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一)
  摩登史前人新玩意-打造史前玉飾工藝
博物館頻道(二)
  再一次經歷成長與學習─從手工藝教作計畫談博物館與外籍配偶賦能展現之合作可能

話題‧話語

 

分享‧成長與學習─東南亞文化月外藉配偶姊妹教做心得(上)

巴蘇亞在台東

 

阿里山豆花之祭meefo'na

搶鮮報
   
  編輯語
 

本期刊出由彭敏華小姐執筆的「摩登史前人新玩意-打造史前玉飾工藝」,介紹有趣的「史前玉工坊」教育活動,這個未來可能成為卑南文化公園常態性的教育活動,著眼於讓教育資源使用者被喚起對展示品背後的歷史文化,產生興趣與渴望。此一教育活動為展示文物賦予新生命,也希望創造卑南文化公園有更多元的展示、藝術、教育等價值。

本期另介紹由林頌恩小姐撰寫的兩篇以「東南亞文化月」為主題的文章,「東南亞文化月」的內容主要為六場系列親子動手做內容。其中五場由外籍配偶姊妹們分組研發,主題涵括越南、印尼、泰國等三個國家,動手做主題則有彩繡麻布筆記書書套、紙絲捲製黏貼圖畫、斗笠切割貼飾、染布吊燈製作、縫製象形布偶吊飾等,從手工藝教作計畫談博物館與外籍配偶賦能展現之合作可能,並整理參與姊妹的參與的訪談心得和大家分享。

巴蘇亞在台東專欄本期介紹阿里山豆花之祭 meefo’na的原始意義,豆花之祭原本是距今約四、五百年前在阿里山鄒族特富野tfuya部落舉行的巫術性儀式,是祈求粟作豐收的儀式作為,文中並探討文化的形式與內涵必須要對於創造和維持它的群體發生積極的作用,這樣的文化才可能獲得延續的觀點。

 
  博物館花絮
 


2007年9月15日19:30由教育部及原民會共同指導,史前館與馬亨亨大頭目家族精心策劃的杵音‧響雷‧馬亨亨-阿美族頭目馬亨亨歌舞劇,首開原住民族群歌舞劇先例。歌舞劇以阿美族民族英雄馬亨亨為主軸,結合時代背景、穿插歷史影像及故事,具有歷史文化傳承意義。藉由「馬蘭勇士之歌」與部落培力,以多元的歌舞詮釋,讓年輕人感受文化傳承的重要,傳承馬蘭阿美傳統歌舞,並以舞台表演方式詮釋馬亨亨頭目一生為族人生存契機奔波,甚至獻出生命的大無畏精神,供社會大眾更親近阿美族的歌舞藝術。透過馬亨亨歌舞劇的創作,開拓了藝術表現的視野,更看見了力與美的精神。

(文 / 史前館資料. 圖 / 張至善)

 
 
 

 
史前館電子報第116期 2007.10.01 
 

摩登史前人新玩意-打造史前玉飾工藝

 文‧圖 / 彭敏華


學員製作玉石飾品過程,覺得以仿石器時代的鑽孔器鑽孔最好玩

  我們常聽到這一句話:「如果藏品是博物館的心,那麼教育就是它的靈魂」,因此,具有「遺址公園」特性的卑南文化公園,有著「面對實物」及親自動手做的學習效果,以其所擁有的教育資源來看,是詮釋卑南遺址為發生歷史的地點,所以,展示品不再是卑南文化公園成立的充分條件,而是如何將人民所在地域的文化資產,以最佳方式詮釋出來、呈現出來,讓教育資源使用者被喚起對展示品背後的歷史文化,產生興趣與渴望才是重點。

詳全文▲TOP

 
 

再一次經歷成長與學習
 從手工藝教作計畫談博物館與外籍配偶賦能展現之合作可能

 文 / 林頌恩‧圖 / 李德仁、林頌恩


越南風餐蓋參加者石湘蓮母女與講師胡玉鳳(左)、胡玉鸞(中)一起合照

  博物館的教育活動,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跟當前社會的趨勢做個連結與反應,進而轉換成推廣教育的可能?而什麼樣的方式,能夠讓其中的深度參與者,獲得培力/賦能(empower)的展現,而非被動接受的被消費或消耗?這樣的展現又能帶給深度參與者什麼樣新的技能與正向的領受,再以此連結促成下一波可能的發展?

  詳全文▲TOP

 

 

文化分享.成長與學習─
 東南亞文化月外籍配偶姊妹教做心得(上)

口述 / 臺東縣外籍配偶協會成員 文字整理 / 林頌恩 圖 / 李德仁
活動單元:自然環保‧越式麻布筆記書與實用美觀‧越南風餐蓋組


很有越南風的筆記書喔,一個下午就可以完成!

