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一)
  不一樣的觀看-「神聖的遺產」特展導言
博物館頻道(二)
  從失敗、超越到卓越-史前館公共藝術〈展開夢想的翅膀〉

藏品放大鏡

 

臺灣原住民的煙斗

搶鮮報
   
  編輯語
 

史前館將於11/30展出「神聖的遺產-愛德華.寇帝斯美國印地安人影像」特展,此一展覽乃由美國國務院策劃、美國在台協會促成,共計展出61幅由寇蒂斯(Edward S. Curtis)拍攝的美國印地安人作品,本期刊出由喬宗忞小姐提筆為文的「不一樣的觀看-『神聖的遺產』特展導言」一文,文中提出此展覽的特點為由拍攝的對象-美國印地安人來詮釋,提供了「去知識性」的觀看機會,「人」得以再度成為主體,使得照片成為人與人之間心靈交流與對話的平台。

目前展示在史前館二樓迴廊展示廳入口旁的公共藝術展示作品「展開夢想的翅膀」榮獲文建會第一屆「公共藝術卓越獎」及「最佳民眾參與獎」。「展開夢想的翅膀」為尤瑪.達陸與部落婦女共同完成的作品,本期由盧梅芬小姐撰寫「從失敗、超越到卓越-史前館公共藝術」一文,告訴大家有關於此項作品創作過程中的發生故事及省思。

藏品放大鏡單元由方鈞瑋先生執筆撰寫「臺灣原住民的煙斗」一文,菸草是人類重要的嗜好品。在台灣原住民中,除了居住在蘭嶼島上的雅美族傳統無吸煙的習慣外,吸煙是其餘各族重要的休閒活動。在台灣原住民中,幾乎每個族群都有形制類似的煙斗,其間的差異在於所使用的材質、裝飾紋樣與製作技法的不同。文中介紹排灣族、魯凱族、泰雅族和阿美族的煙斗,精彩的內容不僅描述了煙斗的材質、型態與外觀,還與您分享煙草傳入臺灣的歷史背景。

 
  博物館花絮
 



史前館創意團隊參加「國立社教機構服務升級計畫96年度博物館創意加值整合行銷計畫」之「人文科技與創意生活」提案競賽,榮獲最具創意及潛力之企畫專案第三名。本次競賽初賽時有14個單位參賽,決賽時有7個單位參與決賽,4個單位爭取敗部復活賽。史前館團隊經過激烈的遴選過程,終於在決賽以獨特大膽的「史前嘿呀呼~一處想讓您拼死都要來的館」創意提案脫穎而出,得到各館所及評審老師的肯定。本次提案團隊成員由史前館公共服務組溫璧綾、李虹妮、吳文婷、張雅惠、邱瓊儀、廖碧蘭以及展示教育組林頌恩等組成。其中部分的提案活動極可能在未來策劃進行,相信屆時會給大家帶來非常另類的史前館印象,讓大家更喜歡來史前館。

文.圖 / 史前館資料

 
 
 

 
史前館電子報第120期 2007.12.01 
 

不一樣的觀看-「神聖的遺產」特展導言

 文 / 喬宗忞


愛德華.寇帝斯  圖 / Christopher Cardozo Fine Arts, USA

  乍看之下,「神聖的遺產」(Sacred Legacy)是另一個關於原住民的老照片展,看了之後讓人知道「傳統」原住民的服飾、生活方式……,是早年人類學家的紀錄,用來留下將消失的文化的最後一些影像,滿足大家發思古之幽情的需求,或是對異文化的想像。

  但「神聖的遺產」超越了一般的老照片特展,透過寇蒂斯(Edward S. Curtis)的作品,大家看到了「人」,正因為看到了人,這些老照片才成為美國印地安人神聖的遺產;也因為看到了人,這些老照片傳達的是人性共通的感動,它們更是人類共同的神聖遺產。

  寇蒂斯在1908年為Joseph D. Horse Capture的高祖父Horse Capture拍了一張照片,Joseph的父親George發現了這張照片,家族的每一個家庭都掛了Horse Capture的照片。這些懸掛在家中的照片及其表現的細節,印證了家族英雄的種種傳說,更指引了家族成員的生命方向,提醒大家把祖先的風範傳給子孫的使命。對Joseph這樣生活在當代的印地安人而言,這些照片維持了他們與祖先之間的聯繫,讓他們瞥見了自己的過去,拉近了他們與祖先的距離。

