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語系(Austronesian)與南亞語系(Austroasiatic)的史前人群關係:相遇於新石器時代的南海海域(上)
與部落共舞-記屏東縣牡丹、南和部落的「史前館日」活動
體會天人合一的境界─「2008科學季『原』來如此」特展介紹
史前館電子報第136期 2008.08.01 
   

體會天人合一的境界
 ─「2008科學季『原』來如此」特展介紹

文 / MayawKilang


史前玉器製作技術高超精進

南島人以椰子纖維綁住棕櫚枝梗製成的海圖

  對於「科學」,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誤解,認為現代的「高科技」才是科學,或甚至認為「科學」是外來的產物。其實不然,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現象、或先人的生活智慧、抑或是習俗活動,事實上都隱含著科學知識在其中。因此,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為推動大眾科學教育,2008年的科學季以「生活即科學」為展覽的主軸精神,去呈現生命及生活相關議題背後的科學,讓一般社會大眾及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科學,體認科學並不只是像奈米那種高深的科學,它也可以非常生活化,就如活著本身即充滿著科學,科學其實就在你我身邊,並非專屬於學校殿堂上的學問。

  國科會分別委託七個不同的大學與社教機構辦理科學季特展,史前館所策劃的「2008科學季原來如此」特展,其展出內容希望以生動活潑的展示方式,呈現南島民族生命及生活智慧是有別於西方主流科學的思維,使一般社會大眾及學生從生活中認識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生活,思考科學的目的,體認科學的精神,從過往到現在一直存在與我們生活的這塊土地上。

  本特展開頭是從考古挖掘中,出現精美玉器,而這些玉器材質主要產地在花蓮坪林遺址,卻在台東卑南、宜蘭丸山、台北圓山與芝山岩、南投埔里、菲律賓等地發現類似甚至相同的玉器造型,年代也非常接近,這些證據顯示山脈與海洋對於史前南島文化人並不構成任何阻礙,那麼要瞭解他們,就必須從其後裔,也就是現生之南島民族,特別是台灣原住民族,他們對於大自然的詮釋體系著手,因此從史前時代玉器的出土,去探討南島民族的空間觀、時間觀以及人觀。

  本次展示單元中雅美族對於魚類的分群,是採取男人魚、女人魚、老人魚的方式方類,與動物學者的分類不同,其依據在於魚類的食用對象為何。通常肉質細膩的魚類是由女人所食用,主要考量女性要擔負起沈重的耕種與生殖,需要良好的體力。雅美族的拼板舟分成二十七個部分,經過長期的觀察與實驗,依據不同的樹材組合而成,以便承受海水的壓力。布農族對於動物的分類,依據其傳說與生活親進度分成可食用與禁忌的動物,此種分類與布農族社會生活文化息息相關,另外為便於祭典儀式的進行,而發展出記事畫曆,其排列的符號意義是長期對自然運作觀察瞭解的產物。排灣族對於建築材料的認識與今日礦物學、植物學有明顯的差異,例如同樣是板岩,排灣族會因其質地堅硬或脆弱區分「公」與「母」,並應用於不同的建築位置上,而對於植物的觀察,明瞭大自然的運作,發展出依植物的生長,進行耕種等作息活動。太平洋的南島民族,依據對於星象、海流、島嶼、海鳥、船具的豐富知識,暢行於太平洋,其航海能力與現今依靠羅盤、雷達等科技化工具的航行者是不惶多讓。而阿美族對於健康的人必須包含心理、生理以及社會群體關係的和諧等條件,這可以讓大家思考健康的定義。

  此次特展是由館長擔任特展計畫主持,研究典藏組林志興主任、展示教育組林建成主任擔任協同主持,並跨越組室編制,成立策展工作小組,分別由研究典藏組方鈞瑋先生、傅鳳琴小姐、葉前錦小姐,遺址公園組林佳靜小姐,展示教育組林頌恩小姐、張至善先生、陳俊男先生、劉世龍先生等人組成,除了策展小組的內部開會外,並經過四次至國科會進行特展內容與進度報告,會中由五位審查委員提供多項修正建議,始將內容定案。這項特展提供多種的互動裝置,希望以活潑生動的方式介紹南島民族的生活科學,其展期自97年8月3日開始,一直到98年2月28日止,竭誠歡迎大家踴躍參觀。

(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約聘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