  胡玉鳳

   我是帶著快樂的心情來參加這個手工藝班。前年在史前館做過越南春捲跟彩繪人偶的活動,那時候是大家一起做同一個主題。那這次分組分工來做,有做越南的也有做印尼跟泰國的,很特別,可以呈現每一個國家的文化。
  我們來臺灣很久了,怎樣把越南的文化帶來臺灣介紹給大家認識,這是我很久以前就想過的。可以再做一次這樣的學習與教學活動,覺得很高興,我是全心全力去做,希望把它做好。

詳全文 ▲TOP

 

 

阿里山豆花之祭 meefo’na

 文 / 巴蘇亞‧博伊哲努 (浦忠成)

  豆花之祭meefo’na原本是距今約四、五百年前在阿里山鄒族特富野tfuya部落舉行的巫術性儀式,當時的部落領袖peongsi稱為niahosa(今漢姓梁、陳)﹔根據特富野部落的口傳材料,大洪水之後,原本在玉山patungkuonu躲避洪水的各個家族分別下山,尋找建立部落的地方,當時niahosa氏族先遷移到玉山西方今南投信義鄉和社溪一帶,經過相當久遠的時間,便南下穿越清水溪,到達曾文溪上游二支流繞經的河階台地----tfuya(特富野部落)。niahosa氏族進入特富野建立男子會所庫巴kuba,後來其男子出外巡遊狩獵時,發現其他氏族建立的聚落,niahosa氏族為了壯大部落,便陸續邀請yaisikana氏族(今之石家)、yatauyongana氏族(今之高家)、tosku氏族(今知杜家)、yavaiyaana氏族(今之汪家,現稱peongsi氏族),形成特富野部落組織的基本成員,這些家族在部落的mayasvi(瑪雅士比)祭典及收穫祭homeyaya時,仍然可以見到他們特殊的家族地位 。

詳全文 ▲TOP

 
 

《最新活動訊息:http://beta.nmp.gov.tw/enews/hot/fashion.pdf

教育活動:

  》本館

  • 10/07,14:00~16:30,花見珠寶盒。藉由和紙特殊的紋路肌理,以及不同的小型押花黏貼,作成了可存放小東西的珠寶盒。材料費100元,限額30名。
  • 10/14,14:00~16:30,奇妙世界-萬花筒製作。利用鏡面折射,產生許多不同的物體變化,這就是萬花筒的樂趣。材料費100元,限額30名。
  • 10/21,14:00~16:30,樂陶一下。實地探訪臺東的東鳩窯,體驗「柴窯」,並教小朋友創造出自己的陶器。材料費200元(含來回車資) ,限額30名。
  • 10/28,14:00~,【影片欣賞】我的妹妹小桃子。小桃子是個好強且天真爛漫的小女孩,即使患有身體方面的障礙,卻對萬物充滿豐沛的熱情。

  》卑南文化公園

  • 10/13(六),14:00~17:00,人獸形玉玦風箏DIY。製作史前館的館徽—人獸形玉玦,讓風箏乘風而起,材料費50元。
  • 10月20日,14:00~17:00,卑南玉飾DIY。卑南玉飾製作之精美常令人嘆為觀止,因此對於當時高度的工藝技術水準,有著探尋與實際操作的欲求,為讓卑南玉飾的磨製方法與穿孔技術,能重現眾人眼前,特別準備砥石及仿製了古老的鑽孔器,俾使能再現卑南玉飾的風采,材料費100元。
  • 10月27日,14:00~17:00,南島民族的香料世界。讓我們尋著原味的美食認識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民俗植物,也歡迎您自製一樣香料食品和大家一起分享。
  • 一步一腳印.卑南遺址時光步道。透過腳印步道的設計,邀請對卑南遺址維護、卑南文化推廣研究有功人士或文化生態界知名人士與一般民眾刻下紀念腳印及簽名,可成為遺址公園展示廳的指標與地標,亦可增加遊客觀光旅遊的趣味,建立一條充滿趣味的生態文化步道。
    酌收活動費:1500元。申請辦法詳見本館網站最新訊息。
  • 散播希望的種子─史前館卑南文化公園贈送原生植物種子。即日起,卑南文化公園遊客服務中心為推廣臺灣原生植物,提倡生態保育,館方收集園區的果實種子,送給到訪的遊客帶回家種植。藉由散播希望的種子,期待這些種子都能在各處發芽茁壯。

  》研習

  • 10/17(三)14:00~17:00,國小教師研習,於本館60人教室。主題:「東南亞文化校園推廣介紹」,邀請臺東縣外籍配偶協會理事長傅濟功副教授主講,搭配相關影像欣賞,並說明後續到校推廣教學申請辦法細節。有心申請此一合作教學計畫之校方教師,歡迎至臺東縣政府教育局研習中心登錄報名,名額60人。

  》特展活動:

  • 7/21~10/31,探索臺灣四百年歷史主題書展。配合「百年觀點特展」,本館與南天書局合作籌劃了「探索臺灣四百年歷史」主題書展,精選一百種相關主題書籍,陳列於本館紀念品書店。探索臺灣的過去,史前館主要從考古學、人類學等面向,讓大家了解在沒有文字記錄的萬千歲月中,臺灣如何變遷演進。