詳全文▲TOP

 
 

從失敗、超越到卓越
 -史前館公共藝術〈展開夢想的翅膀〉

 文 / 盧梅芬


尤瑪.達陸 展開夢想的翅膀 暖色系局部 顏霖沼攝

  從電話那頭聽到創作者尤瑪.達陸(Yuma‧Taru)的報喜消息,〈展開夢想的翅膀〉得到首屆公共藝術獎最高榮譽「卓越獎」,以及「最佳民眾參與獎」。對於承辦人來說,心裡自然高興,但內心並不激動、興奮,反而是一種預期中的滿足與內在平靜。

  五年前(2002年),這件作品完成後,我認為這件作品是原住民藝術創作者以及公共藝術在具人類學屬性與國家體質的博物館的一種「超越」;五年後(2007年),在台灣首屆「公共藝術獎」徵選過程,這件作品放在台灣公共藝術的歷史進程與發展座標比較下,受到「卓越」的肯定。

  詳全文▲TOP

 

 

臺灣原住民的煙斗

文 / 方鈞瑋 圖 / 史前館藏品


台東達仁排灣族的煙斗--
碗部前端雕刻有具象人臉

   菸草是人類重要的嗜好品。在台灣原住民中,除了居住在蘭嶼島上的雅美族傳統無吸煙的習慣外,吸煙是其餘各族重要的休閒活動。馬偕牧師在19世紀末對東部噶瑪蘭與南勢阿美嗜食檳榔與吸煙的習俗,有這樣一段描述:「在樹蔭下、在屋內、在路邊,到處可以見到男人或女人--單獨或成群地;每一個人都帶著一個盛裝貝殼和珊瑚燒出石灰的小葫蘆,以及裝著煙草葉和檳榔的袋子。他們的嘴很髒又變形,而且永遠也不停。無論是走路或休息,所有的時間都可以用來準備或使用檳榔或雪茄煙。」(轉引自胡家瑜,2001:159)

詳全文 ▲TOP

 
 

《 最新活動訊息:http://beta.nmp.gov.tw/enews/hot/fashion.pdf

教育活動:

  》本館

  • 主題影展 老鼠來了!豬年已近尾聲,開始準備迎接鼠年的到來囉!
    12/2(日)14:00~15:00,小小老鼠之城市冒險
    12/9(日)14:00~15:00,小小老鼠之羅曼史
    12/16(日)14:00~16:20,小小老鼠之百分百的女孩
  • 其他影片欣賞
    12/23(日)14:00~15:00,冬天的溫暖:小瓢蟲的聖誕節
    12/30(日)14:00~16:30,俄羅斯最受歡迎的卡通:森林小小人

  》卑南文化公園

  • 摩登史前人新玩意
    週二至週日,09:00~17:00,史前玉工坊—卑南玉飾DIY。卑南玉飾製作之精美常令人嘆為觀止,因此對於當時高度的工藝技術水準,有著探尋與實際操作的欲求,為讓卑南玉飾的磨製方法與穿孔技術,能重現眾人眼前,特別準備砥石及仿製了古老的鑽孔器,俾使能再現卑南玉飾的風采。材料費100元,體驗時間30分鐘至1小時。
  • 塑皂生活~
    12/1(六) 14:00~17:00,當NaOH與Oil碰在一起。手工香皂教做,讓我們選擇回歸自然,以無負擔的方式寵愛自己吧!酌收材料費50元。
     

  》博物館與社群

  • 史前館與原住民地區從事社會工作之一粒麥子基金會合作,擴展本館的服務範圍,將安排日托班老人及安親班兒童到館參觀,希望提供原住民老人及兒童利用本館之原住民文化資源的機會,並活化族群文化。
  • 史前館與台東縣外籍配偶協會合作,由在台已久的越南姊妹們至台東縣國小校園進行東南亞文化動手做推廣活動,內容涵蓋「認識東南亞」、「越南媽媽紙偶說故事」,並進行相關動手做。將越南人民最常使用的斗笠做成具有裝飾風格的餐蓋,由小朋友自由發揮創意進行切割與貼飾;將染布做成具有印尼風味的吊燈作品,用來裝飾校園。此一合作計畫希望提供學校師生另一深度認識東南亞文化的管道,同時也在動手做的樂趣當中將創作帶回家分享。

