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SWOT分析卑南文化公園的資源(下)
挪威的人生雕刻公園
營造下一代對文物館的記憶--以來義與奇美影像展為例看青少年的佈展參與
史前館電子報第119期 2007.11.15 
   

營造下一代對文物館的記憶
 ─以來義與奇美影像展為例看青少年的佈展參與

 文 / 林頌恩 圖 / 陳文山、林頌恩

  2007年的10月份,對我的兩位部落朋友來說可是再忙碌不過的時節了。屏東縣來義鄉排灣族南和部落的陳文山(angusan)與花蓮縣瑞穗鄉阿美族奇美部落的吳明季(falahan),他們以部落策展人的身分,分別接下了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委由藝術廣場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策劃辦理的「我們在這裡─台灣原住民族生活影像四聯展」,要在自己部落的文物館辦起影像展。由於長期以來不少原住民文物館被詬病為蚊子館,因此在四個原住民文物館開辦展覽的重要功能之一,就在於藉由策展實戰與部分經費提供以協助當地人辦展覽,再經由展覽開放館舍,好實踐一個館在原初作為展覽場地的功能,達到文物館活化營運的可能。


來唷一起搞展場外頭的裝置

作品護貝後再貼底板,可有得忙了

看南和青少年認真調燈的架式,說有多專業就有多專業

南和的青少年開始佈置展場

奇美青少年把解說牌做定位佈置

奇美青少年團隊,努力做展場的最後衝刺唷

老人家很高興的看著年輕人努力過後的成果

大家辛苦了,來寫留言看留言吧

  要在很短的時間之內辦出一個展覽,影像展可說是一種最「安全」的方式,不用過於擔心展品調借與展場保全問題,上架等一貫流程的作業方式也能較為統一與快速,對觀眾來說影像中熟悉的人事物地也較能引起共鳴。這個影像展,有關族人早期生活與地景等老照片主要由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提供,近期等彩照則向族人或友人調借,企圖以穿越時空的主題方式呈現族人過去與現在的生活影像風貌,達到對比、對照的效果。

  雖說影像展可以比較快速上手上工,然而還是累翻了文山跟明季。文山這邊,先前已有承接本館纖維創作巡迴展的經驗,然而展覽這事可是每次辦都得從頭來過而儉省不得細部操作,加上他的展覽把蒐集近期照片的範圍涵蓋在來義鄉所有的部落,不像上次只要在自己的部落操作即可,所以他得跟這些村落的發展協會、村辦事處、文史工作者等一一連絡。為了讓對方放心提供影像,不至於產生照片從此一去不返的刻板印象,他從八月開始就抱著掃瞄器到處跑、詢問照片背景資料建檔等,這些都是龐大的前置工作。

  過程中,幫文山最多的、也是他最欠缺不了的一批在地好幫手,就是他國三姪子竣鵬跟一票高國中小的好朋友世緯、劍雄、文龍、誠輝等人。暑假期間,擔任部落協會總幹事的文山想盡辦法幫部落的下一代籌辦了四天的文化成長班,邀請先前在纖維展展出工藝作品的長輩來教導孩子們,就把文物館當做編月桃蓆、做弓箭、做童玩等的地方,孩子們也在這裡熱熱鬧鬧睡午覺,這樣子建立起對自己朋友、部落以及這幢建築物的情感。到了八月的時候,這樣的情感還在持續發酵,於是等到文山要忙這展覽的時候,就換這群孩子們幫著文山掃描、護貝、貼珍珠版、割說明牌……佈展的時候,場外他們拿起鋸子跟釘槍叮叮咚咚就把一堆木頭組合成裝置藝術,場內他們粉刷展場、展板,把裱好框的照片一一固定起來,就連展場燈光都由這群青少年搞定,所有辦展覽要做到的事情,他們通通都參與到了,連晚上都捨不得回家留在這裡過夜。開展前一晚我來到南和,只能對著這群行動力極強一點都不含糊的青少年感到萬分佩服。

