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室的實踐─ 2008年東南亞文化到校教學心得筆記
文‧圖 / 呂亞竹
很高興今年能代表館方參與外籍配偶講師們到各校的教學活動,在這些互動中讓我和小朋友們學習更了解外籍配偶的母國文化、服飾、飲食及音樂藝術等各項特色,並藉由這項教學活動,加強大家對東南亞文化的認識,提供多元文化交流,強化各個族群間的和諧。
外籍配偶講師們教學時會先換穿母國傳統服裝教學,越南外籍配偶講師就穿越南傳統的國服。這款式有點像中國的旗袍,但腰下的布料左右分別開叉,裡面穿著寬筒長褲。合身的上衣配著飄逸的下擺,輕柔飄逸。外籍配偶講師們不僅服裝華麗輕柔,個個都非常年輕美麗,小朋友看到她們來到學校時眼睛都跟著為之一亮。
這次東南亞文化到校教學的整個流程分別是東南亞文化PPT介紹(含國家介紹、常識問答、基本問候與交流)、製作主題的PPT欣賞(含文化主題與製作程序)、實地動手做製作,並和每位小朋友一起分享越南糖果。最後,當然一定要做的就是大合照了,小朋友興奮的帶著成品跟外籍配偶講師們爭相一起大合照,還有小朋友大喊說:「下次一定要再來喔。」讓講師們都感到非常開心。
今年所前往的學校有八所,其中知本國小與東河鄉都蘭國小的動手做活動是「越南藝象」,用紙捲及畫框來做成越南女學生騎單車輕柔飄逸的身影。
在市區豐榮國小、馬蘭國小、新生國小、卑南鄉利嘉國小及太麻里鄉美和國小,動手做活動則是使用越南斗笠做成的「越南風餐蓋」,實用又美觀。越南低緯多雨的氣候,反映在最具代表的越南服飾特徵上就是斗笠。斗笠不只可以戴在頭上,我們透過創意,切割出想要的造型,再貼上一些裝飾物,便可以化身為特別的越南風餐蓋喔。
至於今年前去教學最遠的學校是大武鄉大武國小,動手做活動是「印尼碰碰鼓」 。 印尼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不同族群對「鼓」都有不同的用處。來到這裡做出屬於小朋友自己的小小碰碰鼓,我們的心情也跟著愉悅起來。
此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前往卑南鄉利嘉國小時,還沒下車就看到校長率領全校師生在大門跳著迎賓舞迎接我們,場面非常盛大。雖然全校大約只有80人左右,但是那種被全校師生歡迎的感覺真棒!另外在前往東河鄉都蘭國小時,當我詢問校方可否提供互動交流表演,因為外籍配偶老師也很期待到各地欣賞到不同學校的在地特色。沒想到,都蘭國小派出先前參加臺東縣國小學生舞蹈團體乙組民俗舞優等第一名的小朋友們來表演,他們所表演的勇士舞表現出原住民族英勇武士的模樣,讓外籍配偶講師們也感受到在地阿美族的文化。
和臺東縣外籍配偶協會講師一起合作與工作是一件愉快的事,藉著她們的熱心教學,也將本館館校合作動手做活動的觸角,往外延伸至臺東地區的國民小學。馬蘭國小的輔導主任在這次活動中,用非常感謝的語氣跟我說:「有這樣的機會真是太好了,只有給一個班級太可惜了,我們還有很多班,歡迎你們再來!」校方也表示:「感謝史前館能辦理這項活動,並將這機會給予本校,讓孩童可以透過這種多元化教室的實踐,認知真實社會的多樣性,進而適應各種不同文化情境,體驗並欣賞多元文化的豐富與優點,進而學習包容、接納與尊重」。學校有這樣的回應,就是對博物館跟協會一起辦校外教學最大的肯定。
身為館員與家長,我個人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活動,這樣的多元文化交流會使社會面貌更多樣。文化之間無關優劣,只是不同而已,我們對自己的文化要更了解、反省與創新,對其他的文化則要尊重、欣賞及學習。 期待明年還能有機會再一起合作,繼續跑遍臺東各學校!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推廣教育協辦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