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的特展任務 -- 「跨越與連結臺灣與南島文化」國際攝影展
小策展人失眠日記─文化館界的海角七號,在海端(3)
堅持到底‧傳承下去─悲壯的七腳川之戰策展夥伴心得
史前館電子報第145期 2008.12.15 
   

不可能的特展任務 -- 「跨越與連結臺灣與南島文化」國際攝影展

 文 / 夏麗芳 圖 / 涂寬裕、夏麗芳

12月2日開幕

跨越與連結展示主題

眼所觀展示主題

心所信展示主題

手所做展示主題

  四月裡的某一天,忽然接到前研究典藏組林志興主任的電話,要在一日內給予一份攝影展的經費預算,在沒有任何資料的情況下,於是概估了一份送出。當時天真的以為只是提供資料參考而已。不料六月裡,林主任召開會議,告知一個提送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攝影展示案已拍板定案;原來是一個曾自費來臺收集臺灣原住民文化資料的大溪地攝影家 Danee Hazama ,想要將臺灣原住民文化推展至南太平洋區域。如今透過文建會的支持,將再來臺灣做田野調查並將其攝影資料作一個特展的呈現。

  原以為Danee的資料應是收集的差不多了,只是再補充一些罷了。所以預測這樣的一個攝影展覽應當是可以順利推動的。但是,本身並不是學民族學的專家,對原住民的涉獵並不深入,擔心無法提供學術上的專業來對應。再者,雖然初級英文檢定通過,但並不常複習的我,恐怕會與Danee有雞同鴨講之虞;懷著忐忑的心開始失眠。最後取得同事劉世龍的首肯,願意協同幫助,才得以釋懷。

  今年度,日本人岩佐嘉親先生捐贈了一批南太平洋的文物給本館,林主任建議放入本展示案中,除了對岩佐先生表達致謝,並可以豐富展出內容。標本管理人方鈞瑋先生建議從岩佐先生已出版的書中選件,於是挑選了88件的文物。但是,因為是日文書資料,所以商請柯志忠先生與張雅惠小姐分工將其翻譯成為中文。

  七月份Danee外出差旅,無法取得連繫。等連繫上時已近八月了,終於排定八月來台進行田野調查與展開展示工作的時程。待Danee抵臺,才發現Danee有著對臺灣與南島文化的高度熱情與理想,卻沒有策展實務經驗,不但沒有帶來任何展示構想、資料及圖檔,甚至之前的臺灣田野調查資料也未達百分之十,真是讓人傻了眼。幸好陪同翻譯的溫秀琴小姐有他以前存留的資料,拷貝了一份,並且要求Danee提供照片內容之訊息,才得以用來展開展示構想與架構的鋪陳,同時徵得Danee的同意,將岩佐先生的捐贈標本納入展出。

  八月中旬,Danee進行田野調查,穿梭於部落之中,館方則進行展示案報核之行政作業程序。這時,文物的日文資料已譯成中文。經彙整後,方鈞瑋先生建議送請外審。於是外送科博館、台大人類學系、中研院的研究南太平區的專家審核。因內容資訊過於不清楚,審核的結果令人喪氣。此時,只得自己跳入其中,花費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終於一件一件的釐清標本的資訊。另外,因為國際化的緣由,所有資料須採中英對照。因此商請溫璧綾小姐翻譯,璧綾建議商請本館已離職的民族學研究人員喬宗忞小姐接下了翻譯工作,才終於搞定了展出的標本資料。

  八月底,Danee離臺前,交付拍攝近5000張的圖檔,要從中挑選適合展示用之圖檔。但是Danee表示田野調查仍未完成,希望能再來臺灣繼續收集資料。所以九月裡,緊急辦理經費變更申請,將展示經費縮減後,挪出經費讓Danee能再次來臺田調。

  但是,定於十二月初開展的展示案因不得延展關係,工作時程已臨緊迫,無法等到Danee完成全部的田野調查才來執行,只得繼續辦理展示案送審及上網召商等程序工作。經第一次公告,因不足2家廠商投標而流標,第2次公告,始有廠商經評選後得標,此時已是十月中旬了。

  Danee再度來臺了。此番抵臺,除了繼續到部落調查拍攝,Danee也將展示架構修改,推翻選取的部份圖片,將展示案重新開始,並在十月底離台前加入新拍攝的資料。Danee可以講述每張圖片的背後故事,卻無法將其化為文字紀錄,我們得加入註解並且要核對資料的正確性。

  因為不想依照傳統式的純藝術性的單張陳列展示,所以加入了主題性、紀錄性和比對性的群組展示方式;但是Danee因南太平洋的照片資料尚未整理而不願展出太多,只想要以臺灣原住民為主題的展出,這樣就無法達成文建會所訂定的「跨越與連結臺灣與南島文化」的主題目標,因此雙方形成了一些拉鋸。最後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也只有就這些有限的材料盡可能的將其整合到展場與圖錄中。在只剩一個月時間從零開始做起的展示,著實讓人苦惱,無辜的得標廠商也只得跟著硬著頭皮撐下去。

  開幕前十天,設計公司帶著滾燙出爐的定稿資料進入展場布場。館內也開始了總動員,除了向研究典藏組提展標本,並借調了專業負責標本典藏的五位小姐們加班幫忙標本上架。要搞定岩佐家人及Danee來臺參加開幕及參訪行程,公共服務組的同仁們忙著安排開幕事宜及導覽的教育訓練課程。採購、保全、機電與清潔等人員都隨時配合調度。終於,終於在十二月二日開幕的那一剎那,將所有參與者的辛勞化為成果,展現於大家面前。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