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藏品放大鏡
  披肩式喪服
卑南文化公園
  無患子
博物館頻道
  觀眾與文物的對話─淺談博物館展示
Q&A
  什麼是微體化石?
搶鮮報
   
  編輯語
  本期電子報為大家介紹排灣族服飾中最具特色的喪服,和大家談談博物館展示中觀眾與文物的對話。同時,本期電子報對於無患子、微體化石也有精采的介紹。  
  史前館之美
 
 
史前館景觀公園水舞
  博物館花絮
 
 
布農紡織工藝研習

本館「布農紡織工藝進階研習」於十月四、五日在卑南文化公園舉行,研習內容包括苧麻採收與纖維抽取、二竿織法等課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電子報 給編輯的話
史前館電子報第21期 2003.10.15 
 

披肩式喪服/方鈞瑋


披肩式喪服

在排灣族的織品中,喪服是最具特色的,以夾織與挑織的技法,織成相當精緻與美麗的織紋。喪服的紋飾可以顯示穿戴者的身份地位,例如貴族頭目可用色彩華麗的喪服,平民的喪服通常是白底的,其間沒有任何織紋。在族人的觀念中,喪服是相當尊貴的,尤其是織有特殊紋飾者。原則上這種織品伴隨著使用者的身份存在,絕不會當作聘禮送給他人。喪服殘破時,不可隨意丟棄,應改製為後敞褲,不能出售或燒掉(真的無計可施時,才可用來陪葬),否則會帶來厄運,即使請女巫作祭也無法化解。

詳全文

 
  無患子/王憶榮

漫步在卑南文化公園,來到無患子樹下,地上掉落著許多大小如龍眼般的果實。若將橙黃色的堅硬外殼用力捏破,黏黏的膠質裹覆著一顆黑色的籽,拿到水裡搓揉,可以很容易的產生肥皂泡沫。古早以前,人們就是用無患子來洗頭、洗澡及洗衣服。早期西方人來到東方尋找科學性資源物種時,便將無患子的屬名命名為「印度人的肥皂」。但由於含有黃色素,衣服洗久了可得小心被染黃。此外,相傳以無患子搓洗頭髮,可常保青絲烏黑亮麗,兼具清潔與潤絲的功效。近來市面上紛紛出以無患子為原料的洗滌清潔用品。根據科學家的證實無患子的果實含有35%的皂素以及豐富的維生素C、果糖、葡萄糖、鐵、鎂、丙胺酸、甘胺酸等成分,而且無患子本身含有皂素能產生泡沫且溶於水,流入河川後能迅速的發酵分解,因此無患子是一種非常環保的天然清潔劑。

詳全文▲TOP

 
  觀眾與文物的對話─淺談博物館展示劉世龍

現代博物館的展示手法在二十世紀從以「物件」(object)為主體的陳述,轉變成以「人」為主,展望未來導向的手法。博物館從過去「精品意識」的展示心態,轉化為在博物館所建構的某種文脈下,考量觀眾的心理、行為及展示空間的組合方式,讓物件獲得新生命。在研究與典藏的輔佐下,現今博物館積極強調展示無障礙的教育空間,以「人」為本的展示手法。反觀過去的博物館,常見物件被冰冷地深鎖於展示櫃中,在時間軸與空間軸的抽離下,人們感受不到物件背後的意義。雖然博物館關切的是物件,但博物館是以保存物件,並強調對人類現在和未來的重要性為基礎,因此現代博物館的展示應該是在建構過去歷史,並做為一座啟發創造的知識空間。

詳全文▲TOP

 
 

什麼是微體化石?/蕭承龍

一談到「化石」或「古生物」,便會聯想到恐龍的骨骼或貝殼等等。在十八世紀十九世紀年代古生物研究像恐龍、珊瑚礁、海膽和大貝類等化石(所謂大化石 macrofossil)。因為他們在野外容易辨認並且不需要借助於特別設備以研究他們。但在此所談的不是這些,而是所謂的「微體化石」(microfossil)

微體化石,常簡稱做「小化石」,多是屬微小生物的外殼或足以表徵生物的微小器官。換言之,它們是各地質時代的微小生物之遺骸。這些微體化石的形貌,都要用高倍顯微鏡來觀察,才能看清楚。甚至有些更微小的,則非用電子顯微鏡不可能看得見。這類化石因體態纖細渺小,反而對地質學、考古學方面的研究有特殊功效。

詳全文▲TOP

 
 
  1. 史前館10月份教育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加。【詳全文
  2. 百年來臺灣博物館的原住民文化展現論壇受理報名中 , 詳情請上史前館網站「最新訊息」查詢: http:// www.nmp.gov.tw
  3. 「傳統與變革─北美西南與臺灣東南原住民的工藝與文化」展期自92年7月5日至11月9日,相關展覽訊息及教育活動【詳全文
  4. 「山海家園─南太平洋原住民文化特展」展期自92年6月6日至93年1月28日,歡迎蒞臨參觀【詳全文
  5. 「做博物館的朋友」─九十二年度花東地區中小學校利用社會教育機構教育活動【詳全文
  6. 時時刻刻為您服務,24小時不打烊(電子化政府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臧振華│主編:呂憶皖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