特展:

  • 「科學的考古學」為本館新增常設展,96年5月25日開展。歡迎觀眾親臨現場,透過操作、探查、從而理解現象,主動產出自己的考古知識。內容涵括民眾最感興趣的「定年」技術、考古工作的田野現場及實驗室分析,同時介紹許多精采考古案例,如發現於阿爾卑斯山的「冰人」、漢墓馬王堆的利倉夫人,胃裡有什麼食物;距今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遺址,出土干欄式建築及稻米的遺存是什麼模樣。展場中更完整呈現臺灣各地遺址案例,有高達八米的遺址界牆,互動感應的灰坑貝塚與考古探坑。
  • 「百年觀點--史料中的臺灣˙原住民及臺東」特展, 96年7月21日開展。「百年觀點」所展出之古籍、古地圖、文獻檔案與文物,是據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藏品,以及國立故宮博物院珍藏之清代宮廷文獻檔案為主軸,加上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中研院胡適紀念館及原住民部落共襄之文史素材相輔而成;同時,為凸顯歷史材料的珍稀與悠久性,遂將主題與選材界定在距今百年之前,因此,時序將會橫跨明末至荷據、明鄭、清初至臺灣割日前後為界。
  • 「力與美的生命傳奇─馬蘭三勇士馬亨亨、高巍和與楊傳廣的故事」小型展覽, 96年7月14日開展。展覽呈現三位與馬蘭部落具有密切關係的勇者代表:馬亨亨、楊傳廣與高巍和。他們充滿力與美的生命故事,不管在大時代、體壇教界與軍方政界都締造了無數傳奇。透過他們後人、後代與後學的角度,一起來緬懷他們的過去,更重要的是開啟我們與他們之間重疊的未來,向他們的生命致敬與學習。
  • 「豬齁齁的叫」豬年特展,96年2月13日起於本館二樓迴廊展出。史前時代的臺灣人與豬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魯凱族為什麼讓山豬英雄戴上象徵榮耀的百合花?在鄒族的傳說中,山豬的數量為什麼一下子減少了?夏威夷的原住民又有著什麼樣的豬的故事?此外展出國立臺灣博物館與本館的收藏,有難得的山豬牙臂環、祭祀用的豬頭骨,還有中了一槍的山豬頭骨。
  • 「史前風華再現:卑南文物精品展」,95年12月22日起於卑南文化公園展出。曾經沉睡千年的卑南遺址文物,在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標本陳列室保存多年後,在各界人士努力奔走之下,於94年起陸續移轉本館。 經過繁瑣的典藏作業後,精選218件文物,再加上研究人員考古研究成果,重回卑南遺址與世人重逢,鄭重在卑南文化公園展示廳展出。
  • 「微笑小太陽─馬漢忠和他的同班同學」巡迴展-台北場,96/10/9~12/15在台灣大學圖書館展出,邀請大家一起發現馬漢忠的畫風文采和歷經癌症千錘百鍊的精彩生命。漢忠11個月大時,出現惡性腫瘤,生死面臨一線之隔。13年來他勇敢對抗病痛,掛在臉上的永遠是小太陽般的微笑,讓人深深動容。歡迎拜訪微笑小太陽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sunnyboy_nmp。
  • 「穿梭時空線索‧認識史前時代的臺灣」特展,96年2月17日開展,於台東縣長濱鄉的八仙洞遊客服務中心展出。本館與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臺東管理站合作,規劃設計「穿梭時空線索‧認識史前時代的臺灣」特展。由臺灣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的八仙洞遺址揭開序幕,依時間之早晚分別介紹臺灣的史前文化與史前遺址,民眾可在遺址現場擁有更深入的知性之旅。

表演:

  • 謝秀莉鋼琴獨奏會,10/20(六) 19:30~21:00,本館視聽中心。此次音樂會中,謝教授將詮釋多首法國及西班牙精選樂曲,期望藉由不同樂風之展現,引領觀眾進入繽紛多彩的鋼琴世界。
  • 呂超倫大提琴獨奏會,10/28 (日) 19:30~21:00,本館視聽中心。呂超倫出生於高雄市,在台期間,接受陳哲民老師、林敏媛老師指導,赴美深造期間,師承Ardyth Alton , Aldo Parisot 及Andras Diaz 。2006年受義美藝術基金會邀請和金馬獎最佳電影音樂得主李欣芸合作史擷詠監督製作的台灣部落的新世界音樂 部落之心 音樂專輯。
  • 南島樂舞SHOW,每週六、日10:00、15:00各一場,邀請原住民到館展現樂舞之美,也讓週末假期遊客能分享體驗。
  • 史前館玻璃屋餐廳「午餐的約會」,於每週六、日下午12:30 由國立台東大學音樂教育學系學生擔綱演出,帶給週末至玻璃屋餐廳用餐的遊客一個悠閒又充滿曼妙音樂的午后時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浦忠成│執行編輯:張至善│編輯助理:林娜鈴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