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一)
  「神聖的遺產」特展專題─築夢人
博物館頻道(二)
  博物館參觀人數減少的反思

話題‧話語

 

記史前館志工團「巴蘭遺址參訪暨原住民手工藝動手作活動」

搶鮮報
   
  編輯語
 

本期刊出由喬宗忞小姐提筆為文的「神聖的遺產-愛德華.寇帝斯美國印地安人影像」特展專題「築夢人」一文,乍看之下,這個特展似乎是另一個關於原住民的老照片展,但「神聖的遺產」超越了一般的老照片特展,透過寇帝斯的作品,大家看到了「人」,這些老照片傳達的是人性共通的感動,它們更是人類共同的神聖遺產。「築夢人」一文採另一個角度來觀看寇帝斯這個人,無獨有偶地,在相同的時代中,在臺灣,有位狂熱的築夢人森.丑之助於日治時期替臺灣原住民留下各種影像紀錄,讓我們來看看東、西方為其生存時代開拓文化視野的偉大攝影師有什麼相同或互異的特質與故事。

今年除了故宮博物院以外,似乎所有的博物館參觀人數都遽減,是博物館行銷做的不夠嗎?本期由溫璧綾小姐撰文剖析這樣的一個現象,並提出面對行銷的逆境時,博物館可選擇的調整與因應的方向。

話題.話語單元刊出兩篇「記史前館志工團『巴蘭遺址參訪暨原住民手工藝動手作活動』相關文章,分別由承辦人員與參與的志工來撰寫、報導此一活動,誠如胡智偉先生所言:「每一次的教育活動,除了發揮休閒與教育的功能外,更是要讓伙伴們凝聚向心力,為志願服務工作積蓄能量,期待下一次的聚會,能帶給伙伴更多的歡樂,以及知識的累積。」讓我們來看看此一教育活動生動有趣的報導及心得分享!

 
  博物館花絮
 



「神聖的遺產-愛德華.寇帝斯美國印地安人影像」特展11/30於史前館開展,此一展覽乃由美國國務院策劃、美國在台協會促成,共計展出60幅由寇蒂斯(Edward S. Curtis)拍攝的美國印地安人作品。本展覽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與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等四館巡迴展出。

11/30上午在紅葉國小小朋友演唱八部合音及童謠的歌聲中,由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處長金迪麗、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浦忠成館長及地方貴賓共同主持下舉行開幕儀式。此展覽的特點為由拍攝的對象-美國印地安人來詮釋,提供了「去知識性」的觀看機會,「人」得以再度成為主體,使得照片成為人與人之間心靈交流與對話的平台。

文 / 史前館資料
圖 / 陳俊男攝

 
 
 

 
史前館電子報第121期 2007.12.15 
 

「神聖的遺產」特展專題
 ─築夢人

 文 / 喬宗忞 圖 / 夏麗芳攝


森丑之助vs.寇帝斯─神聖的遺產特展開幕紅葉國小學童參觀展場 夏麗芳攝 

  1880年愛德華.寇帝斯自己作相機時,森丑之助3歲。一東一西相差9歲的兩人,用自己的一生、事業及家庭,為人類留下了神聖而珍貴的遺產-美國與臺灣原住民的影像及相關的紀錄。

  1868年寇帝斯出生, 17歲正式成為學徒,兩年後因父親養病的需要,移居到美國西北,埋下了日後紀錄印地安文化的種子。9年之後,森丑之助出生,卻因體弱及被視為長子,一直受幼兒般照顧到16歲。父親多病使寇帝斯早早獨立,一向受無微不至照顧的森丑之助成年之後也亳不猶豫地在1895年離家到了臺灣。

  1895年甲午戰爭割台,略懂中文的森丑之助得以來到臺灣擔任通譯的工作。憑著過人的毅力,他克服了年齡、肢體障礙、職位及學術訓練的劣勢,很快地學會了好幾種原住民語言。他曾經陪同鳥居龍藏多次前往原住民地區調查,因而學會了調查方法及攝影技術。之後30年,森丑之助把所有時間精力投入在原住民調查工作,堅持使他獲得「臺灣蕃界調查第一人」的稱譽。

  1896年,寇帝斯已成為西雅圖最好的攝影師。1898年,他的照片得到大家的肯定,並於次年加入人類學家調查行列。1900年,寇帝斯脫離科學調查團隊,展開獨立攝影生涯。因親身感受到印地安文化的特殊和偉大,作出了以紀錄印地安文化為一生志業的決定,當時他32歲。

  1904年寇帝斯獲攝影獎,結識了羅斯福總統,進而在1906年認識了知名金融家J.P.Morgan,J.P.Morgan是美國自然史博物館及大都會博物館的贊助者,二人相識時正值J.P.Morgan的事業高峰,他提供了75,000美金供寇帝斯紀錄美國印地安人,使得寇帝斯出版廿卷美國印地安人攝影集的計畫成為可能。

詳全文▲TOP

 
 

博物館參觀人數減少的反思

 文 / 溫璧綾 圖 / 林娜鈴攝

一、 前言


史前館自然史展廳

  一則新聞報導引起了我的注意:南台灣恆春半島具指標性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今年7月單月入館的人數只有11萬餘人次,比去年同期的20萬人次大為減少。

