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話說「形、色、紋、質:臺灣原住民生活美學的微觀之旅」特展

南島文化專欄

  如何「災難」、怎樣「神話」?三則臺灣原住民「災難神話」的文化詮釋

話題‧話語

  科地埃拉日──菲律賓北呂宋島高地的原住民族運動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08期 2011.8.1
 

話說「形、色、紋、質:臺灣原住民生活美學的微觀之旅」特展

文/盧梅芬

「形、色、紋、質:臺灣原住民生活美學的微觀之旅」特展海報。(設計/力譔堂)

策展緣起

  文建會自2008年開始推動「臺灣生活美學運動」,此運動並非追求精緻藝術,而是如何重新發掘與看待生活中的美感元素,並加以轉化成更多的可能。其中主題展計畫,透過公開徵選、評選計劃內容並給予補助方式進行。本館於2010年提出「形、色、紋、質:臺灣原住民生活美學的微觀之旅」特展計畫,並獲選為該年度生活美學主題展之一。

  此特展是第一個將「原住民生活美學」做為主題所策劃的展覽,並以生活用品切入。它並非提供原住民生活美學所有的解答與面貌、也不可能,而是提供一種角度與面向;並希望引發更多角度的思考與討論。

策展簡介

一、為什麼「形、色、紋、質」?一個更基本的美學問題

阿美族藝術創作者舒米.如妮結合部落工藝師所組成的sasa團隊,共同創作了sasa藤椅系列。(攝影/陳熙倫)

  原住民紀念品中,菱形文應用的品質參差不齊。以「菱形紋」做為比喻,因這是最具代表性的符號(圖紋)之一,但也是用到最浮濫的符號。它可以很美,卻通常很形式化與裝飾性。我的同事汪冠廷以「最愛菱形紋?!」帶出這個特展想要表達的兩面——破簡化刻板以及找細膩美感。

  此特展雖為生活美學,但仍須先處理一個更基本的美學問題。過去,觀光地區的原住民紀念品,多粗製濫造,使得原住民美感特質迅速庸俗化,例如觀光地區常見的仿泰雅族布料之印第安披肩。尤其將臺灣原住民各族群、甚至各部落視為具有相同特性的單一群體,忽略了原住民各族群的美感多樣性。

  以「形、色、紋、質」做為策展論述的關鍵字,希望透過美感元素(美感DNA)的放大與定格呈現,呈現原住民的美感多樣性,及轉化美感元素而成的生活用品。透過傳統與當今生活用品參照展示,呈現轉化的軌跡;並拆解原住民美感特質被簡化與窄化為符號的美學現象。

二、為什麼「微觀」?

色舞繞團隊所設計的「飛翔」絲巾系列,由深具傳統織品美學素養的尤瑪.達陸(泰雅族)及設計師黃光嫻(漢族)一起合作。(攝影/陳熙倫)

  使用「微觀」此動詞,則是對於原住民豐饒的美感元素「有看沒有見」的反省,希望透過參展創作者、設計師與工藝師們敏銳的眼睛,讓我們「微觀」細膩與多樣的原住民生活美學面貌,對美感元素更具敏銳度。他們大多具有研究基礎或浸淫美感養成的環境中,這是轉化的基礎。

轉化與再生的能力:跨界合作與分工

  轉化,一直是貫穿原住民美學與藝術發展的課題。但談轉化前,仍需聚焦於兩個前提條件:原住民的美感特質有什麼?轉化這些美感特質為生活美學產品的素養與能力是什麼?

  文建會生活美學主題展評審委員對於此策展計畫提出的關鍵問題之一,就是希望原住民生活美學產品能夠有更多的新作品,或期許能夠呈現某種爆發力;並建議可以透過主流社會設計師與原住民工藝師的媒合,嘗試出新的可能性。但多數出身建築、設計與藝術背景的評審委員,也務實地了解轉化過程並不容易。

  設計,代表的是一種轉化能力;設計師,則是一種有能力轉化的角色。在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與生活美學產品的這波趨勢下,設計與設計師,也成了原住民必須面對的人才養成的課題。

  目前部落有許多工藝師仍擁有純熟的工藝美感與技術,但仍面臨轉型的需要;而有些創作者或設計師或許擁有美感素養與設計概念,但在技術及人體工學上則尚未到位;有些作品設計得不錯,但製作過程卻不重視細節,壞了設計。

  不同專業能力的整合或分工,成為現階段重要的工作,例如阿美族藝術創作者舒米.如妮結合部落工藝師所組成的sasa團隊,共同創作了sasa藤椅系列。也有不分族群的跨界合作,例如色舞繞團隊所設計的「飛翔」絲巾系列,則是由深具傳統織品美學素養的尤瑪.達陸(泰雅族)及設計師黃光嫻(漢族)一起合作;噶瑪蘭族Sanku魚簍的現代轉化,則是由投入原住民工藝多年的陳淑燕(漢族)與工藝師陳儀鍵(噶瑪蘭族)共同合作。

結語

噶瑪蘭族Sanku魚簍的現代轉化,由投入原住民工藝多年的陳淑燕(漢族)與工藝師陳儀鍵(噶瑪蘭族)共同合作。(攝影/陳熙倫)

  當今許多原住民與非原住民正努力重新、發揮原住民的美感特色,豐富臺灣的生活美學。更重要的是,原住民努力讓自己的美感特質,進入普羅大眾的生活,而不只是到此一遊的紀念品。

  原住民等於「菱形紋」?!我全都是,但還有更多、還要更多。「還有更多」,是指重新挖掘與導引出更多的原住民美感特質;「還要更多」,則是指原住民以及不同族群的交流、分工與合作,原住民更有自信與能力,在全球化時代,創造更多樣的美感特質與生活美學。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助理研究員)

形、色、紋、質:臺灣原住民生活美學的微觀之旅特展網頁:http://special.nmp.gov.tw/2011color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童春發│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汪冠廷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