特展:

  • 不一樣的觀看--「神聖的遺產 愛德華.寇帝斯美國印地安人影像」特展,展期:96/11/30-12/30, 地點:本館第一特展室。 「神聖的遺產」超越了一般的老照片特展,透過寇帝斯(Edward S. Curtis)的作品,大家看到了「人」。正因為看到了人,這些老照片才成為美國印地安人神聖的遺產;也因為看到了人,這些老照片傳達的是人性共通的感動,它們更是人類共同的神聖遺產。寇帝斯的照片之所以具有這樣的力量,乃因他超越了紀錄的層次,使攝影的作品成為藝術。他的照片在具體的影像之外,更使人感受到人性,所以印地安人稱他為「捕捉到心靈的人」。
  • 「微笑小太陽-馬漢忠和他的同班同學」巡迴展--台北場,展期:96/10/9~12/10,地點:台灣大學圖書館。甫出世即罹患「原始性外胚胎惡性腫瘤」第四期的馬漢忠,與死亡幾乎只有一線之隔。弱小的身軀承受著化療的極大苦痛,一路走來十三載。馬漢忠─一個平凡的國中生,以一頁一頁的詩篇,一幅一幅的繪畫,訴說著生命的強度與熱度!
    微笑小太陽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sunnyboy_nmp
  • 「科學的考古學」為本館新增常設展,96年5月25日開展。歡迎觀眾親臨現場,透過操作、探查、從而理解現象,主動產出自己的考古知識。內容涵括民眾最感興趣的「定年」技術、考古工作的田野現場及實驗室分析,同時介紹許多精采考古案例,如發現於阿爾卑斯山的「冰人」、漢墓馬王堆的利倉夫人,胃裡有什麼食物;距今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遺址,出土干欄式建築及稻米的遺存是什麼模樣。展場中更完整呈現臺灣各地遺址案例,有高達八米的遺址界牆,互動感應的灰坑貝塚與考古探坑。
  • 「豬齁齁的叫」豬年特展,96年2月13日起於本館二樓迴廊展出。史前時代的臺灣人與豬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魯凱族為什麼讓山豬英雄戴上象徵榮耀的百合花?在鄒族的傳說中,山豬的數量為什麼一下子減少了?夏威夷的原住民又有著什麼樣的豬的故事?此外展出國立臺灣博物館與本館的收藏,有難得的山豬牙臂環、祭祀用的豬頭骨,還有中了一槍的山豬頭骨。
  • 「史前風華再現:卑南文物精品展」,95年12月22日起於卑南文化公園展出。曾經沉睡千年的卑南遺址文物,在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標本陳列室保存多年後,在各界人士努力奔走之下,於94年起陸續移轉本館。 經過繁瑣的典藏作業後,精選218件文物,再加上研究人員考古研究成果,重回卑南遺址與世人重逢,鄭重在卑南文化公園展示廳展出。
  • 「穿梭時空線索‧認識史前時代的臺灣」特展,96年2月17日開展,於台東縣長濱鄉的八仙洞遊客服務中心展出。本館與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臺東管理站合作,規劃設計「穿梭時空線索‧認識史前時代的臺灣」特展。由臺灣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的八仙洞遺址揭開序幕,依時間之早晚分別介紹臺灣的史前文化與史前遺址,民眾可在遺址現場擁有更深入的知性之旅。

表演:

  • 魏樂富&葉綠娜音樂會~二手與四手的舞曲12/8(六) 19:30,本館視聽中心。作曲家在創作獨奏曲時,為了趣味性與實驗性,創作出了四手彈奏曲目。由兩位彈奏者分擔了節奏與旋律之獨立性,成為兩位鋼琴家四手互動的最佳選擇。
  • 南島樂舞SHOW,每週六、日10:00、15:00各一場,邀請原住民到館展現樂舞之美,也讓週末假期遊客能分享體驗。
  • 史前館玻璃屋餐廳「午餐的約會」,於每週六、日下午12:30 由國立台東大學音樂教育學系學生擔綱演出,帶給週末至玻璃屋餐廳用餐的遊客一個悠閒又充滿曼妙音樂的午后時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浦忠成│執行編輯:張至善│編輯助理:林娜鈴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