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便從臺南、埔里、臺北一路巡迴的「聞眾之聲─霧社事件80周年特展」,在臺東展出這段期間正值電影「賽德克‧巴萊」上映正夯時間,博物館在與發燒時事、在地資源結合展現方面,有了哪些嘗試,讓人們感受到博物館與時下話題同步的連結呢?而背後這些為人所看不見的努力,又是怎樣一一堆疊起來呢?來看看「賽德克‧巴萊」怎樣「萊臺東」的經過,讓您直擊背後的細節。
博物館是個跨越時空的地方,身處在當代,所做的工作則是保存從古至今的各種文物。提到文物,人骨也算在收藏的物件嗎?莫那魯道的遺骸曾被作為研究標本,在臺灣帝國大學待了好長一段時間,後來才在家屬與臺大教授奔走下返回霧社安葬,可見得後世子孫無法忍受祖先人骨被視為標本來入藏。那麼從考古遺址出土的人骨,博物館的研究人員要如何看待典藏與可能存在臺灣史前人子孫對於祖先人骨的看法呢?這是必須思考的新議題。
上一期談到石質文物的保存修復觀念與技術,這期再接著看各式做法如雷射清潔、文物加固與填補技術。這些都是需要長時間耐心發展的技術與作業,如果沒有機會好好認識,還真的很難知道工作人員是怎樣花上好長一段時間進行典藏維護作業的奧秘呢。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文化資產的維護是一門非常需要與科技結合、不斷學習新知並從實際動手中累積經驗的學門,相當具有迷人的挑戰性!
立冬之後,就開始進入天氣轉涼的進補準備囉!這段期間也正是各式研討會熱門登場的季節。歡迎大家多多把握有興趣的議題報名研習,也給心靈與腦袋來個大進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