  明季這邊的企圖心就更大了,由於是瑞穗鄉這個原住民文物館建館以來第一檔開館大展,加上奇美族人這兩年來有計畫的藉由部落營造概念推動部落工作,希望以生態博物館的方式打造部落成為活的博物館,先前他們就已經在文物館外圍打造了傳統住屋,打算將這一帶包括文物館都涵納進來作為一處部落文化對外展現的窗口,由此可以想見這檔開館展覽就等於宣告了他們的理想已有初步扎根的成果。既然是想將這檔展覽作為介紹奇美文化各面向的起點、教育下一代有關奇美文化的種種,除了影像以外,明季跟玉忠一群夥伴不只忙著對內籌調古老生活器具作為展品,對外也向更多協辦單位如中華電信、文建會、東森、信義房屋等以計畫案方式籌措可能的物資,好將文物館營造為下一代也可善加利用、經常造訪的地方。

  跟文山一樣,明季他們也是從暑假祭典過後,就開始召集青少年來文物館,不管是展板補土、油漆、組裝、定位的事通通有他們的投入,形成他們參與這次展覽的情感,也讓他們習慣到這裡來跟著大人忙。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在開展前一晚來到奇美時,可以看到那麼多小朋友在文物館裡頭蹦跳的原因,這裡還提供了好幾部電腦可以上網,明季跟玉忠他們只要一需要人手,稍微喊一下就通通出來幫忙。好幾位青少女大姊姊美娟、美玲更是這整個展覽的得力助手,只要大人示範一次,接下來他們就可以憑自己的感覺帶著更小的弟弟妹妹一路做下去。柔化了整棟建築內部線條的大片染布也通通是他們前兩天的佳作,這個館、這個展,到處都有這群青少年可以述說、可以介紹自己所參與的部分。開展前一天晚上,都已經很晚了,這群青少年還捨不得回去,似乎這最後衝刺的夜晚有種迷人的吸引力,就連很小的妹妹也開心地跟著姊姊們忙東忙西,像是在玩一場令人興奮的大遊戲。

  文山跟明季都坦承,要以有限的資源跟物料在偏僻的地方做展覽,實在非常辛苦,然而他們也都對自己部落孩子的參與感到非常欣慰與驕傲,可以說沒有這群青少年的全力投入,光靠部落實在為數不多的青壯輩要撐過佈展的種種艱辛,實在太困難了。於是我看到了原住民文物館的另一種光芒,那同時也是文物館與部落之間另一種可能的未來,就是藉著籌辦展覽的過程,怎樣去裝備自己部落未來可以承接更多工作與成長的青少年,當他們今天能夠對文物館產生、累積更多與好友們、與大人們一起共事的記憶,相對的他們不僅能夠協助大人一起完成部落的事務、成就部落的光榮,也能藉此培養更多與自己夥伴的情感,助益他們往下一輪的共事經驗發展。如此一來,文物館對下一代就不會再是閒置空間的印象,或是面對外來龐大建築而感到茫然的排斥,而是真正能夠在這裡做出些什麼、發酵些什麼、生成些什麼,會是一個擁有各種可能性的地方了。

  祝福文山的部落、祝福明季跟玉忠的部落,也祝福所有想要營造部落文物館的朋友們,在辦展的過程更看重自己部落青少年的培力養成,因為他們同時也就是我們部落更亮眼的未來。

「我們在這裡─臺灣原住民族生活影像四聯展」
展期至12月31日止,週末歡迎自由參觀,週間請先電話預約。
  • 「傳承在來義—排灣族的生活影像展」: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屏東縣來義鄉南和村南和路289號 / 部落策展人陳文山0987-003-114
  • 「傳奇在奇美─阿美族的生活影像展」:瑞穗鄉奇美原住民文物館/花蓮縣瑞穗鄉奇美村5鄰2-10號 / 部落策展人吳明季0911-030-738
  • 「瑪雅在這裡—南鄒卡那富與布農族的生活影像展」:高雄縣三民鄉原住民文物館/高雄縣三民鄉民權村和平巷170號 /部落策展人海舒兒(李文廣)0927-372-994
  • 「桃花源故鄉—高雄桃源多元族群的生活影像展」:高雄縣桃源鄉原住民文物館/高雄縣桃源鄉桃源村南進巷180號 / 部落策展人拉夫拉斯(河順貴)0927128846、0913934958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