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新的「文資法」
「這裡是我們的獵場、我們的小米田」:布農部落對織布工藝的當代詮釋
卑南遺址出土的「雙人頂獸」玉耳飾
高月英女士卑南族文物捐贈
 
 
史前館電子報第16期 2003.08.01 
   
 

卑南遺址出土的「雙人頂獸」玉耳飾/李坤修

卑南遺址截至目前為止,總共出現三件完整的「雙人頂獸」造形的玉耳飾(通稱「人獸形玉耳飾」)。一件陳列在史前館史前史展示廳第六展示單元之珍寶箱中,一件保存在臺灣大學人類學系,一件為私人所收藏。在本館展示的這件器物,長7.01cm,寬3.96cm,厚0.45cm,重16.7公克,墨綠色的半透明臺灣玉磨製而成。它有兩項重要特徵,一是原始保存狀態就不完整,在史前時代已斷成兩半,所以器身上有兩個修補孔。一是器物的造形在「雙人」底下各帶有一突起。這件器物在卑南遺址月形石柱的西南側出土,但並非經由正式的考古發掘獲得,而是在民國73年進行鐵路車站調車場引道及其底下暗渠的挖掘工程時,臺東縣政府民政局派人搶救得來。器物出現在當時搶救編號的B287號石板棺中,同一墓葬中還出土三件帶四突起的玦形玉耳飾,三件長約15cm的玉矛頭及一件玉錛。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保存的「雙人頂獸」玉耳飾,形制大小和博物館所保存者相近,不同的是這件器物完整無缺,且器形在「雙人」底下未帶突起,玉質也沒有通透的感覺。臺灣大學人類學系考古隊民國77年執行的卑南遺址第13次考古搶救發掘從編號B2413號石板棺中發掘出土,同一棺中伴隨出土的尚有1件多環獸頂玉耳飾,12件帶四突起的玦形耳飾,15件玉管,1件兩頭帶穿玉棒,1件板岩質石環,9件玉錛,9件玉矛頭及2件玉飾,共51件。

私人收藏的那件器物,形制和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所保存者相近,但無進一步資料可循,只是耳聞其出土地點可能和博物館所展示之標本出土地相近。如果這傳聞屬實,則上述這三件「雙人頂獸」耳飾出土地點都在月形石柱南側相近的空間,同時在B287B2413兩個墓葬中伴隨出土的玉器也都出現帶四突起玉玦耳飾,其同時性特徵相當明顯。因此從時間與空間的分佈特徵上,筆者推測這類型的器物可能出現在卑南文化晚期,約在2500B.P.左右或更晚的年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