  另外,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兵馬俑特展」雖有綠面俑的加持,但台北82天的展期只吸引29萬8千546人次參觀,並未造成如第一次百萬人潮參觀的盛況。

  故宮博物院除外,今年似乎所有的博物館參觀人數都遽減,是博物館行銷做得不夠嗎?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因為委外經營,民間廠商做起行銷應該不似其他公立博物館無行銷經費,行銷策略也較活潑多元。歷史博物館的「兵馬俑特展」跟聯合報系做了異業結盟,利用了聯合報系的行銷通路。所以並不是行銷不夠,而最主要的因素是整個大環境經濟情況的不佳。

  詳全文▲TOP

 

 

記史前館志工團「巴蘭遺址參訪
 暨原住民手工藝動手作活動」

文 / 胡智偉、馮煥光


志工團巴蘭遺址參訪

   史前館的志工團宛如一個大家庭,伙伴之間彼此以家人相稱,縱然彼此因工作及值勤時間的差異,相聚的時間並不多,但總藉由難得的活動機會聯誼、交流,遇有機會便展現個人專業方面的知能,參與志工團,除了提供服務以外,也可增長本身的知識與見聞。本館志工伙伴利用自己公餘及閒暇時間,協助館內多項業務,導覽解說、諮詢服務、圖書整理、文書處理、社區活動支援等等,本館所辦理的教育活動亦涵蓋了探索自然、認識文化、社團聯誼等具有多元的規劃。

詳全文 ▲TOP

 
 

《 最新活動訊息:http://beta.nmp.gov.tw/enews/hot/fashion.pdf

教育活動:

  》本館

  • 主題影展 老鼠來了!豬年已近尾聲,開始準備迎接鼠年的到來囉!
    12/16(日)14:00~16:20,小小老鼠之百分百的女孩
  • 其他影片欣賞
    12/23(日)14:00~15:00,冬天的溫暖:小瓢蟲的聖誕節
    12/30(日)14:00~16:30,俄羅斯最受歡迎的卡通:森林小小人

  》卑南文化公園

  • 摩登史前人新玩意
    週二至週日,09:00~17:00,史前玉工坊—卑南玉飾DIY。卑南玉飾製作之精美常令人嘆為觀止,因此對於當時高度的工藝技術水準,有著探尋與實際操作的欲求,為讓卑南玉飾的磨製方法與穿孔技術,能重現眾人眼前,特別準備砥石及仿製了古老的鑽孔器,俾使能再現卑南玉飾的風采。材料費100元,體驗時間30分鐘至1小時。  

  》博物館與社群

  • 史前館與原住民地區從事社會工作之一粒麥子基金會合作,擴展本館的服務範圍,將安排日托班老人及安親班兒童到館參觀,希望提供原住民老人及兒童利用本館之原住民文化資源的機會,並活化族群文化。
  • 史前館與台東縣外籍配偶協會合作,由在台已久的越南姊妹們至台東縣國小校園進行東南亞文化動手做推廣活動,內容涵蓋「認識東南亞」、「越南媽媽紙偶說故事」,並進行相關動手做。將越南人民最常使用的斗笠做成具有裝飾風格的餐蓋,由小朋友自由發揮創意進行切割與貼飾;將染布做成具有印尼風味的吊燈作品,用來裝飾校園。此一合作計畫希望提供學校師生另一深度認識東南亞文化的管道,同時也在動手做的樂趣當中將創作帶回家分享。

特展:

  • 不一樣的觀看--「神聖的遺產 愛德華.寇帝斯美國印地安人影像」特展,展期:96/11/30-12/30, 地點:本館第一特展室。 「神聖的遺產」超越了一般的老照片特展,透過寇帝斯(Edward S. Curtis)的作品,大家看到了「人」。正因為看到了人,這些老照片才成為美國印地安人神聖的遺產;也因為看到了人,這些老照片傳達的是人性共通的感動,它們更是人類共同的神聖遺產。寇帝斯的照片之所以具有這樣的力量,乃因他超越了紀錄的層次,使攝影的作品成為藝術。他的照片在具體的影像之外,更使人感受到人性,所以印地安人稱他為「捕捉到心靈的人」。
  • 「科學的考古學」為本館新增常設展,96年5月25日開展。歡迎觀眾親臨現場,透過操作、探查、從而理解現象,主動產出自己的考古知識。內容涵括民眾最感興趣的「定年」技術、考古工作的田野現場及實驗室分析,同時介紹許多精采考古案例,如發現於阿爾卑斯山的「冰人」、漢墓馬王堆的利倉夫人,胃裡有什麼食物;距今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遺址,出土干欄式建築及稻米的遺存是什麼模樣。展場中更完整呈現臺灣各地遺址案例,有高達八米的遺址界牆,互動感應的灰坑貝塚與考古探坑。

表演:

  • 南島樂舞SHOW,每週六、日10:00、15:00各一場,邀請原住民到館展現樂舞之美,也讓週末假期遊客能分享體驗。
  • 史前館玻璃屋餐廳「午餐的約會」,於每週六、日下午12:30 由國立台東大學音樂教育學系學生擔綱演出,帶給週末至玻璃屋餐廳用餐的遊客一個悠閒又充滿曼妙音樂的午后時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浦忠成│執行編輯:張至善│編輯助理:林娜鈴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