民運動。

  「生物多樣性」這個議題攸關著我們現今的生活,也跟後代子孫的生活息息相關,是十分關鍵的議題。每一個人都應重視,也是史前館十分重視的議題之一。無論是什麼類型的博物館,都必須與現今社會議題有所連結與呼應,因應社會脈動的變化,否則將會沒落而失去價值。期望本館此次「追風南行小英雄─黑面琵鷺的故事」展出,能夠在自然保育及生物多樣性的議題上略盡綿薄之力,以契合史前館常設展與自然史展示的核心理念:「以寬廣的眼光,闡釋人類、自然與文化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彰顯自然的美妙,讓觀眾體認人類與自然互相依存的關係,並融入愛護自然的觀念」。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專案助理)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汪冠廷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