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無礙的全民博物館
小策展人失眠日記──大學醫院界的醫龍與我的1895,在壽豐(1)迷霧
續談南科分館的互動網頁與考古發掘遊戲
史前館電子報第149期 2009.2.15 
   

有愛無礙的全民博物館

 文‧圖 / 林毓蓓

牧心學員跟Lingo姊姊唱唱跳跳開場

幫忙翻書的牧心學員

牧心學員跟著北極熊找到冬天了

人手一本繪本,回家繼續讀

  「繪本共讀——寫信給冬天」是史前文化博物館為「愛他,不HOT他——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特展」所設計的教育推廣活動,如同特展表達的概念「暖化是不會停止的!提早調適吧。」這個活動特別開放給幼稚園還有親子團體報名參加,讓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儘早接觸這項全球性議題。

  幼稚園老師說小朋友還聽不太懂二氧化碳、甲烷或是氟氯碳化物,對於地球暖化造成的恐怖現象也還沒有明確感知,可是如果從一般的生活教育就開始讓小朋友接受主題刺激,無形中,他們也會自然而然學會隨手關燈,少吹冷氣等等簡單的步驟,博物館恰恰提供了幼稚園團體一個讓小朋友接收資訊刺激的機會,增進他們提早接觸節能減碳的生活教育。預約繪本共讀的團體包括蒲公英幼稚園、天仁幼稚園、蒙特梭利幼稚園、林淑美以及李彩容女士報名的親子團體。其中,讓活動接待人員感受最深的,就是牧心智能發展中心的朋友們了。

   財團法人台東縣私立牧心智能發展中心,是臺東縣智能障礙者家長團體結合社會熱心人士共同推動的心智障礙者服務機構,安置學齡前及學齡後之心智障礙者機構,從6歲到55歲都是他們服務的對象。他們提供療育、社工、教保以及職業訓練等服務,讓身心障礙者能夠盡量具備一般的生活技能,達到獨立生活,降低家庭及社會負擔。負責照料牧心人的社工跟老師,每個禮拜都會帶著牧心人走入社區進行社會接觸,讓他們在牧心的安置基地之外,接受外在環境的刺激,與外面世界保持聯絡,最重要的是和社區互動,讓一般大眾也能認識他們,瞭解他們。

   那一天風和日麗的早上,牧心人搭乘牧心巴士來到了史前館參觀,一行人表現出對環境的新鮮與好奇,興奮的心情以及說不出的熱情溢於言表,教育資源中心同仁一路從大門口迎接牧心人到特展室聽導覽跟讀繪本。行前與老師溝通,也決定保留簡單的導覽介紹,讓觀眾有完整參觀博物館的體驗。繪本共讀結束後,教資中心同仁們一路陪著牧心人繼續前往其他展廳參觀,他們彼此互相照應,能力好的同學維持秩序,也會照顧落後脫隊的同學,這些一般人稱呼帶著天真笑容的「小天使」、行為舉止遲緩如同「小朋友」的民眾,其實有些人的年紀比我們來的年長。帶隊老師說,這一次來到史前館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這四個字是博物館員莫大的讚許,作為當地少有的社會教育場所,史前館服務特殊機構,發揮了無障礙公共空間的功能。由於牧心人常有多重身心障礙於一身,這類型的案例所能夠表達情感的出口比一般人少,看不見也聽不到,加上心智無法順利與外界連接的影響,表達情緒的方式很容易被誤會為破壞公共秩序的危險份子,對於隨行陪同者而言,就得一路緊盯,避免他們觸碰展品、接近展櫃,也不能任意發出表達情緒的聲響,影響其他參觀的民眾,參觀活動行程比一般人有更多的限制,無形中,造成隨行者的不自在與困擾,博物館約束一般大眾的行為標準,反而讓他們成為製造麻煩的團體,也讓他們有好一陣子都不曾來參觀。

   近幾年來臺灣成立了各式各樣的主題博物館,這些原本社會公益色彩濃厚的文化機構,在密度暴增之後,成為政府財務的負擔,生存的壓力下,編列大筆的行銷預算吸引能夠帶來博物館收益的旅遊團與觀光客,新一代的博物館紛紛尋求轉型,打造品牌形象,還要與觀光休閒產業結合,博物館裡負責行銷與推廣的單位,亟欲結合的是最流行、最夯、最時尚的行銷話題,只求吸引民眾目光,衝出漂亮的參觀人數,期待貴客上門為博物館帶出亮眼的經營成績單。

   然而,別忘了一如博物館教育的使命感,這些朋友,仍然還是屬於公共博物館的大眾,做為全民的博物館還是要表現誠懇態度,將心比心諮詢所需,提供無障礙的參觀環境,為更廣大的社群服務。

   在臺灣,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將身心障礙者定義「係指個人因生理或心理因素致其參與社會及從事生產活動功能受到限制或無法發揮,經鑑定符合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所定等級之下列障礙並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身心障礙廣泛地分為身體障礙和心智障礙兩類,另外還有一些人是處於多重障礙的情況。關於博物館無障礙的空間概念應該要包含建築設計的無障礙,還有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無障礙理念。臺灣的公共空間早已規定要具備「無障礙設施」,無障礙輪椅廊道、無障礙電梯、無障礙洗手間以及無障礙飲水機和公共電話等無礙硬體設施。若是博物館的經營理念也可以讓員工、志工到經營博物館的人員都接受過相關理念的訓練,把愛帶入溝通的理念裡,突破態度上的隔閡,主動協助弱勢民眾,不僅加設那些因應政府法規而來的硬體,更破除在態度以及活動安排上的障礙,讓博物館真正能夠成為「有愛無礙」博物館。

   由於身心障礙有多種類型,有心創造無障礙空間的藝文館所可以成立專責的無障礙環境委員會,專門針對各種類型的身心障礙人士規劃適當的軟硬體,訓練相關人員,使其有能力回應各種彈性的特殊需求,有助於視障、聽障、心理障礙的人可以瞭解博物館建築以及典藏精神,讓他們可以擁有如一般觀眾的參觀體驗,按照自己的節奏自由地參觀。此類型團體多半參觀的是當地社區的博物館,也因此博物館接待人員被培訓的教學方式都是為了回應這些特殊團體所有的需求而生。

   最後要分享的是,全民的博物館為所有類型觀眾開放,在實際行動上,難免還是會有無法通盤考量的漏失,有時候因為本身的公共空間仍有多處不便之處,博物館的接待人員會感到不安,縱然如此,館方也需要準備能夠用來處理所有狀況的方法,例如禮貌態度以及敏捷的應變反應等等,讓觀眾瞭解,博物館也會受制於某些規則,面對各類團體的社會需求時,博物館總有不夠完善的地方,一時達不到百分之百的完善,但是我們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因為這是全民的博物館努力的目標。

參考資料:
1. Graeme K Talboys, 林潔盈譯,《博物館教育人員手冊》,臺北市:五觀藝術管理,2004年9月
2. 美國博物館協會原著,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翻譯,《零障礙博物館》,臺北市:五觀藝術管理,2001(民91)
3. 法國文化部網站(有關無障礙文化政策) http://www.culture.gouv.fr/handicap/,2009-02-10.

相關連結:
1. http://tw.myblog.yahoo.com/mind_farm 財團法人臺東縣私立牧心智能發展中心
2. http://192.192.169.108/2d/special/flash.htm 國立教育資料館特殊教育網
3. http://www.spc.ntnu.edu.tw/index.php 全國特殊教育網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約聘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